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饰“豹尾”,余味无穷

雕饰“豹尾”,余味无穷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作文很重视结尾,元人乔吉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呼应开头。结尾与开头的呼应,也是画龙点睛的妙笔。在文章结尾处“点睛”,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这种结尾鼓动性强,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

第四节 雕饰“豹尾”,余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古人作文很重视结尾,元人乔吉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托名白乐天撰的《金针诗格》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他讲求自然洒脱。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清人李渔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不能释怀。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下面结合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介绍几种作文结尾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1.呼应式结尾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呼应开头。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显得文章血脉贯通,结构圆合,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并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结尾与开头的呼应,也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一考生《夸父追日》:

(首)我是夸父。我在追赶太阳。小的时候就听长老们说过,太阳,天帝的儿子,这个伟大的神灵,是无人能赶上的。

我不是平庸的人,我生来力大无穷,单手拔起一棵树是我幼时的玩法。太阳,我要打破你的神话。我要追上你。

(尾)追赶,追赶……

我的心跳逐渐变慢,我的呼吸微弱无力。我感觉到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我轻轻倒在地上,山川为之一颤。而太阳,仍在空中发出炫目的光芒。

太阳啊,谢谢你。我闭上双眼,突然明白:我追赶的其实是心中的太阳,生命中的幸福。就在我追赶的过程中,我的生命,充实丰富。

追赶,就是生命的体现。

文章采用一字立骨之法,全文围绕一个“追”字谋篇。开头写夸父超越神灵,追赶太阳的宏伟抱负,中间写追赶过程,结尾写追赶的“失败”,并借此升华文章的主题,赋予“追”以哲学的内涵,即追赶心中的太阳,丰富生命,充实人生。

2.点睛式结尾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在文章结尾处“点睛”,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

例如,鲁迅的《故乡》:“说到希望,我以为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文字堪称点睛之笔,语言简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它既表明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表明作者对救国救民道路的积极探索精神,同时更是呼唤和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之路,脚踏实地,前仆后继,“走的人多了”,就会踏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建立富强的新中国的美好希望就会实现。

3.自然收束式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结尾的方法例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又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的文章。

还有一种就是用间接的语言对全篇进行概括。如2005年全国高考湖北考生佳作《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浏览几位“精彩”的人生,不觉顿悟:做事、做人、处世都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只有知出知入,才能既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分析全局,又在微观上剖析本质,融精神、情感、思想、品质为一体。这样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完美,更加精彩。

引文中说的“几位‘精彩’的人生”,是文中已论述过的三个人物,即“情美”的庄子、“智美”的诸葛亮和“心美”的任长霞。“顿悟”的内容是对已论述过的内容的概括。

4.抒情式结尾

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结尾: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到处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栖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新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这个结尾,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拥抱生活的乐观情怀。

5.象征式结尾

就是托意于物,就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特殊意义,艺术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05年全国高考浙江考生佳作《红绣鞋,白布里》:

红绣鞋已成过去。曾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远在我心中。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

话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红绣鞋这“一枝一叶”凝聚了曾祖母“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它象征着传统的礼仪,启发我们思考中国女子的命运。

6.号召式结尾

文章在充分议论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对读者发出深情的召唤、热切的期待,呼吁人们朝着某一个目标去努力。这种结尾鼓动性强,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如2006年湖南高考佳作《谈意气》的结尾: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在这里,作者以坚定的语气号召人们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战,走向成功。

7.引用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适当引用诗文、歌词、名人名言等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可隐喻个人感悟,揭示中心思想,增强说服力,能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2007年甘肃高考优秀作文《落红》:

(首)今生上苍给了我一个凄零的名字,叫做落红,来世你看不见我的美丽,我只愿更名为春泥,默默地奉献我自己。

(尾)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目为《落红》,显然是撷取了古典诗词的意象,落红即落花。其结尾引用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取其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去孕育、呵护、滋润未来的花,隐含不忘旧恩、知恩图报之意,意蕴绵长悠远,耐人寻味。

