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角度解读《理想》

多角度解读《理想》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也许不同时间、不同情况又会有不同理想。因为理想虽然人人皆有,但它毕竟只是个抽象概念,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诗人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理想,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让读者通过形象而具体的比喻产生共鸣。这就引导读者用理想找到前进的方向,为实现理想而走向美好的明天。正因为一个人具备了忠厚的品质,才可能有更多的追求,理想的“不幸者”才可能“绝处逢生”。

5 多角度解读《理想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也许不同时间、不同情况又会有不同理想。这些理想,有的可能实现,有的可能是空中楼阁;有的会促使人们为之奋斗,有的会让人付出很多……说到理想,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因此要在一首并不长的诗歌中把理想的各种问题表达出来是很难的。可是,当代诗人流沙河在他的《理想》中就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理想,诗中有的诗句比较容易理解,有的诗句似乎难以理解,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同学确实有一定难度,更何况诗歌的解读可能是多元解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1.诗人为什么在诗中运用众多的比喻?

因为理想虽然人人皆有,但它毕竟只是个抽象概念,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诗人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理想,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让读者通过形象而具体的比喻产生共鸣。如“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这两句诗以“灯”和“路”来比喻,形象地写出理想带领人们前进,再以“照亮夜行的路”和“引你走到黎明”使比喻具体化,更深刻地写出理想可以让人在黑暗中找到前进的路,从而走向黎明。这就引导读者用理想找到前进的方向,为实现理想而走向美好的明天。

2.“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是不是前后矛盾?为什么?

这两句诗,表面看确实是矛盾的,因为同样是追求理想,但“常遭不幸”和“绝处逢生”却是相反结果!尤其是让“忠厚者”“常遭不幸”更让人不解,既然“忠厚者常遭不幸”,那岂不是引导我们不做忠厚者吗?其实这并不矛盾,也不是误导我们。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忠厚者”确实可能“常遭不幸”,远的如岳飞,这个忠厚者就因为忠君而“常遭不幸”,最后家破人亡,但他却流芳百世,而加害岳飞的秦桧却跪在岳飞面前受万人的唾骂;说近的,“5·12”地震中的无数忠厚者为救他人而牺牲生命,如谭千秋等。这样的忠厚者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中的经典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既是对“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的精辟论述,也是对生死观的最佳解读。正因为一个人具备了忠厚的品质,才可能有更多的追求,理想的“不幸者”才可能“绝处逢生”。只要我们为正确的理想去追求,去奋斗,都可能实现最佳理想。(原载吉林《语文学习报·人教七年级版》200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