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②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阅读思维习惯。③定时举行演讲,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从而有效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和持久性。

浅谈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

杜云云

榆林市第十小学,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一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对字、词、句、段、篇的准确理解与应用。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依靠教师对学生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为基础,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自能阅读的本领。

【关键词】指导 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我们教职工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师对学生以教材为主的阅读目的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努力营造课堂阅读气氛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气氛。如①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同学朗读《优美散文》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②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阅读思维习惯。③定时举行演讲,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语文教师同时要塑造较完美的自身形象——语言美、道德美、行为美、仪表美。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启迪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长句,克服长难句阅读障碍

长难句是阅读中的一大障碍,使读者难以准确把握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逐步扩充句子结构,从而学会分析长难句。同时我们教师应该长期累计典型长难句,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典型长难句,达到克服长难句阅读障碍。

(三)文章归类阅读

不同体裁的文章对读者阅读要求不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整理教材中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掌握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通过经典教材指导阅读使学生掌握比较性阅读、求解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等有效阅读方法。比如,在教《田忌赛马》时应用求解性阅读,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①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②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③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还懂得了在对抗性竞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二、注重培养学生课后的回读习惯

只是课堂指导阅读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后的回读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对有效阅读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教职工认真设置有效的检测体系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或者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课后的复习习惯。利用“牵引扶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自我阅读的本领,把注意力放在阅读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回读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论述过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要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就应该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找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学生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学语文大纲对阅读提出“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特别强调:“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会默读,首先,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外部干扰,专心致志地读;其次,开始练习默读时,可有意识地闭紧嘴巴,用手指轻轻触摸自己的声带部位,觉察不到声带的振动才算达到要求;最后,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水平设定阅读时间,不断提高默读效率。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和持久性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有义务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一九四二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倡阅读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他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坚持持久,单凭一本国文教本,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广博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而知识的广博必须靠广泛的阅读与吸取。因此,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多读课外有益的“闲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为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阅读面,我们一面提倡学生多订一些报纸杂志,一面在班级设置图书柜,多收集一些课外读物,为学生广泛的阅读提供和创造条件。与此同时,随着《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读名著,看电视”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和持久性。

结束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有序的训练过程。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作用,积极创造阅读条件,加强指导,强化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心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循序渐进地有效提高的。语文阅读教学只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一定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成功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J].延边学院学报,2008(3).

[3]方达.语文教学与研究[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