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具有权威性,青少年以观察模仿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以身教为首要的教育方法。许多家长常常进行言教,而忽视身教。家长不仅应该从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增强身教的自觉性。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军的成功,是与她的母亲尊重她的兴趣分不开的。谢军12岁时,面临去国家棋队和继续上学的选择。

第三节 作用形式: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成才要靠家长的精心培养。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一、三类操作模式

1.身教模式

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更多地是从家长的言行中获得教益。因为,家长的身教更容易使行为规范具体形象化,体现出行为规范的可信性、可行性。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具有权威性,青少年以观察模仿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以身教为首要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常常进行言教,而忽视身教。家长不仅应该从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增强身教的自觉性。所以,身教模式给家长的启示是:家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家长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2.鼓励模式

【典型案例1】

有一个孩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家长看到儿子的考卷后,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没有心理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爸爸接着说:“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再有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儿子考到第二十九名。第三次,儿子考到全班第十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九名了。”无论孩子成绩如何,这位家长都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自我教育与发展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应该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在一些情境中,无论孩子意识到或者没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孩子都能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态度。没有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态度,只有不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家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尊重和鼓励,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苛求、不满、批评,而较少宽容、鼓励,即使孩子取得了进步,内心满意孩子的成绩,表面上也是不欣赏,这些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没有不需要欣赏、鼓励的孩子,只有不去欣赏、鼓励孩子的家长。

3.经历模式

对孩子的发展而言,他人的言教毕竟是一种间接经验,其教育作用不如孩子在亲身经历、实际锻炼中获的认识、体验那么深刻、有效。现实生活中,家长却习惯于说教,而不重视孩子的亲身经历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有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早起磨磨蹭蹭,不急着起床、洗漱,提醒她上学要迟到了也不管用,多次给她讲早晨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也不见效果。如何才能让她早起有紧迫感?不妨这样试一试,不要再提醒她、对她进行说教,顺其自然,有意地让她迟到一次,让她经历一次上学迟到、挨教师的批评,使她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要遵守学校纪律、早晨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亲身经历法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有好处,不过有些家长却不愿意采用此法教育孩子。例如,很多家长舍不得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原因在于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护犊之情可以理解,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需要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在亲身经历中成长。

二、四项主攻方向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典型案例2】

有兄弟两人,一个非常乐观,一个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的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又抹鼻涕又抹眼泪地哭泣,非常伤心。原来他怕一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挨父母的责骂。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锹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落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父母,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喊道:“看,这儿有这么多的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匹漂亮大马和小马,我要给它们清理出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最后坐上总统的宝座。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对自信心水平的影响。

自信心是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因此,它是孩子成长和成才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自信心的形成包括正确的自我认识、他人的积极评价、责任心与义务三个因素。从幼儿到十七八岁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地引导。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广大家长必须关注的问题。自信心是一个人主要的积极人格因素,是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力。

2.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典型案例3】

有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很任性,也很好动,从来不爱安静,上课经常开小差,招惹周围的同学,有时甚至影响课堂秩序。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给孩子进行了心理检测,不是多动症。家长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安静学习,因此很苦恼。

注意力集中是孩子学习好的前提,做事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的个性。如果能通过环境、条件和家长有意识地操作,使孩子较早地在做事时注意力集中,对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逐渐形成做事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学习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孩子出现大量的知识遗漏和空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识漏洞。注意力不集中还体现在孩子听课以外的学习上。做事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从小长期养成的习惯。智慧的家长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注意力的养成,不要等到上小学再培养。成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比如,司机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导致车祸;工人若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或工伤事故……可以说,注意力的问题会影响人的一生。(本书在后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也是孩子正确认识事物的保证。心理实验证明,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容易集中注意力,孩子在做不喜欢的事时注意就不容易集中,这是普遍的现象。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时是不感兴趣。因此,注意力与兴趣有直接关系。

3.激发孩子的兴趣

【典型案例4】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军的成功,是与她的母亲尊重她的兴趣分不开的。谢军12岁时,面临去国家棋队和继续上学的选择。那时,只要坐在棋盘前,她就会快乐无比,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师妈妈,考虑得更多的是女儿的学业和前途。于是,她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谈。“孩子,你很喜欢下棋,对吗?”谢军看着妈妈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感兴趣的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后来,谢军终于在多次国际比赛中取得了成功。试想,如果当年谢军的妈妈硬逼着谢军去读书,没有尊重她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只会坐在大学教室里读书,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国际象棋手。谢军的身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兴趣是一个人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孩子能不能成才、成功,关键是他们的兴趣能不能及早被发现。家长要对孩子的兴趣给予极大的关注,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谢军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但是,很多家长只重视分数、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各种的补课和课外学习。许多家长都是按自己的设想让孩子去学习的,实际上,家长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可回报却事与愿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应发现孩子的爱好,从一点兴趣到浓厚兴趣,从个别的兴趣到广泛兴趣,逐渐地泛化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中。孩子有了兴趣,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4.培养孩子的毅力

【典型案例5】

2001年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半决赛中,刘国正迎战状态颇佳的金泽洙。前四盘中韩两队战成2比2平,关键的第五盘决胜局,金泽洙一度以21比20, 22比21和23比22拿到三个赛点,但刘国正却一直苦苦追赶没有放弃,最终以25比23取胜。本场比赛刘国正一共挽救了七个赛点,奇迹般地抵御了“韩流”的侵袭,同时完成了世乒赛历史上乃至乒乓球竞技比赛中最为完美的一幕惊天逆转。刘国正凭借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不服输的坚强毅力,创造了世乒赛场上的永恒经典。

