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课时不许学生“插嘴”

讲课时不许学生“插嘴”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中的情况反映了课堂上“学生插嘴”的现象,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对于这种“插嘴”行为,大部分老师因为怕打断了教学的思路而断然制止。基于上述的认识与反思,教师应当理解“插嘴”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现象。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以便于学生“插嘴”。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给学生以表扬。

第四节 讲课时不许学生“插嘴”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

李老师今年是某校高一的班主任。有一天,她正在办公室备课,生物课老师没好气地冲进办公室“告状”。“你们班的李涛,今天课堂上又插嘴了,你得好好教训他。”

此时,在旁边备课的社会课老师也开始对李老师抱怨说:“你们班的纪律太差了,每一次上课,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插嘴,我发火也没用。”

李老师听后觉得很尴尬,立刻召集了全班学生开班会,把那些经常插嘴的同学通通都“揪”了出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案例中的情况反映了课堂上“学生插嘴”的现象,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其具体表现为:(1)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2)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答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随之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很多老师带来困惑。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很多时候可能会像案例中的李老师一样,对插嘴的学生一顿批评,要不就在课堂上以压逼眼瞪插嘴的学生。

一、教师应该认识“插””的正面意义

仔细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课桌椅整齐地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并且要得到教师的“批准”;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正按着原定计划滔滔不绝讲授时,忽然有同学将手举起来,问一些相干或不相干的问题。对于这种“插嘴”行为,大部分老师因为怕打断了教学的思路而断然制止。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其他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这样使得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而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从而走入了课堂教学误区。

基于上述的认识与反思,教师应当理解“插嘴”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插嘴”的背后,实际蕴涵着学生批判性分析的嫩芽,及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这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情境中产生的,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积极而有意义的。它说明学生们有探求知识的欲望,并且在思考所学的内容等。如果我们顺应学生的思路,在具体教学中,通过一些方法激发学生“插嘴”行为,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民主充满课堂,便于学生“插嘴”

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关系。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以便于学生“插嘴”。

1.与学生约定“三允许”

以前的学习常规在许多方面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鉴于教师可以采取“三允许”策略,让学生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1)允许学生不举手回答。(2)允许学生答问与答题的失误。学生答问与答题的失误在所难免,教师应允许这种失误,并趁机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解决,可以使课堂更有交互性。(3)允许学生及时对他人提出意见与建议。启发学生在课堂中交互参与,对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教学,持有异议或更好建议时,及时地提出来,既帮助他人改善,又利于自己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反思意识,真正实现教学交互中的师生互惠共长。

2.培养学生具有挑战的勇气

教师应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自己可以大胆重组教材,为学生做出表率,并经常鼓励学生给教材和教师挑错。尽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积极鼓励具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鼓励他再试一次;教师出现错误时,学生能大胆指出,教师应虚心接受并予表扬。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护这种“插嘴”行为,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设置“故错”情境,引导学生“插嘴”

人的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开始于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具体可通过设置“故意出错”的情境来达到引思的目的。“故错”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某些易错的问题的重视,而且可减少对教师权威的育目迷信,进而使学生变得自信起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可在黑板上故意错解,给学生制造插话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并及时表扬敢于质疑插话的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找错,剖析原因,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

四、创设时机,因势利导

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权,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过去专属于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让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宽松的状态,让课堂充满活力。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给“学生插嘴”做好铺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插嘴”,教师应该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积极思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视角,从自己就是一位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学生大脑深处更灵活的思维。

2.稍作等待——给学生“插嘴”留点时间

“等待”非常重要,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而不急于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面对学生的“插嘴”,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发挥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

3.加以表扬——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给学生以表扬。这种表扬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

4.多点宽容——让“插嘴”改变学生

有些学生不良表现较多,如迟到、旷课、打架、破坏公物等,并且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自己也会认为在老师眼里是“坏学生”,久之便丧失了信心,上课毫无兴趣,甚至故意“插嘴”或开小差,扰乱课堂纪律。对此,教师在批评制止、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用包容的胸怀,善意引导,用真情和耐心促使学生转变。

总之,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选择的“规矩和限制”,把自由还给学生。在“遵循个性心理”的教学思想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任一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积极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运用自己情智,通过别具匠心的方式将“插嘴”这看似教学中的“不谐之音”,经过过滤,提炼其有用的成分进行放大,使“插嘴”转化成一支美妙的插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