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德育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学校德育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方法指的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德育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管采用何种德育方法,往往都离不开说服教育。这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多用于交流思想情感,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领会道德行为标准。教育情境是教育者按照德育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的一种教育场景。

第二节 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指的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德育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常用的德育基本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这就需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管采用何种德育方法,往往都离不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法的形式:①讲解。这是比较系统地阐述政治、思想、道德问题,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式。②报告。适用于专题性的内容,如形势问题、纪律与法制问题等等。③谈话。这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多用于交流思想情感,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领会道德行为标准。④讨论。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个思想品德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和争辩,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的说服方式。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意思想性、生动性与形象性的结合。同时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展开说服教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2.说服教育要有真实性

就是班主任对学生所讲的道理要符合客观实际。教育者所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客观事实,要对学生讲真话,他们对真话和假话最敏感。因为此班主任所阐述的道理要符合客观真理,所举的事例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对事物的真相不得掩盖和歪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说服教育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从爱护和关心学生出发,师生之间只有坦诚相见、推心置腹,才能在情理交融中使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并自觉地按照教师要求去做。同时班主任的说理语言应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防止枯燥、唠叨。为此,教育者一方面要加强语言艺术修养,培养语言技巧;另一方面在说理时选用的事例、内容要尽量做到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这样易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享受,从而乐于去实践。

4.说服教育要有民主性

说服教育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采用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切忌以教育者自居,盛气凌人,更不要以权压人,反之,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

5.说服教育要有艺术性

所谓艺术性,即教育者要学会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说服的成效,往往并不是取决于教育者说服的时间长短和内容的多少,而在于教育者是否在适当的时机能否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所讲道理要具有客观性,所举事例要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要随意杜撰或歪曲事实;注意营造良好、相宜的外部环境。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儿童的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他们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榜样示范的形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和先进事迹。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

1.榜样要有真实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研究证明,榜样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与模仿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树立榜样时,应让榜样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典型性,并尽可能与学生的身份、角色相似,这样的榜样学生可触、可学。

2.宣传和树立榜样要实事求是

任何榜样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宣传榜样的事迹时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为地夸大、拔高和加以神化,而要真实地反映其具有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及其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树立起学生心悦诚服的榜样形象,而不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3.学习榜样要见之于思想和行动

榜样是生活在现实生活条件下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榜样与学生人为地隔离开来。因此,在树立和学习榜样时,应着眼于把榜样从一种他律的力量转化为学生自律的力量,从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从学习对象转变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将理与情、情与境融为一体,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较长时间的定向熏陶,可以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产生较巩固和持久的教育效果。

情感陶冶法的形式:①人格感化。即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及教育者高尚的人格来触动、感化、熏陶学生,促进其思想转变。榜样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②环境陶冶。即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的身心长期受到熏陶,并逐渐养成良好品德。③艺术陶冶。即借助于音乐、美术、诗歌、小说、影视等艺术形式所塑造的生动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欣赏、评论作品及演出过程中受到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教育情境是教育者按照德育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的一种教育场景。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教育者应努力创设美观、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和朴实、团结、拼搏的学习环境,以及严肃、活泼、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校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控制克服不利因素

教育对象处于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教育对象提供良性发展的外部环境,教育者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社会各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掘环境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控制消极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高质量地进入学生的心灵。

3.情感陶冶要与启发说服教育相结合

情感陶冶与说服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地发挥情感陶冶的作用,不能只让情境自发地影响学生,还需要教育者配合以启发、说服,引导学生注意学习与生活情境的美好和温暖。学生只有习惯和喜爱这种良好的情境,才能自觉地吸取情境的有益影响,从而培养起相应的良好品德和作风。

(四)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实际锻炼,可以使学生加深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

实际锻炼的形式:实际练习;制度约束;委托任务;组织活动;实践活动等。

运用实际锻炼法的基本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

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在实际锻炼过程中严格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意志力和毅力品质,而且学生在参加实际锻炼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就很容易形成做事马马虎虎的习惯,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做、多说、多学,要注意学生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对学生的实际锻炼要量力而行,交给学生的任务要难易得当。要注意学生的性别特征、个性特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3.注意及时检查和总结

良好品德的养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锻炼,必须发挥检查和监督的作用,做到事事有监督,时时有检查,并引导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五)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克制、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自我修养是一种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贯穿于思想品德形成的整个过程。只有把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统一起来,教育者的教育才有效果。

小学生常见的自我教育的形式: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批评。

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愿望是有效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前提。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主体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借助于道德认知因素、道德情感因素、道德行为因素,对教材和生活中提供的道德现象、道德信息、道德榜样进行理解、体会和认识,通过分析、比较,从而有效地学习与掌握蕴含其中的道德概念、道德观点、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实践活动要求有相应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教育者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导他们不断上进,促进其品德发展,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

品德评价的形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品德评价的目的

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评价学生,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进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奖励只是对优良品行的一种鼓励,不应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惩罚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品德评价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在评价过程中和评价结果上,教育者都应该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并能得到多数人认可。

3.坚持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坚持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以表扬奖励为主的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符合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人的心理都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德育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发掘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及时表扬,强化他们的进步意识,同时引导更多的人进步。

二、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必须具有针对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信息渠道的多端化,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行德育时,学校德育方法必须加强针对性,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侧重、有针对性、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体现实效性,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适应培养造就跨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和需要。

2.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必须具有灵活性

在现实德育教育过程中,集中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解多,自身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大报告、讲座等集体思想工作多,针对个人有的放矢少。随着德育活动过程的日趋复杂化,教师不仅要及时构建出反映时代精神、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系列科学的德育方法,还要善于根据具体的德育目标、任务,灵活恰当地选择、搭配德育方法,以形成最优化、有针对性的、最适合德育活动需要的德育方法。

3.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必须具有时代性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德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德育方法在选择运用时,必须凸显时代特征,必须与现代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在坚持传统德育方法的同时,运用新的、有时代气息的、能乐于为学生接受的德育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