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家访后进生家庭

只家访后进生家庭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是学校、家庭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轻视家长,对家长的意见不屑一顾。只有根据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家访活动,才能达到家访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家长相应的文化素质、工作性质、性格爱好选择家访话题,比如学生平时的劳动习惯、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家庭教育的情况及学校班级的教育状况等,都是家访好话题。

第三节 只家访后进生家庭

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是学校、家庭结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家访中仍存在的一些误区,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一、家访中常见的错误做法

1.家访范围小,眼光紧盯后进生

优等生的家庭班主任一般不会主动出访,中等生的家庭班主任无兴趣出访,只有差生才会进行家访。即使是差生,班主任也只是在学生犯错或发生重大事情之后,才会去家访。久而久之,家长怕到学校,怕与老师见面,客观上削弱了家长与学校配合的热情。

2.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

有的老师把家访变成告状的好机会,以致酿成对学生的“批斗会”,这当是家访中的大忌。教师家访是为了沟通信息、交换意见,与家长合作提高教育效果,有的老师在家访时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忽略了如果在家长面前一味地指责学生的不是,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波动,可能造成对子女蛮横的指责或粗暴的痛打。这样会教育的效果不但达不到,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厌恶及对立情绪。他们认为老师借家长压服自己,无意中就在师生之间设下一道鸿沟;老师事事教育,学生处处设防,这样的教育非失败不可。

3.家访方法单一,将家长视为“接听器”

有些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过分自信,不相信家长是教育工作的助手,或认为家长不懂教育。因此轻视家长,对家长的意见不屑一顾。双方见了面家长只有听的份;老师有时甚至流露出厌烦的情绪,使用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待学生家长,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家长,严重刺伤了家长的自尊心。

4.在家长面前用分数压学生

教师家访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要谈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家访时如果谈到成绩差的学生在班里的分数和名次,很容易使家长感到失望。这有一个事例:学生也会感到没有自己长进的希望,往往会产生厌学或者弃学。一个年轻教师在家访时用消极的口气谈了差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前程作了悲观性预测,第三天这个学生便退学了。后来老师找到该生的家长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既然他不是学习的料,就早一点让他放羊吧!”可见家访方式不对的话,教育效果则会适得其反。

5.在家长面前夸大渲染学生的隐私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阅读和谈话,可以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一旦窥探了他们的隐秘性心理,便在家访时捕风捉影,火上加油地在家长面前大事渲染,常会好心办坏事,教育不当反成祸。特别是对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若能自己解决,就不必告知家长。

6.讨好家长,无目的家访

教师家访必须目的明确,为解决教育对象某一方面的问题而谈,为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而叙,不应借家访之名与那些居其位、有其权的学生家长套近乎,以行图私利事之实。如果这样,会引起家长的不悦,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7.家访时滔滔不绝,把家长当听众

很多教师口头表达很好,对学生责任心很强,如果时间允许,他能够不停歇、不重复地,就学生的表现及问题讲几个小时。这样的老师,家长往往非常认可,也很感动。因为家长们会以为这样的老师能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还可见其用心良苦。但是,如果在家访时教师仍然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家长总感觉“插不上嘴”,自己就是个忠实的听众,家访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8.家访就是访问

与上面情况相反的,出现在一些不善言辞的老师身上。他们心里装着学生和家长,事业心强、做事认真负责,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道不出来”,这就会使家访好似“答记者问”,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局面。心理距离难以拉近,亟待解决的问题商量不了,这样的家访也是失败的。

二、如何有效地家访

那么,认识到这些误区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家访呢?

1.制订家访计划

家访前,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实情,制订一个细致而有序的家访计划,设计此次家访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如果需要家长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师要事先拿出细致可行的家访方案,与家长共同协商,征询其意见,并诚邀家长协同实施。家访的时间,教师也要事先与学生商量,与其家长沟通,征得他们同意。只有根据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家访活动,才能达到家访的目的。

2.家访中,教师为家长出谋划策

家访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往往是家长判断孩子有无成才希望,学生判断老师是否信任自己的尺子,其作用不可谓不大。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之长。”因此,作为教师在家访时要正确运用心理暗示,用这把看不见的尺子,在家长面前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和激励,把成才的希望带给家长和孩子。

3.拓宽家访范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拓宽家访范围,不仅要对后进生进行家访,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生和中等生也有缺点和不足,也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一经发现他们某方面存在问题,便要立即家访,给予指正。

4.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访方法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品德修养,并改进家访方法。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热情,尊重家长,多采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可否这样做……”要告诉家长一些教育方法,并耐心倾听家长意见。即使与家长看法有分歧,也应平静地、理性地讲述自己的意见,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这样家长自然也更尊重、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

5.拓展家访话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家长相应的文化素质、工作性质、性格爱好选择家访话题,比如学生平时的劳动习惯、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家庭教育的情况及学校班级的教育状况等,都是家访好话题。

三、对不同层次学生家访的针对性做法

1.上门报喜,鼓励后进生

鼓励、赞美是教育艺术的精华。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关心和鼓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应学会不失时机地鼓励、赞美学生。尤其对于后进生,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鼓励行为。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在后进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上门报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给家长带去了希望,而且点燃了后进生的心灵火花。

2.合理的建议,改变中等生

一般来说,班级的中等生既不影响纪律,也无突出表现,往往会被老师所忽视。其实,他们是最容易产生变化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中等生如感觉不到师爱,就会产生“滑坡”趋向。教师应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波动,切不可漠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应抓住机遇及时家访,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提出合理建议,与家长齐心合力,改变他们“得过且过”的中庸心态,激起上进心。

3.指出问题,引导优等生

优等生是班里的佼佼者,但他们因一直受到关注和赞美,容易产生自大心理。或承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家访这个渠道,发现优等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对其严格要求。应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绝不能以惩罚代替教育,而是“严师益友”般的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爱折射到学习中去,以产生积极的德育效应。

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家访的特殊作用都不可小觑,更无可替代,它能增加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情感基础,与家长形成合力,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用全面发展、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把握好每一次家访的时机,用爱心、责任心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