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上的纵欲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物质上的纵欲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自动成为“奴才”,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正处于未成年阶段,认知能力较低,父母的无私奉献,他们未必能理解,因此物质补偿并不一定能满足孩子的亲情呵护等精神需要。在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物质与精神是很矛盾的一对,物质上的过分满足很容易侵害精神。

三、物质上的纵欲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就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出现精神问题,或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曾是富翁的罗斯·柴德在临终前,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儿子拉斐尔,但儿子在继承财富的第二年,就被人发现死于纽约一处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毒品过度,年仅23岁。

不可计数的中小学生处在无欲无求,胸无大志的煎熬中,这些孩子生活条件富足,求胜、竞争、创新、忍耐苦难的意识脆弱。“要什么就有什么,非但不是孩子的幸福,恰恰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罪恶!”

1.讲究生活享受

现在,“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的奢侈风弥漫着大中学校园。在校园里,比吃穿的风气更浓,很多人学习上不去,并没有明显的焦虑,但是生活上比不上同学,心理却有更多的苦涩。

一旦孩子反复伸手要钱,或讲究享受了,就是危险信号,千万要提防。

2.浪费钱物的现象普遍

得来容易就不会珍惜。孩子享受惯了,从不知钱来得艰辛。他们可以随意浪费衣物。

3.助长个人意识,唯我独尊

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自动成为“奴才”,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孩子正处于未成年阶段,认知能力较低,父母的无私奉献,他们未必能理解,因此物质补偿并不一定能满足孩子的亲情呵护等精神需要。不仅如此,还可能会滋生他们自私、放纵、任性的个性

4.失去了孝心和爱心

无数事实表明,越是受父母娇宠的孩子,往往越是不能体谅父母的艰难和苦衷,他们往往会因安逸舒适而变得不思进取。

不会怜惜父母,更不会体谅别人。

5.影响学习,影响校风

我在一所私立学校工作,经常有学生逃课。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到外面放松放松,炒几个小菜喝点酒。一般学校生活都不可能那么自由,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课余寂寞,就容易溜出去。从此,偷着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的事常常发生。

仅此而已,都好办,好言相劝,教导一下,都可以挽救。坏就坏在有些人已经病入膏肓,逃课成性。有了这种耐不住的头儿,就会带动其他同学。

还有的人享受惯了,家里给的钱很容易花光,总是不够。于是顺手牵羊的事,寻衅闹事的事,小偷小摸的事就不断出现。

6.久而久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

与此同时,精神培育上相当不足,很多家教比较简单,父母不善于讲道理,更不会想到精神永远大于物质,因而物质与精神投资严重失衡。物质与精神是很矛盾的一对,物质上的过分满足很容易侵害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