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料产品如何去除静电

塑料产品如何去除静电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要把这根塑料棒变成一根神奇的魔棒,让这些小纸片跳到塑料棒上来,你们信吗?塑料棒经过摩擦,还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能量,它让塑料棒充满了力量,它就是静电!梳头、滑滑梯时头发竖起来、脱衣服时有时会听到“啪啪”的声响,在黑暗中还能看到小火星。为了揭示其中的秘密,教师再次表演魔术,孩子的操作欲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投入地参加接下来的探索。

神奇的魔棒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

静电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梳头、滑滑梯时头发竖起来、脱衣服时有时会听到“啪啪”的声响,在黑暗中还能看到小火星等等。塑料物品与布摩擦后,能吸附小纸片,就是比较典型的静电现象。

我组织本次科学活动,是在新《纲要》倡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的理念引领下,密切结合幼儿自身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求,强调以兴趣贯穿活动始终、突出以探究为教学核心,让幼儿与材料亲密互动,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通过魔术表演、引发问题——操作实践、探究问题——验证猜想、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寻找静电这几个环节,让孩子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发挥其主动性,并在老师、同伴的有益影响下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学经验,感受科学的神奇、活动的乐趣。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以兴趣吸引幼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才能够让他们投入专注地观察与探究,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内容的兴趣:把“静电”这一高度概括与抽象的科学结论具体化为“塑料物品经过摩擦,能吸附小纸片”的现象,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未知的、神奇的,但又是可观察、可感受的,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胶水或磁铁才能黏合或吸附其他物品)形成了认知冲突,从而吸引他们有兴趣地参与活动。

方式的兴趣:我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内容,把“摩擦起电”展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有兴趣地感知、提问;并以希望成为成功魔术师的愿望激励幼儿探究问题,这种方式切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促使他们迫切地进行实验。

另外,这个实验在操作上要求幼儿快速、连续、用力,比较符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和动手能力,是他们所能胜任的。

(二)以探究促进思维

探究是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果说,本次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是以外在的因素吸引着幼儿的话,那么,以探究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观察与操作、思考与表达、猜想与验证、讨论与结论等,则是以内在的因素,影响着幼儿积极地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启动判断、辨别、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经验。如,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得出“快速、用力、连续”的摩擦方法;亲手操作,辨别纸片是被吸上来,而不是搁在棒子上;尽可能地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获取同伴的信息,并进行补充或质疑;调动已有经验猜想哪种材料会产生静电,并思考说出理由;验证以后发现秘密,总结出塑料物品经摩擦才能产生静电,等等。正是这一系列需要智力深层参与的活动,螺旋式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深入发展,逐步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直面真实、善于表达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塑料物品经摩擦后产生静电,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尝试用快速、用力、连续的摩擦方法进行操作。

3.能用图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并形成结论。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第一次操作时为每组提供一盒碎纸片、每人一块涤纶布、一根塑料棒;第二次操作时,撤掉塑料棒,替换上若干竹筷、纸棒、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每人一份记录单、一支笔。

2.教师演示材料:课件;黑板、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引发问题

1.表演魔术:今天,我来做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我要把这根塑料棒变成一根神奇的魔棒,让这些小纸片跳到塑料棒上来,你们信吗?(教师以魔术的方式演示摩擦产生静电)

2.引发问题:看了这个神奇的魔术,你有什么问题?

教师回应幼儿的提问:

关于材料:猜猜,我用了什么材料?(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想胶水、磁铁、塑料棒发热了……)(出示材料揭秘)原来是一块布与塑料棒在一起变魔术!

关于方法:我是怎么摩擦的?(快速、用力、连续)(将布拿出来演示,边表演边讲解,重点说明要用力、快速)请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二)操作实践,探究问题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起电

(1)操作:你们想做小魔术师变一变这个魔术吗?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塑料棒去试一试!(教师引导幼儿多试几次,体验一下拿布的手心有什么感觉。)

(2)展示:你的塑料棒也变成魔棒了吗?你是怎样让小纸片跳到魔棒上来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与展示,如果出现有幼儿不成功,则请他与成功的同伴相比较,对比以后寻找出原因。)

(3)小结:塑料棒经过用力的摩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提问:现在你也玩了这个小魔术,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有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3.释疑:塑料棒经过摩擦以后,你们的手心有什么感觉?(发热的感觉)对了,这就是摩擦后产生的热量。塑料棒经过摩擦,还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能量,它让塑料棒充满了力量,它就是静电!静电能把又轻又小的纸片吸起来。

(三)验证猜想,解决问题

1.猜测和记录:塑料棒能产生静电,可以成为魔棒,别的材料可羡慕了,也很想试试。看有什么?(出示四种材料,边结合图表)猜猜,它们能产生静电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单子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2.验证和记录:请你试试,哪种材料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哪种不会。把你发现的结果记录在单子上。

3.交流与分享: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记录结果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4.结论与提升:我们把能产生静电的和不会产生静电的材料分类。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能产生静电的材料都是什么做的?原来,塑料做的东西与布摩擦,能产生静电,吸引又轻又小的东西。

(四)联系生活,寻找静电

1.生活中也会有神奇的静电现象,让我们来找一找!

2.(看图片)是什么在摩擦产生静电?梳头、滑滑梯时头发竖起来、脱衣服时有时会听到“啪啪”的声响,在黑暗中还能看到小火星。

3.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情。请大家再去找找。

img125

师幼集体记录表

五、活动反思

总体上感觉整个活动是一气呵成地完成的,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积极、表达热烈,活动目标基本实现。

(一)活动兴趣浓厚

孩子参与活动时的情感情绪状态是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内容。活动之初,我以魔术棒表演魔术,当塑料棒管真的将彩色小纸片吸起来时,孩子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脸上出现了惊奇的表情,并马上做出了不同的猜测。为了揭示其中的秘密,教师再次表演魔术,孩子的操作欲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投入地参加接下来的探索。

(二)操作探索积极

在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中,每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专注地观察、认真地操作。当第一次操作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经验进行展示,有个孩子却不成功。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刚才操作的成功很可能是偶然的,于是,我鼓励大家来帮助他寻找问题,从下一位同伴的展示中再一次归纳“快速、用力、连续”的操作要领,然后再让他再次展示,“试误”后的成功让他享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我想,教师对孩子探究的适当、适时的引领,能帮助孩子理解探究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第二次操作,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更有目的性,也更为专注,这是因为,他们在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更需要观察、比较、辨别。我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处于思考和探究的积极状态中。

(三)分享表达热烈

我注重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分享表达。如介绍自己使用的材料、方法,介绍自己的猜想、介绍动手操作后的结果,以及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碰到过的各种静电现象后,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幼儿间的分享热烈,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真的很有趣。

但是,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加上教师素质以及对儿童科学认知的有限性,本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怎样才能达到既精练、科学又生动形象,是值得我继续学习的问题;另外,怎样在集体活动中照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惊叹“这是我自己的发现”,发挥每个孩子的自主性、主动性,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设计者:林晓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