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过程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过程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舞蹈在深入到幼儿的情感世界中之后,要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幼儿舞蹈的形式与成人舞蹈不同,它往往能一个个抓住儿童情感,唤起他们兴奋的“点子”。幼儿舞蹈的题材需要主题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富有教育意义。选择幼儿舞蹈的题材,要从幼儿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总之,幼儿舞蹈的题材选择要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出发,要突出舞蹈性,即体现舞蹈的特点,主要指具有动感性和可舞性。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过程

1.幼儿舞蹈构思

基本概念:编导在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的构思孕育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因此,构思过程有三个步骤:

(1)触发灵感:灵感从哪里来,是从生活中来。作为幼儿舞蹈编导,就是要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的生活中,融入到儿童的情感世界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触发灵感,捕捉到有创作潜力的形象。要抓住幼儿思维、情绪的特点,以“童心”去观察认识世界,从幼儿情趣出发去选择,以保证寓教于乐。

(2)展开想象: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他们看艺术作品喜欢夸张的东西,如动画片等。儿童不爱想过去,只爱想现在、想未来。我们一定要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是创作的翅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使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各种典型事件及各种多彩的生活升华到舞蹈艺术的境界,必须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筛选、去设计。幼儿舞蹈在深入到幼儿的情感世界中之后,要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3)找出形式:幼儿舞蹈的形式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哪种形式最适合作品的意境,是编导者应该首先考虑的。幼儿舞蹈的形式与成人舞蹈不同,它往往能一个个抓住儿童情感,唤起他们兴奋的“点子”。不要以为填满动作的方法就是编舞方法。舞蹈中光彩的地方,往往不在舞蹈之中,而在舞蹈之外。一个舞蹈除了新颖以外,还要把观众的想象力调动起来。幼儿舞蹈动作不能有太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而要一些很巧妙的形式(即“点子”)。这是儿童舞蹈构思的关键所在。

2.幼儿舞蹈题材

基本概念:舞蹈作品中所反映和表现的幼儿生活内容和材料。舞蹈作者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选择可以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幼儿生活的内容材料,并经过提炼、概括和加工,才能形成舞蹈作品的题材。

幼儿舞蹈的题材需要主题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富有教育意义。选择幼儿舞蹈的题材,要从幼儿实际生活中去寻找。

选择题材、发现题材的方法:

(1)准确:当五彩缤纷的幼儿生活和许多未曾接触过的场面向你接踵而来时,你是否能准确地判断并进行抽象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2)灵敏:对生活观察、体验要敏感、迅速,对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及其发展,要有十分敏感的情感本能,要有意识地去把握整体形态的去向。

(3)热情:面对生活,必需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发挥情趣的作用。从幼儿生活的实际出发,我们选择题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舞蹈题材反映生活事件和幼儿形象。所以,我们在观察生活、捕捉形象时,要把幼儿所处的时代及其性格和情感作为出发点,使幼儿在观赏时与舞蹈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教益。

选材的种类:

(1)直接从生活中选择题材,通过自身生活素材的积累,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和取舍整理,确定自己所要表现的生活场面。

幼儿舞蹈在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的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

①通过幼儿本身的娃娃形象,表现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如反映他们拍手、堆雪人、找朋友,或表现他们娱乐时拍球、踢球时载歌载舞的场面。

②以幼儿本身的生活片段为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构成教育性较强的情节,如反映他们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拾金不昧等的主题。

③模仿成人形象,表现某一职业特征的作品。如小司机、小骑兵、小医生等。

④现实题材,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守纪律和集体主义、行为规范、道德教育等等。如礼貌舞、团结舞、学习解放军、种树、浇水、洗手绢等形象。

从现实生活的自然界里捕捉理想的典型的形象特征,是编舞者经常选择的方法,无论是幼儿舞蹈还是成人舞蹈创作,都经常采用此种方法,即作者受到某种美好的自然现象感染或启发,通过拟人化的舞蹈形象来体现思想感情,达到“借物言意”“借景抒情”的目的。幼儿舞蹈要经常运用这类题材,因为许多生动的形象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不仅易于理解,特别有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间接从生活中选择题材

