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三好学生”评选的弊端

传统“三好学生”评选的弊端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基本上可以将传统“三好学生”评选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理念功利化。而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更注重甄别与选拔,被评上“三好”的学生可以享受中考、高考加分的待遇和特权。传统“三好学生”评选标准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看似很全面,但其内涵与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人才要求相比显得片面。

一、传统“三好学生”评选的弊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一系列新课程标准的下发,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次新课程改革,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改革。其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然而,盛行多年的“三好学生”评价方式和理念却与教育改革的精神渐行渐远,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基本上可以将传统“三好学生”评选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理念功利化。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更为关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价应该关注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定位于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而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更注重甄别与选拔,被评上“三好”的学生可以享受中考、高考加分的待遇和特权。对学生而言,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评价结果,而不是去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况。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无法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导致“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利益化,失去了激励和发展的作用。

其次,评价内容片面化。传统“三好学生”评选标准是“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看似很全面,但其内涵与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人才要求相比显得片面。尤其是“思想好”的内容较为模糊单一,它的评选缺少具体内容,又仅仅集中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对于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缺乏有力有效的全面考察。这有悖于学校、家庭、社会构筑成“三位一体”教育大环境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道德品质全面性、真实性等要求。同时,由于评价内容单一,许多进步明显或具有其他特长的学生无法入选,“三好学生”的评选也因此沦为少数学生的“游戏”。

再次,评价主体单一化。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等都是品德评价的参与者,强调不同评价主体互动,将自评与他评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对话、沟通,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相互了解,形成积极、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而传统“三好学生”评价的过程,学校老师占了很大的发言权,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以及社区、家庭等评价主体的缺失,使“三好学生”的评价过程带着教师明显的个人倾向,甚至在部分地方权力和金钱因素越来越多地介入其中,各种暗箱操作的手法层出不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