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趣的吸水现象

有趣的吸水现象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们对这种现象有着发自内心的关注与好奇,渴望探究“为什么”,这正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为什么有的材料会吸水,有的不会吸水?

有趣的吸水现象

一、教材与教法分析

我们平时说的物体的吸水现象,其实就是毛细现象,是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毛巾吸汗,地下水沿土壤上升、植物的茎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粉笔吸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它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他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神奇现象。我曾经看到一个孩子在盥洗室里饶有兴趣地挤压海绵,并且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动作;一个孩子专注地盯着雨滴从雨伞上落下,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雨伞可以遮雨?”孩子们对这种现象有着发自内心的关注与好奇,渴望探究“为什么”,这正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首先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

那么怎样更大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

我从集体活动有效教学的思路考虑,选择了典型的能吸水的和不能吸水的对比材料各三种,通过“熟悉材料,预测猜想——实验验证,交流分享——生活应用,拓展延伸”几个层次的环节,运用科学思维的一般方式,即预测与验证,充分调动幼儿经验猜想,运用感官观察感知,调动思维去判断思考,对比验证得出结论,像一个“小小科学家”那样,复演科学探究的历程。在这样的历程中,孩子们会有兴趣地探索,质疑或认同自己的猜想,进而发现吸水的奥秘,也将在愉快的有挑战性的探索中收获各种材料、不同材质物体的吸水特性等新的科学经验。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材质物体的吸水现象并寻找其原因。

2.能提出猜想并学习实验验证。

3.用多种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1)四个箩筐,内放布、毛巾、橡胶塑料纸、餐巾纸各四张。

(2)人手一份记录表,铅笔。

(3)20个装红水的透明水缸,20份材料架。

2.教师演示材料:

(1)记录表格、笔。

(2)两个盒子,一个大金鱼缸、材料架。

(3)日常生活用品:雨衣,雨鞋,塑料文件夹,毛巾,T恤衫,棉袜,前一天浸好的大白菜

四、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预测猜想

1.熟悉材料: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材料都是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看一看,认一认,摸一摸,有些什么?(请幼儿自由地来到箩筐边,说说有什么材料。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把材料逐一贴到表格中。)请你把这些材料放回去,数数表格上一共有几种材料。

2.预测猜想:如果我们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想一想哪些会吸水?水会跑到它的身体里去?哪些不会吸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谁还有别的想法?现在我们把猜想记在表格里,会吸水的可以用什么符号?不会吸水的呢?(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想)

(二)实验验证,交流分享

1.第一层次的探索验证

刚才是我们猜想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做实验试一试!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水缸、材料架和记录本,请你轻轻地把材料架放上去(教师边说边演示),仔细地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变化,会不会吸水,把你的发现记在你的记录本上。(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还可引导幼儿:你发现哪种材料吸水最快,哪种最慢?)

2.交流分享

把你的实验结果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发现哪些材料会吸水,哪些不会吸水?(请个别幼儿在大表格上记录,如大家对实验结果有争议,教师演示材料,请幼儿再次观察)

3.第二层次的观察探索

为什么有的材料会吸水,有的不会吸水?材料里一定藏着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请幼儿再次观察箩筐里的材料)我们可以拉一拉,摸一摸,扯一扯,还可以对着光照一照,比比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吸水的材料有空隙,有小管子,而不能吸水的材料几乎看不见空隙,也扯不出小管子。)

4.小结

大家都发现了,这些不能吸水的材料没有空隙,紧紧的,密密的,把水挡住了;而这些能吸水的材料有空隙,还有许多会吸水的小管子,水就跑进它们的身体里面去了。

(三)生活应用,拓展延伸

1.生活应用

聪明的人们,用这些能吸水、不能吸水的材料做成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边出示生活用品)。看,哪些是不会吸水的,哪些是会吸水的?谁能帮忙把它们分成两类?(请个别幼儿上来分类摆放)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会吸水(或不会吸水)的呢?有什么用处呢?生活中还有许多能吸水和不能吸水的东西,我们以后还可以去研究研究。

2.拓展延伸

(1)这些都是生活用品,现在请你来猜猜,植物会不会吸水?

(2)昨天我们把一棵大白菜浸在红色的水里,它会吸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3)大白菜为什么会吸水?它的身体里是不是也有空隙和小管子呢?我们到楼下去找一找!

(请幼儿带上操作盒和记录表,返回活动室)

img123

师幼集体记录表

img124

幼儿记录表

五、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了,看着孩子们还在兴趣盎然地谈论着什么材料会吸水、什么材料不会吸水,兴致勃勃地围着红色的大白菜左右观察,猜测如果往水里滴蓝色墨水,白菜是否会变蓝……叽叽喳喳的语言、纯真好奇的眼睛,无不透露着希望今天教学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愿望。我想,这就是一次较为有效的集体科学活动吧,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团队对本次活动认真而周密、详尽并尽可能科学的预设。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有效性

1.与幼儿生活关系紧密,为幼儿感兴趣

物体的吸水现象是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吸水、不吸水的现象乐意关注、愿意探索,兴趣点和关注点合一。

2.难度水平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之间,有教育价值

探索吸水现象,并初步了解吸水的简单原因,是这个教材所蕴涵的核心内容。从今天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经历了从单独水平到帮助水平的跳跃:在调动经验、预测猜想这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各种材料是否会吸水有了一些经验,但不确定,经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逐渐能够判断,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能吸水、有的不能吸水”的问题,然后在老师引导下解答问题。在层层推进的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思维运转有力度,说明这个核心内容处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中,对孩子的探索精神、观察判断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及经验拓展都有好处,具有教育价值。

(二)材料提供的有效性

1.对比性。我选择了海绵、毛巾、布、橡胶、塑料5种材料,虽然都是软性的,但能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吸水或不吸水的特点,能帮助幼儿在对比中去感知吸水现象。

2.递进性。本次活动中,幼儿始终与材料亲密接触,而五次为幼儿提供材料,都有各自的意义,递进性地指向教学目标。第一次,主要是让幼儿观察认识材料,调动预测的经验;第二次,亲手操作,分辨哪种材料会吸水,哪种不吸水,感知吸水现象并进行记录;第三次,带着寻找吸水原因的目的再次观察箩筐里的材料;第四次,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请幼儿把探究所得的结论运用在更多的材料中,并联系生活,初步了解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次,提供红色大白菜,不仅让幼儿进一步寻找吸水的原因,同时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的学习带着适度的兴奋,也把探究的愿望引向未来。

(设计者:林晓萍 王秀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