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意破坏自己衣服

故意破坏自己衣服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时候孩子会出现“破坏”行为,例如故意破坏某一个玩具、故意撕掉某一本书,或总是看某一件衣服不顺眼。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家长不要先想着怎么处理,而是要想想背后的原因。而孩子呢,宁肯不和他们说话,也不敢与母亲之间发生正面对抗。正是由于妈妈的“压力”以及自己的“弱小”,使孩子生怕受到责备而有话不敢说,于是就想出她能做的方法:破坏。

场景3 故意破坏自己衣服

有时候孩子会出现“破坏”行为,例如故意破坏某一个玩具、故意撕掉某一本书,或总是看某一件衣服不顺眼。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家长不要先想着怎么处理,而是要想想背后的原因。否则你不仅治不好孩子的“毛病”,还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间。

1.场景

一个朋友偶然跟我说起孩子的笑话,说她6岁女儿特别“费”牛仔裤,一条牛仔裤穿不了几次,基本就不能穿了,已损坏了几条了。我听了感觉很奇怪,牛仔裤最结实耐磨,就算质量不好,也不至于穿几次就不能穿了,更何况还接二连三地“牺牲”。仔细一问,原来,是孩子经常往牛仔裤上抹颜料,甚至故意倒菜汤,还曾用手工剪刀剪裤脚。而裙子和其他的裤子,倒没有“惨遭毒手”。

我仔细想了想,孩子单单去破坏牛仔裤,会不会是因为孩子讨厌牛仔裤,而情绪又发泄不出来,所以故意“加速”牛仔裤的损坏呢?另外,如果只是一条牛仔裤“损坏”,还有偶然性在里面,但连续的“损坏”,就是典型的“有意”行为信号。

2.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当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简单要求孩子不这样做,就算你道理说上了天,孩子依然可能再“犯”。若你采取“强制”手段,如打骂、训斥,其效果会有一时,但这可能在未来造成更大的麻烦。

好,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孩子为什么会有“破坏”的行为,原因分析不局限于上面说的“牛仔裤”事件:

家长对孩子破坏行为的看法:

●孩子是故意的、成心的;

●孩子太调皮、捣乱了,真不懂事;

●孩子太不爱惜东西了,又让我白白损失钱;

●孩子肯定是任性、要挟;

●尽给我添麻烦;

孩子的内心想法:

●你不关注我,我就故意破坏!

●这东西真好玩,里面都有什么呀?

●这东西怎么装不回去了,藏起来吧!

●爸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只是“学习”而已;

●这东西真难看,坏了就可以有新的了;

●这样做挺好玩的;

●我想要那个,不喜欢这个。你不给,那我就把这个弄坏!

●你不让我干这个,我就摔玩具!

●你给弟弟妹妹买新衣服,不给我,我就把他们的新衣服剪坏;

●我打不过你、说不过你,那我就暗地里搞破坏;

孩子内心这么做的原因是:

●我需要关注和爱护;

●好奇、有趣和探索;

●就是模仿;

●赌气、报复;

●对破坏的东西,不喜欢、厌恶;

●发泄心中的愤怒、嫉妒;

孩子的期待和渴望:

●爸妈可以多陪我一会;

●我很好奇;

●能给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公平,希望得到尊重;

●希望爸妈能理解我的想法;

●我要自由;

●我能开心一点;

孩子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我只是一个孩子,我害怕和需要帮助;

●我只是一个孩子,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我只是一个孩子,许多事情我还做不好;

●我无法抵抗我想要的东西的吸引;

所以,当一样物品被孩子弄坏后,家长要冷静地细察缘由。首先你要看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其次要看孩子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比较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所作所为,也只有这样,你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心接受。

3.实际案例中的原因

好了,现在回到我朋友女儿的问题上。从现象上看,只是牛仔裤损坏,其他裤子都没事,并且是多次发生。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不喜欢牛仔裤,或穿牛仔裤让她不舒服!也有可能只是她想穿其他裤子,父母不允许,孩子就想办法“对抗”。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还需要向孩子进一步了解。

此外,我感觉我朋友的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并严格要求孩子“有规矩”。而孩子呢,宁肯不和他们说话,也不敢与母亲之间发生正面对抗。我这位朋友丝毫没有察觉孩子内心的沉默抵抗,还觉得女儿很听话呢。正是由于妈妈的“压力”以及自己的“弱小”,使孩子生怕受到责备而有话不敢说,于是就想出她能做的方法:破坏。

由此我们看到,孩子在不停地利用各种“行为”信息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受,只是家长经常“忽视”孩子的信号!

后来,我朋友说女儿果然是感觉穿牛仔裤不舒服!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孩子说到有一次穿全新牛仔裤去游乐场玩,裤子太硬把大腿根都磨疼了。虽然当时孩子就说不舒服,可妈妈却没当回事,还嫌她事多。往后她就不喜欢穿牛仔裤了,而爸妈却非要她穿!

所以,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一直没有被父母重视,相反还强迫她穿曾把她腿磨痛的牛仔裤,孩子只好把“怨气”撒在牛仔裤上了。经过亲子谈话后,孩子答应以后不这样做了,而我朋友也决定以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意见,并尽量给孩子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