这种选材的方法,就是以其他创作形式为媒介,对艺术形象进行变换形式的再创作。它包括多种途径:

①从音乐作品中选材,如:《狂欢的动物园》。

②从美术作品中选材,如:《三个和尚》。

③从文学作品中选材,如幻想的题材,童话、神话、传说、寓言等等。如:《猴子捞月》、《月亮婆婆》、《春风姑娘》等等。

④从自然景物方面选材,如花、鸟、鱼、虫等,把自然景物人物化、性格化。如:小鱼游、蝴蝶花、牡丹花、杜鹃花等。

这种间接选择题材的方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尤为重要。因为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既是全面的,又是粗浅的,如果我们借助他们在其他艺术教育形式中所熟悉的形象进行创作,既接近幼儿,又能起到对他们已有的认识进行强化的作用,这就是艺术效果。如:《小猫钓鱼》就是用于幼儿熟悉的形象,告诫他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小蝌蚪找妈妈》通过舞蹈表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其他选择题材的方法

在幼儿舞蹈创作中,还有一种选择题材方式,就是从科学的幻想中选择题材。科学幻想就是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未实现的事物予以符合科学的想象。如《雨露阿姨》、《太空娃娃》等。

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对发展幼儿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这种想象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总之,幼儿舞蹈的题材选择要从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出发,要突出舞蹈性,即体现舞蹈的特点,主要指具有动感性和可舞性。同样是表现一个主题,作者应注意选择那些适合舞蹈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要学会用舞蹈思维的方法去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着力塑造适宜舞蹈表现的艺术形象。

3.舞蹈的主题

基本概念: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主题是编导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编导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解的表现。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舞蹈作品之高、低、强、弱的主要因素,它包含着题材本身的意义和创作者的理想,是编导对生活现象加以观察、分析、研究,进行概括提炼而成的观点,也是编导在舞蹈中所要告诉别人的思想内容。

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题材和情节的安排、情绪的处理,都必须服从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在舞蹈作品中主题不是靠语言、文字或标语口号来表达的,而是体现在作品的形象之中。

幼儿舞蹈通常所表现的主题,从意义上讲可分下列几类:

(1)有直接教育意义的,思想性较强的作品。如《学习解放军》、《小萝卜头》等作品中的舞蹈通过对各种英雄形象的塑造,唤起观众对英雄的崇敬和爱戴,孩子们也能从中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勇敢精神等。

(2)感受为主,表现性较强的舞蹈。如《小蜜蜂》、《喂小鸡》、《堆雪人》等。舞蹈通过舞台上各类劳动、生动形象的表现,体现了勤劳、友谊等歌颂生活的主题。

(3)审美意义为主,欣赏性较强的作品。如《春之歌》、《真逗》、《石榴花》,这类作品是通过人体,把大自然的花鸟、山水或美的艺术造型舞蹈化,使观众看后赏心悦目,这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舞蹈创作中,主题要鲜明,也就是不能失掉其“主心骨”。以突出主题思想为目的,才能更好地提炼、构思出舞蹈结构。

4.幼儿舞蹈结构

基本概念: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构造方法,它与体现舞蹈编导的创作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舞蹈结构就是舞蹈形象情调的安排和分配。

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把所要表现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组织起来,加以合理的安排,使其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特定的舞蹈艺术形式要求。

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结构具有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属性,结构既属于形式范畴,又属于内容的范畴,是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结构是编舞者“头脑中的创造”,是舞蹈的预期效果和发展纲要。它是一个视而不见的充满联想的作品雏形,而这个雏形决定着舞蹈作品的轮廓和基调,一般来说,舞蹈结构确定以后,一个舞蹈作品的大致形象就已经依稀可见了。

设计结构的基本原则:

(1)不要走老的程式,也不要仅仅从形式上理解结构,而是要考虑到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还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主题去寻找结构的科学性

(2)既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们欣赏的心理,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几个阶段。

