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理能力的发展

自理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缘于这些原因,整体而言,现代中国都市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出现了比以往非独生子女有所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要求对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时,不管父母,还是独生子女本身,绝大多数都对独生子女这方面的行为表现持否定态度。

4 现代独生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发展

4.1 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培养

另外,家庭规模的缩小以及重心的转移在无形中使得现代都市中的独生子女失去了许多做家务的机会,由此造成了他们中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立性不强的现实。但访谈中也发现,在对问题“您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或“您孩子的独立性发展情况如何?”的回答中,现代独生子女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许多父母并没有对孩子溺爱有加,除去对此问题没有回答的父母(9.8%),大多数(70.21%)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独立性还是比较满意,认为孩子的生活独立性较强。

在现代中国都市,有一部分父母(40.43%)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一位4岁半女孩的母亲(本科,公务员)这样介绍,“吃饭她从1岁多就自己吃饭,不喂……譬如她自己的事情刷牙什么的,自己去做,吃完东西我都让她自己去扔香蕉皮什么的,然后让她自己独立睡觉……她自己的玩具她不想收,我就会说,那是你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想收的话,妈妈就会认为你不想要了,就会给你扔掉,就把玩具扔到垃圾桶里,然后她自己就去收拾”。另一位8岁女孩的母亲(大专,小学老师)说,“独立性我比较(重视)培养她……从1岁多吧……我不怕她把衣服弄脏了,我就给她围上吃饭那个什么(围胸),就给她勺子,让她自己吃什么的,有时候她是弄得哪儿都是,这是锻炼她四肢的灵活性。再一个是让她养成习惯,有时候她要能做特别好什么的,表扬表扬她,她特别高兴,还继续去练什么的,反正我就是从小培养她那种独立性,还有穿衣服什么的,就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不断地培养她,就是说自己能干的事就让她自己去解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自理能力都比较强,性格也更为开朗,在抚养过程中父母通常也觉得更为省心。

另外一种父母(38.30%)虽然没有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但由于其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对孩子比较放得开手脚,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其自己去做,从而在客观上训练、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一名初一女孩的母亲(初中,家庭妇女)介绍到,“……反正(孩子)自理能力挺强的,她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她自己做,适应能力也特强。她想干什么就撒手让她干,从小带她就没有给她提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限制不是那么多,她想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她不想干我们也不让她干”。另一名初一男生的母亲(高中,幼儿园老师)说,“家里平时没有人管他,我们都是双职工,都上班,忙自己的事情,而且他跟我们接触的时间我们要做饭,做家务,忙自己的事,所以他从小,包括自己到外边玩、吃饭、穿衣服这些细节,都要自己独立地做这些事情,做那些事情,我们就没有娇惯过他。所以他的独立能力在同龄孩子中是非常强的”。父母这种放开手脚,给孩子充分空间和自由处理自己事情的态度,给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生活、学习各方面的独立能力。

反之,在现代中国都市,父母(21.28%)对孩子的事情包办、干涉过多,或者保护过多,使得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锻炼其独立自理能力的情况也不少见,以至于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种现代独生子女依赖性过强、独立性过差的印象。就像一位初一男生的父亲(大专,公务员)所说,“我觉着现在的孩子,你像这么大的孩子,有些事情应该自己可以做了,起码像吃饭盛饭什么,像洗碗,洗个小东西,出去买个东西之类,有很多事情都应该自己干了,但现在他自己干不了……”。另一名初一女生的父亲(大专,干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好多事情自己独立能做的还是什么的,还是大人给她操心呀,什么都得大人给她准备好了。包括洗漱这些生活方面还得大人给她操心。现在这孩子包括洗衣服,做自己的事情,她做得不行,都得大人给做”。一位53岁的父亲(大专,机械工程师)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满和担忧,“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能力、性格、习惯方面都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习惯依靠别人。也不太懂礼貌,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锻炼。长期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成长,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任性、怕吃苦、攀比等心理比较严重,承受能力也不如上一代人”。