从刘国正成功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有毅力的人就能表现出坚强,遇到困难就可以超水平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取得成功。毅力可以使孩子的兴趣得以长期地保持,毅力可以保护孩子们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毅力可以使孩子的智能处于被激发的状态。另外,毅力还会强化孩子的信心。毅力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由弱到强、由强到弱进行转换。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毅力是可以锻炼和培养的。

三、十种教育策略

1.暗示教育法

暗示教育法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暗号等对孩子施加影响,改变孩子心境、情绪、意志、兴趣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的家庭教育中,暗示要比说服教育更为有效。家长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

2.孩子互换法

在假期或双休日里,不妨让孩子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父母,到自己的朋友、亲戚的家庭里生活。当然,让孩子去居住的家庭应该具有良好的家风。在新的环境里,孩子会受到环境约束,改变自己的角色,可以得到新的熏陶和影响,改变诸如好吃懒做、为所欲为等不良习惯。一般来说,孩子在新的环境里都会比在自己家中变得勤快,能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有农村亲友的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让孩子去吃一点“苦”,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父母的足迹,体验生活。这对城市独生子女无疑是一次生活的磨炼和意志的考验。当然,也可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家里做客,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如何当好小主人,在招待客人的同时,学习农村孩子淳朴、勤劳的优良品质。

3.角色互换法

家庭角色互换法是指选择双休日的一天,孩子和父母来个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使孩子从中体验当父母的辛劳,从而学会体贴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

有责任就会有风险,只有敢于面对风险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独立承担责任会伤害他们,殊不知不让孩子承担责任更是对孩子的伤害,以致孩子将来无所作为。

承担责任并不是强人所难,只要孩子力所能及,应让他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4.双向反思法

双向反思法是指面对犯了错误乃至严重错误的孩子,家长既不暴跳如雷、拳脚相加,也不视而不见、迁就掩饰,而是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以自我批评的态度承担责任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之所以犯错误,要么是父母的关心不够,要么就是直接受到了家长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孩子反思的同时,为人父母者不妨也进行一番“自我反思”: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中,自己到底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然后和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意见,勇敢地进行自我批评,再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才是新时代家长的风范。

5.提高标准法

提高标准法是对超常学生使用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建议家长:与孩子深谈,鼓励孩子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为孩子提供一些历代名人的传记,以便了解伟人、名人是如何通过艰辛的求索达到成功的;告诫孩子不可骄傲,一切从小事做起,不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超常学生是指智能发展明显超出同龄人发展水平的学生。其特征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广泛而强烈的认知兴趣、较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较强的记忆力、一定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6.心理换位法

心理换位就是克服“自我中心”,不要以为别人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不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家长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的同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认识和处理问题。把握心理换位的策略,关键是了解孩子,增进与孩子的接触,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常、谈他们关心的问题。

心理换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角色扮演法。角色固定是心理换位的最大障碍,角色扮演法就是家长在心理上扮演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原来体验不到的孩子的某种切身感受。

②双向对话法。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方法相似,只是家长在心理上扮演孩子和家长两个角色,进行双向对话。一旦家长进入双向对话的思路,就会发现对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新认识,处理起来也就比较顺手。

③迁移感受法。家长可以把自身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感受,如开会迟到时的难堪,工作没有做好时的心情迁移到家庭教育的类似情境中。

④回忆往事法。家庭教育的许多麻烦都源于成人的“以己度人”,忘了孩子到底还是孩子。只有经常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7.严而有慈法

家长在孩子的眼中应该是权威人物,对孩子的成长关系甚大。在小孩子已经能够辨别大人脸色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女就要实施严格的家庭教育,应该做的事就引导子女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则应该及时制止。这样,家长的权威就会逐渐地树立起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辨别是非能力逐渐增强,家长的施教便容易为子女所接受。在家庭教育中,只有当家长有了权威,孩子才会少走弯路。

为人父母者,其威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还必须做到严而有慈。对孩子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关爱和耐心。只有当孩子明白了道理,认识了错误,孩子才能从心理佩服家长,责而无怨,心悦诚服,家长的“威”才能真正地树立起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家长的权威,就不能教育好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无威便是过。

8.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一定义务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是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的教育经验提出来的。绝大多数美国父母都认为:不要怕孩子受苦,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谋生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如果溺爱孩子,将会是自己一生中做得最糟糕的事。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

9.幽默教育法

幽默教育法是指借助幽默,用讽喻、轻松的口吻指出孩子的行为中不通情理的地方,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有时会故意打破常规做出异常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勇敢,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此刻,如果我们采取简单的“硬碰硬”方式,孩子很可能由此变得更加强横。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最好采用幽默教育法。

10.转变目标法

转变目标法是指对一般能力较差,但在某些方面有很好潜力的孩子通过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发展孩子特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可以使孩子有所成功,可以发展孩子的特长。在常规学校里,仅仅比各门课的成绩,不会大家都是优等生,但是人各有所长,读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如音乐、美术、体育方面)有较好的发展。

由于普通学校的老师把精力放在常态儿童群体上,要求他们对特殊儿童给予特殊教育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这些学生的家长来说,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采用转变目标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