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动的影子

会动的影子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设计的“会动的影子”就是最简单、最初步的皮影戏。“会动的影子”属于动手操作类的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不断的探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并能通过“小熊跳舞”的现象,发现“光源移动,小熊的影子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秘密。小熊会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跳舞出乎孩子们的意料,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是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

会动的影子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

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生活现象,只要有光和物体就有可能产生影子。影子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随着光的移动会发生变化,人们还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了手影游戏、皮影戏等人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和民间戏曲。我设计的“会动的影子”就是最简单、最初步的皮影戏。

本次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出发,积极引发幼儿对日常观察所发现的现象的好奇心,着重探究“影子是从哪里来的”、“影子为什么会动”等,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兴趣激发发现影子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抓住幼儿学习的兴趣点,才能让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有效的探究,最后得出有效的结果,最终使整个活动有效地完成。

兴趣点一:现象的有趣

幼儿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他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阳光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三两结伴,玩“踩影子”的游戏,玩过之后,他们还向同伴介绍经验:“我跑到哪里,影子就会跟到哪里。”“我跑得快,影子也跑得快!”“我站到大树下,影子就不见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发现他们对影子这一现象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追随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便有了本次活动。

兴趣点二:引出的有趣

自从刘谦上了春晚以后,魔术一直吸引着我班幼儿,为了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我以“变魔术”为切入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看看说说中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二)发现问题探究影子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探究的源泉,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你有什么问题或是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帮忙解决吗”来帮助幼儿回想自己在操作中出现的困难并发现现象中所隐藏的、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探究找到方向和素材,从而继续去探究影子与光源之间的关系,直到发现秘密。

(三)反复探究阐释影子

“会动的影子”属于动手操作类的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操作、不断的探究,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并能通过“小熊跳舞”的现象,发现“光源移动,小熊的影子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秘密。在整个活动中,设计了充足的操作时间和思考空间,遵循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原则,让幼儿在动手做、动脑想、动眼看、动嘴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拓展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秘密、获取知识。

二、活动目标

1.对“光和影子”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2.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即光照在物体上,物体与纸有一定的距离,挡住光,就产生影子。

3.能大胆提问,并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发现。

三、活动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乌龟、小鸟、蝴蝶、猫、鱼、蟹等动物形象若干。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变魔术

1.教师出示小熊,让其在“舞台”上表演。

2.教师示范操作:先在小熊的身上涂上胶水,然后把它粘在纸上,用手电筒照在小熊身上,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尝试操作:小熊会跳舞

1.我的小熊会动,会跳舞,真有趣。今天,小熊还请来的它的许多朋友,你能不能让它们也动起来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3.交流:你们的小熊会跳舞吗?你有什么问题或是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帮忙解决的吗?

4.观察比较:会跳舞的小熊和不会跳舞的小熊的差异。

会跳舞的小熊:身体只粘住了一部分,而且手、脚、耳朵都轻轻地折了一下,翘了起来。

不会跳舞的小熊:整个身体都被粘住了。

5.再次尝试:让所有的小熊都跳起舞来。

(三)讨论交流:跳舞的秘密

1.做了这么有趣的游戏,你有什么最感兴趣的问题想知道?

2.幼儿自由提问:为什么小熊会跳舞?

3.师生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光与影子的关系。

当光线照在物体上,物体与纸或是其他物体有一定的距离,就会产生影子。光线动了,影子也会跟着一起动,所以小熊就会跳起舞来了。

4.小结:原来我的小熊身子上只粘了一点点的胶水,我把它的手和脚轻轻地折了一下,它的手和脚都翘了起来,所以小熊和纸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经过手电筒的照射,小熊就有了影子,轻轻晃动手电筒,光线动起来,小熊才会跳舞,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的小熊会跳舞了吧?

(四)游戏验证:动物们的舞蹈

1.小熊还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认识一下它们:小鸟、小松鼠、小猴子。它们看到小熊舞跳得这么棒,心里可羡慕了!它们也非常想学小熊跳舞,你们能不能让它们跳起舞来呢?

2.幼儿操作,让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跳舞。

3.幼儿交流与演示:你让哪位动物朋友跳起舞来?它身体的哪个部位动了,你是怎么做的?

(四)生活延伸:影子的更多秘密

除了手电筒的光照在物体上能产生影子,还有什么光也能产生影子?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影子吧。

五、活动反思

整个科学活动,始终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主,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坚持把幼儿放在学习的中心点上,多次让他们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究“光和影子”之间秘密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发现、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操作实践,在一次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明白了小熊跳舞的原因,感知了光和影子的关系,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幼儿操作有兴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专注发言面广,说明幼儿对这一活动内容感兴趣。小熊会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跳舞出乎孩子们的意料,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是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

(二)幼儿探索有目的

了解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活动中,幼儿能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有目的地探索和操作。我认为这与环节设计的紧凑性、递进性,与要求的逐步提高,有很大关系,从而帮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感受成功探索的快乐,并在快乐的探索中获得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设计者:童燕斌 应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