首页 理论教育 习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习惯

习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习惯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反之,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虽少了“破坏”气氛,大人安心,但孩子的天性抹杀了,培养出的孩子多半循规蹈矩,缺少头脑,依赖性强,泯灭了孩子爱动、好奇和勇敢,甚至是冒险的天性。

习惯74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习惯

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则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是无法在现有知识中找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只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发现。例如,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要么给予现成的答案,结果使孩子渐渐养成懒得动脑筋的习惯;要么置之不理,甚至叫孩子闭嘴。也有些好奇的孩子喜欢把家中的东西拆开来探究,而父母将视之为“不务正业”,当然少不了一顿责骂,孩子的创造性便渐渐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怎样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

创新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爱幻想,爱动,而且,没有成人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含着金子。

张肇牧从小就聪明异常,考入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在众多对他敞开大门的世界著名大公司中,他选择了所罗门金融投资公司,年薪15万美元。张肇牧也许只是平常人中的一个,但是他有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在母亲这位人生第一位老师的培养下,张肇牧才能焕发出这样夺目的光彩。

一天妈妈下班回到家后,刚走近厨房,就嗅到一股怪怪的刺鼻的味道。肇牧正在厨房里,他看见了妈妈,就直往后退,他努力想用身子挡住身后的一个大钵头。妈妈过去一看,浓烈的怪味正来源于这个大钵头中的东西。

原来,淘气的肇牧竟然把架子上的酱油、醋、料酒、麻油、虾油卤和番茄酱等等,凡是瓶装的液体流质,统统都倒在一起,调成了黑乎乎的一钵。

妈妈顿时就发火了:“你什么不能玩啊?为什么这么淘气啊?”肇牧低垂着头,怯怯地说:“妈妈,我想配一种药水,让蚊虫一叮就自己死掉。”

尽管这餐晚饭弄得爸爸妈妈前所未有地手忙脚乱,但是他们没有打他,甚至重言重语也没说一句,孩子虽然做了件傻事,但其中蕴涵着的创造欲是极可贵的。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创造力,尽管它只是雏形,却又是伟大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我们的建议是:

1.提高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对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好奇,并身体力行,欲用自己双手探求这未知世界。合理利用孩子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孩子的创造萌芽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反之,老实文静听话的乖孩子,家庭虽少了“破坏”气氛,大人安心,但孩子的天性抹杀了,培养出的孩子多半循规蹈矩,缺少头脑,依赖性强,泯灭了孩子爱动、好奇和勇敢,甚至是冒险的天性。

2.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代替包办,直接告诉答案,也不要直接告诉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提示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3.教育孩子要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这是科学创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辅导孩子自己动手。父母可以常常指导孩子做一些小玩具和小实验,关键是让孩子自己做,并且要一丝不苟地去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