(3)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①严谨、紧凑。结构的连接虽不同于动作的连接,但一定要有意象的连接。

②完整,首尾联合,布局匀称。

③统一,形式与内容和谐。

④连接部分要自然,要顺理成章。动作与动作、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连接要行运自如,在结构的连接上首先要做好音乐的连接。

幼儿表演舞一般结构的式样:

(1)二段体:二段体和音乐的单部曲式一样,舞蹈由两个舞段构成。常用A+B来表示,一般前面有一个散板引子,然后由慢到快而结束。运用在舞蹈创作上的基本结构是:散板(引子或前奏)→慢板(开端)→渐快(发展)→快板(高潮)→结束。所以通常称这种为由慢而快的二段体。

(2)三段体:三段体是根据情绪、节奏的变化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和音乐的单三部曲式相同,舞蹈由三个舞段构成。舞蹈音乐也是三段体。常用A+B+A表示,A段是陈述段,B段是对比的中间段,反复的A段是再现。这种A+B+A结构样式,不等于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的三个阶段,而是借鉴音乐的三部曲式,将布局分为三段,一般A段与B段在情绪、节奏上都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结局的A段又会回到开始的A段情绪,与其意境基本相同,再现开场时的主题。

幼儿舞蹈的结构方式:

舞蹈结构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图纸,这要求在书写结构的时候,内容清晰、精练、明了,语言形象,富有动感,让人们看到结构时能在这张平面的结构之中,感受到立体的舞蹈形象。

舞蹈结构中大体包含这几个内容: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舞蹈设想、音乐长度与风格、舞美设想等。

舞蹈结构方法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客观现实,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发生、发展或激化、解决的过程。用舞蹈表现,就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的结构过程。

(1)开始部分(也称开端):主要介绍上场的人物、时间及地点等,把观众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去,使舞蹈表现的内容、形象逐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2)发展部分:主要是把舞蹈中的事件、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等的发展揭示出来。情绪舞或抒情舞的“发展部分”一般是通过节奏的变化来体现,都是为“高潮”的到来作一短暂的铺垫和缓和。

(3)高潮部分:是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反映事件矛盾的集中、激化或解决的场面,是情节最激烈紧张、情趣最能激动人心的部分。连续不断的整齐一致动作变化,明快渐强的音乐节奏变化,强烈情感的情节变化,都是将作品推向“高潮”的重要因素。

(4)结尾部分:是整个舞蹈的终结,在通常情况下,结尾大致分为:

①在静中结束,即通过某个运动或静止的姿态造型、队形图案等,将整个作品所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等再集中概括地复现在观众面前。

②在动中结束,主要指整个舞蹈的内容情节已经介绍完毕,演员在舞蹈的动作中闭幕,以示事件过程已经终了。

以上说谈,仅是舞蹈结构的一般规律,由于舞蹈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舞蹈的结构在方法手段上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表格结构方式:

img292

文章结构方式:

写明舞蹈的内容形式、主题思想、段落大意、音乐背景、舞美灯光等的文字材料。

5.幼儿舞蹈音乐

音乐能诱导幼儿对“情”的表达。幼儿舞蹈用的音乐曲调要简单、流畅、动听,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音域不要太宽,有动作性或故事性,并且适宜多次反复,为舞蹈创作提供准确的音乐形象。如果有对比乐段(如快速活泼、慢速热情),对比要鲜明。音乐开始和结尾要较明显,使幼儿容易区别,能及时开始、改变和结束动作。

幼儿舞蹈音乐的选择它可用纯音乐也可以用歌曲,要看编导编的什么形式的舞蹈。

一般选用的音乐,要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必须有儿童特点和趣味性。能启发幼儿对“情景”的理解。如果选择歌曲,要注意歌词要短,段落要少,要顺口、易记。在内容上尽量单纯、集中,不要太分散。最好能引起幼儿对生活中有关形象的联想。如小钟摆,身子摆呀摆;小鸟出来玩,飞呀飞呀飞;小兔出来玩,跳呀跳呀跳;或小鱼出来玩,游啊游啊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