孩子之所以会在生活自立、独立性方面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多,许多事情都为孩子代办而致。另外,有些父母对培养孩子生活方面的独立、自理性也不是太重视,如同一位初一男孩的母亲(高中,售货员)所言,“有时候能注意到这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但有时候对他关心太多了,不就忽略了吗……家务做得不太好,我们也没培养他做家务……”。另一位10岁男孩的母亲(大学老师)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生活方面)独立性做得少一些,有时候他做得比较慢,耽误时间,父母包办多一些,性格方面比较重视”。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现代孩子学业负担较重,有些孩子每天疲于应付功课,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学业之外进行额外的劳动实践,一位初二女生的母亲(高中,工人)介绍到,“她学习压力比较大,一般11点多才能写完作业,所以这时候,反正感觉挺辛苦的,反正洗洗衣服,叠叠被子,我们给她弄这个”。另一名初一男生的母亲(大专,中学工作)也说,“小事上也这样(培养孩子独立性),咱们自己东西自己洗,他也做,但有时候说实话,我们觉得他上学比较远,早上6点多起床就得走,晚上五六点钟才到家,然后他写作业,一直写到10点多钟,有时候我们觉得他累了,也就不让他做了”。正是缘于这些原因,整体而言,现代中国都市独生子女在生活方面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出现了比以往非独生子女有所下降的趋势。

4.2 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表现

虽然在访谈过程中,多数受访父母表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并且对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表示满意。但是,在要求对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时,不管父母,还是独生子女本身,绝大多数都对独生子女这方面的行为表现持否定态度。一位26岁的独生子(大专,设计类工作)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很多在家里父母家务全包,孩子什么家务也不会做,就是会做也懒得做,哪怕扫个地也没有。或许现在的独生子女到了将来只会拿鼠标,不会拿筷子。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比较差”。

尤其是那些如今已经步入成人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多数都有类似的评价。一位现年32岁的独生女(本科,财务工作)这样表达,“……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当然也是从来不做家务的那种。大时也感觉到了这种欠缺,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事实上,不管是已经步入成年,还是如今的年幼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欠缺,还是得到了多数人的承认,正如一位24岁的独生女所言,“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从我本身的感觉来说,从小父母对我们还是比较溺爱的,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上,我们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当今的独生子女和我们这一代的情况有所区别,他们得到了来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上,仍然是较低的水平”。

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方面的这种欠缺,在脱离父母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无遗。一位26岁的独生女(公务员,本科)这样回忆自己初入大学的情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独生子女可能确实比较差,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会比较大。我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特别明显。特别是开学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来到寝室帮忙打扫、铺被子之类的事情。然后在平时学校生活中,特别是刚开始进大学的日子,大家做很多事情都很别扭,做不好。但是,后来也就慢慢学会了”。

另一位大一女生这样描述和评价在自己刚入大学时的所见所闻,“自从进入大学,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家离学校近的同学,对家庭的依赖越严重。为了帮孩子晒被子,妈妈老远地从莘庄坐1个多小时的车过来;为了帮孩子装蚊帐,爸爸妈妈——几乎全家发动来到寝室……另外听有些家长议论着自己的孩子,说是从小跟在屁股后面,他弄乱什么他们收拾,说是自己辞了工作,就是为了陪孩子读书,说是如果孩子去外省,就要举家搬迁……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定义为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或者说‘剥夺'了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反正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孩子学习很辛苦,只要把学习搞好了,他们做什么都无所谓……”这位大一女生描述的场景和现象,在当今中国,可以说是较为普遍。尤其是父母最后的一句话——“只要把学习搞好了,他们做什么都无所谓”,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说表达了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另一位31岁独生子(本科,工程师)的话则画龙点睛地揭示了父母这种做法背后深层的文化渊源,“自理能力差则是中国教育体制和观念的问题,跟是否独生子女无关。比较不愿意动手,也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问题。过去的父母也会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去做工人。孔子也曾经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咱们中国人只要读了书就不想动手了”。事实上,正是这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思想传统,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的变革与拓新,促进和强化了当代中国父母这种“学习第一、劳动退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学习成绩好的独生子女,父母越会有意无意地放松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我在香港读博士期间,曾遇到过许多来自国内名牌高校的独生女,她们可以说在学业上都是一帆风顺,在家里也都是养尊处优,不过,在这些看似优秀的独生女中,却多数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劳动习惯很差,尤其对于公共处所(如公用厨房、公用冰箱、公用洗手间)的卫生,更是懒于维持和打理,经常是搞得一塌糊涂。让人在欣赏其高智商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叹中国父母“唯分数为最重”教育模式的悲哀。

因此,在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方面,如何提升独生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从而更为成功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值得中国父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