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作研究促进双语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一体化
普及英语,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志。苏州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开放城市,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苏州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以特有的远见和敏锐,及时提出了实施“双语教育”的重要课题,把它作为苏州市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口。近年来,苏州市小学已把英语学科纳入主要学科,一年级就开始英语教学。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准备阶段,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启蒙,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会重视。去年,苏州新加花园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直升新城花园小学一年级双语特色班,与小学合作展开“幼小衔接”的研究,促进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对幼儿后续学习双语进行追踪研究提供保证。实践表明,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那些英语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就会占一定的优势,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准备,在后续英语的学习行为上会表现得更积极、更大胆。
(一)幼儿园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智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准备。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智力,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验教学主要以听、说、读为主,幼儿只有在听清老师发音后,才能跟师学说,并慢慢自己会读。实验班的教学成果证明,在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对发展他们的智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原来班里不爱说话、不敢说话的幼儿,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变得上课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这一点深受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肯定。
2.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社会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情绪、性格、气质及意志品质等。以激发幼儿兴趣为主,不重视幼儿学多少知识,而重视情感、能力和性格;不重视死记,而重视实用英语。
3.幼小衔接。现在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学牛津英语,社会各界幼儿园都开设了幼儿英语。一是培养兴趣,二是为小学英语铺垫。
(二)小学
美国的《教育指南》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语言学习的环境”。
1.营造习得英语的环境
强调情感性环境和学校的氛围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孩子缺少英语“习得”环境,因此,外语教学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充足的英语“习得”机会,给学生创设“习得”英语的环境。
(1)营造纯英语的环境。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制作英语招贴画、路牌、标语等;组织创设校园英语角为孩子们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为孩子们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习得”氛围。
(2)实施任务型学习方式。为孩子们创设“习得”学习环境的另一个策略是实施任务型学习。为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学生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
(3)学英语同时也学生活。从游戏中学习并培养多方面的潜能如语言及读写能力、个人及社交发展、数学、体能、创作与分析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学习,运用和巩固老师与课堂所授的知识。
2.教学形式游戏化
一些小学初开英语课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对小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用教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小学,使一些小学的英语教学陷入困境。老师教得辛苦,孩子学得也累。所以必须选择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案例16 幼儿园、小学衔接双向互动
苏州市敬文双语实验小学 徐 莹
我校针对双语教育幼小衔接这一课题做了一系列尝试活动,如由一年级英语教师郑洁执教,邀请幼儿园小朋友及家长来校听课的活动,让孩子们真实地体验了一回小学的英语教学,此次活动受到家长及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说明我们只有从继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增强自己的英语基本功,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真正做好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
我很荣幸,每周五下午去幼儿园和大班的小朋友上英语课,发现孩子们对英语的好奇心很强,兴趣也很高,而且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都很强。于是在课上,我尽可能地创设情景,使情景生活化,比如打电话、询问别人年龄、身体状况、打招呼等等,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既理解又能学以致用。同时,儿童学会简单的日常会话并与人交流实际上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样会使儿童克服怕出错、害羞、爱面子等心理障碍,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帮助儿童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个转型期,共同为其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必将为儿童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而小学英语教育也必须在儿童原有英语经验和能力基础之上开展,因此,加强两者的联系与沟通十分重要,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促使两者双向靠拢,真正实现衔接。幼儿园必须充分了解儿童进入小学后所要面对的语文学习任务与要求,以及学习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如在培养儿童前阅读、前书写技能的同时可顺便告知其入学后要开始正规的识字与写字等学习,可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变得更加聪明等等,甚至有必要专门组织大班下学期的儿童参观小学校园和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让儿童不但有能力上的入学准备,而且有心理上的期盼和准备,能在进入小学后不陌生、不慌乱,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生活。小学则应在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帮助儿童尽快适应转变的工作。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应该深入幼儿园,充分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以确保学习任务与要求的略前性,并通过开展辞旧迎新等活动,引导儿童运用语言回忆和分享在幼儿园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感受小学这个新的大家庭亲切而友好的氛围,给儿童的入学生活创造良好的开端。
客观地说,幼儿园与小学在英语方面的衔接还刚刚开始。可喜的是苏州敬文双语实验小学加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苏州课题组中,课题组还有2所是双语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有3所幼儿园与双语学校直接接轨,这对学前双语幼小衔接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促进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与交流。现在许多幼儿园主动组织大班幼儿去双语学校参观,小学教师经常到幼儿园观摩,参与幼儿园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了解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情况,为幼儿入小学学习英语做好充分准备。学前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既可以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启蒙关键时期,也有利于幼小衔接;不仅促进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也为苏州中小学双语教育展开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