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考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中考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考命题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中考命题材料是中考命题成败的基础和关键。在课改之前,语文中考试题的文字材料占绝对优势,课改之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中考试题中的非文字材料逐渐增多。中考命题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符合考生所用的语文教材的要求,还要符合当年本地有关中考的要求。另外,对所选材料中不利于中学生成长的内容宜做恰当地处理。

4 中考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在中考命题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中考命题材料是中考命题成败的基础和关键。下面根据笔者的中考命题实践,谈谈中考命题材料问题,借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中考命题材料的重视。

一、中考命题材料的分类

中考命题材料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文字材料。这是中考命题的主要材料。在课改之前,语文中考试题的文字材料占绝对优势,课改之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中考试题中的非文字材料逐渐增多。但总的说来,文字材料仍然是语文中考试题的主要材料,因为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图片材料。也许是人们喜欢“图文并茂”的原因,近年来,图片材料似乎成了语文中考命题材料的宠儿。从命题实践来看,引导考生对图片的解读和表达可以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如2009年我们选择了网友从电视节目的字幕中截取的真实图片,要求考生“仔细观察,结合社会热点和你的积累认真思考,回答问题”,一是要求改正画面字幕上“皇帝故里拜祖大殿加紧筹备”这12个字中的两个错别字(即“皇帝”应为“黄帝”,“大殿”应改为“大典”);二是引导考生“根据生活体验和积累,大胆说说对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字幕出错这件事情的看法”。

3.其他材料。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工作者努力对语文中考命题材料的选择处理不断创新,不仅把图片设计成灵活多样的图文题,还把其他材料设计成新颖别致的创新考题。一是从其他学科或资料中选择相应的数据表格等是常用的好材料,如2006年我们设计的26题就取材于我国5年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统计表;二是还可能选择其他特殊材料,如2006年我们在中考命题中选择的“打梦觉、背时、巴适”这几个四川方言。

二、中考命题材料的选择

中考命题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文教材内选材。从语文教材内选材,这是中考命题选材的主渠道,因为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编排的,也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主渠道。目前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有关积累运用的材料,如拼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及文学常识等,具体说,主要是从教材的注释、课后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人教版)”、有关附录(如苏教版等)中选材;二是古诗文积累和阅读的文字材料,这既是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也是初学文言的初中生可能把握的主要材料,尤其是古诗文的默写;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名著阅读的材料,有一部分从语文教材中选材,因为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本身是难得的好材料,尤其是名著阅读的材料也许是一般命题者很难找到的,如我市近年的名著阅读材料绝大多数是从教材中选取的;四是从教材有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及附录中选择相应材料命题,多数作文题和综合实践类考题是从语文教材直接或间接取材,如2011年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从七年级教材中选取的赵师秀的《约客》。

2.从语文教材以外选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由于高考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材料多从语文教材以外选材,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材料。主要有以下选材方法:

(1)从各类报刊资料中选材。各类报刊及时灵活反映社会生活,而且有不少优秀作品和最新社会热点文章,要体现课改“关注社会”的要求,我们可能从中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设计中考试题。这既体现课改要求,又能设计创新性考题,还能有效地避免材料“撞车”现象。

(2)从社会热点中选材。中考试题要与时俱进,必然要从社会热点中选择好材料,用社会热点材料设计考题。既可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又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使中考试题充满活力。

三、中考命题材料的处理

对于所选材料的运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

1.直接运用。

(1)全部运用。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不经改动运用就能满足当年命题需要,既达到命题要求,也不费力,这种情况自然最好,但并不见多。如我市2011年的古诗文阅读材料就是从九年级直接选择的《密州出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并全部运用到命题中。

(2)选择运用。由于中考命题的特殊要求,我们不得不对材料进行选择性运用。如2005年我们从课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各选择一个语段设计为比较阅读题;又如2009年我们从课文《春》中选择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个句子设计为语言分析题;当年的作文“这里风光 好”就选自于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中的“家多风景独好”; 2011年我们重点关注了食品安全,除了从当年的社会热点中思考选材外,我们看到当年4月20日《眉山日报》的几大版中有关食品安全问题专版,内容丰富,牵涉到各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主要选择了题目为《滞后》的漫画和相应的文字来命题。

2.改动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删削和补充。如果所选材料篇幅过长就得根据命题需要删去相关度不高的内容;如果所选材料篇幅太短或者不能满足命题需要的,则需要我们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如2011年我们从《青年文摘》选择的《母亲的“辛德勒名单”》近2000字,篇幅太长,且标题中“辛德勒名单”不便理解,于是我们将题目改成浅显易懂的“母亲的病友名单”,并将原材料删改为1346字。通过这样的处理,既适合命题,又顾及考卷的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从教材外选材,但知识点却完全出自语文教材”的目标,且适合初中生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2)调整和编写。为了满足命题需要。有时需要我们对各类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编写,以提高命题质量。

四、中考命题材料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1.中考要符合规范的要求。中考命题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符合考生所用的语文教材的要求,还要符合当年本地有关中考的要求。

2.利于中考命题和参考答案的设计。这是从命题和阅卷的实际来说的,为了参考答案的标准和阅卷易于操作,材料选择要准确、规范,宜于命题,考点分布均匀,答案要点清晰。

3.利于初中生发展的需要。这里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说的,中考命题材料可能对考生产生其他材料所不能达到的教育作用,如中考试题中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又如中考试题里诸多社会热点材料等,都会教育考生提高自己的认识,即使中考试题中一些不大起眼的材料,也可能对考生产生教育作用。另外,对所选材料中不利于中学生成长的内容宜做恰当地处理。(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1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