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峒天文化的传播者

峒天文化的传播者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屿小学充分发挥并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石文教育资源,指导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在传播家乡石文化的过程中,环保教育理念的渗透一直是深入人心的。虽然,在传播家乡文化的过程中有苦有甜,有酸有辣,但酸甜苦辣都是石板之乡娃儿们成长的营养。

峒天文化的传播者[13]

如果说,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门知识,那么传播家乡文化就是学习这门知识的一本好书。

如果说,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种理想,那么传播家乡文化就是实现这种理想的一条途径。

如果说,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片蓝天,那么传播家乡文化就是点缀这片蓝天的一道彩虹。

这样描述长屿小学在传播家乡硐天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中的作用是不为过的,这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沉浸在其中的师生们津津乐道的。

长屿素有“石板之乡”之称,当地很多居民采用精巧的石料构筑,包括石柱、石梁、石墙、石板壁等,在柱头、石壁上有精美的浮雕装饰,还有装配式的石亭、石桥、石影壁等,有些石狮、石像等雕刻作品远销海外,久而久之,成独特的石文化景观

长屿小学紧抓长屿娃的生活特点,凭借周边丰富的教育资源:特有的风景名胜、久远的人文景观、精湛的石雕工艺、独特的风味小吃……开创出了一个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社会资源为活动载体的具有导向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模式。不久,一支支景区志愿服务小队产生了,一批批小导游在景区上岗了,一名名环保小卫士也在景区出现了。从此,学校把课堂搬到了家乡这个大舞台上,带领学生去传播家乡文化,带领学生获取了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得的很多知识。

多年来,学校小导游队不知接待了多少远方的客人,有太多的故事令老师们感动,让孩子们记忆犹新。

2006年11月7日下午3点40分,小导游们迎来所接待过的最庞大的考察队——“全国第十五届班集体精神家园建设理论研讨会”代表团与会的500多名代表。小导游高兴地始终微笑着为远方的来客讲解长屿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热情地解答老师们的疑惑。老师们频频点头,卸下了一路的疲惫,不断地夸赞小导游们能干,应变能力强。一路上,笑声不断,而且不时地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在山间久久回荡着。

任务完成了,孩子们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大会最后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很多与会代表对景点、对学校、对温岭教育的热情赞美。来自舟山的一位老师说:“在岩洞音乐厅里的感觉很特别,音响效果就像在一个高档次的剧院里才有。看到小导游,感触太深了,每个孩子都那么出色,素质相当高,一点儿也不拘束,热情大方,介绍到位、专业,就像职业导游一样。小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对自己家乡深深的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来自杭州的一位代表说:“小导游们很有礼貌,很细心,会提醒我们路上当心,问我们要不要休息,文明素养与综合素质高,反映出了温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许,这就是他们对长屿小学开展综合实践素质教育以来最大的肯定了。因这次完成任务的出色,长屿小学还被温岭市教育局授予全国第十五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突出贡献奖”!

在长屿小学,像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2005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籍华人何宝钢博士(系澳大利亚肯尼迪大学教授),趁回国讲学调研之际,来长屿硐天游览,小导游们以灿烂的笑容和热情的讲解使游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2007年8月18日,一位上世纪60年代就去上海闯荡的老爷爷回老家探亲,慕名来到长屿硐天游览,小导游们以他们热情的态度,温情的乡音和煽情的讲解使他重温乡情,再续乡梦……

长屿小学充分发挥并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石文教育资源,指导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老师们组织学生欣赏长屿的自然风光、收集长屿采石文物古迹的材料、了解长屿的风土人情,游览观夕硐、双门硐、石文化博物馆等风景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小论文、小倡议、小调查,如:《长屿硐天山上的石头》、《保护家乡——长屿》、《古人采石情况调查》等。

在传播家乡石文化的过程中,环保教育理念的渗透一直是深入人心的。“爱我长屿”环保行动,就是让学生在拥抱大自然、体味长屿石文化的同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自我反思,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故事在继续,孩子在成长,相信那份体验对每一位小导游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虽然,在传播家乡文化的过程中有苦有甜,有酸有辣,但酸甜苦辣都是石板之乡娃儿们成长的营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