8.含蓄式结尾

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十分意思,说五六分,透一二分,再留一二分让读者去思考、想象、玩味。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如2006年上海高考佳作《我想握住你的手》的结尾: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了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

这里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平淡的叙述,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的感动与醒悟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9.情景式结尾

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例如《微风过处》:

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山谷里静静地孕育着真善美的种子,花开花落,谷底洋溢着真善美的芳香,鸟儿为之歌唱,婉转的歌声越过重山,掠过原野,把“真”的音符、“美”的旋律、“善”的乐章送进人的心房。

这微风如渺茫的歌声,丝丝缕缕,有哀情,有怜意,有抚慰,有颂赞。

“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形象生动,富有情味,酿造出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氛围。

10.感悟式结尾

感悟式结尾,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体味人生况味,解读生活密码,升华朴实情感,参悟深邃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例如《沸腾生命》:

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入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使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我听后感动不已。是啊,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

“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是小作者对父亲朴素语言的感悟和升华提纯。读者也从这个结尾中得到了理性的沉淀和永恒的启悟:沸腾生命。

11.启迪式结尾

运用含蓄而又意蕴深厚的语言结尾,让读者浮想联翩,揣摩思索其内涵,从而受到启迪,故有余味悠长之感。

例如,2005年高考福建考生《谁是英雄》: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使生命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的呢?

考生将自己精心锤炼的警句与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融为一体,蕴蓄丰富的思想,启迪读者感悟生命,思考人生,奉献社会。

12.谈心式结尾

例如,2008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让我走远看看》:

(首段)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置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暖厚重的那个字。

(尾段)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朴实的语言文字里,流淌着亲情的血液,字里行间表达着对自己亲爱的父亲的感激与牵挂。

13.逆转或意外法

关键要出人意料,急转直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就是采用这种技法。再如作文《感激》,有位考生写了患绝症的舅舅与舅妈之间动人的生活故事,插叙中曾出现舅舅患病前舅妈说过的一段调侃话:“你舅舅就知道贫嘴,一个空话匣子,从没见他写个只言片语,老了连一封可以翻看的情书也没有。”结尾处写到舅舅终于溘然长逝,作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出人意料地“点”出以下内容“舅舅死后第三天晨报上,我们看见了舅舅的‘情书’,登在‘征婚启事’栏里用醒目的黑体字:‘吾妻,32岁,我以与她生活过5年的经历作证,她是最好的伙伴,是本人此生遇到的至宝,本想一生一世悉心珍藏,无奈天不遂人意,我将先她而去,谁能替我好好珍惜,我在天堂将感激不尽!’舅妈捧着这封情书,泪水直流。”

14.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结尾。

(1)比喻式结尾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结尾:

其实,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艺术家;使儿女成长,便是她们在雕琢心中的天使。

这个结尾,把母亲比成艺术家,将母亲培养孩子的过程比成雕琢天使的过程,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的伟大。这样的认识既切合题意,又不同凡响。

(2)排比式结尾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如2006年湖南高考佳作《谈意气》的结尾: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排比,气势磅礴,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让人感受到昂扬的意气。

(3)呼告式结尾

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我只要一条缝隙》的结尾: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的。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回我自己!

这个结尾,与其说是同父母的坦诚交流,倒不如说是个性张扬的独白,作者的思想观点都在此显露无遗,令人动情和思索。

(4)问句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启发读者思考,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2008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人之常情》:

地震后的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

地魔发淫威,天府成地狱。家园被毁,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的生命。看电视报道,看报纸杂志,黑色的沉重压得人难以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视着汶川,千万双手伸向汶川。声声汽笛报道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

我深深地感动着。感动之余,我多次问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该用怎样的笔墨去书写“人之常情”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呢?

在结尾处设置了反问,发人深省,余韵悠长。

15.名例压阵

如《亲情与明理》的结尾:

柏拉图“背叛”先师,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布鲁图在刺入恺撒最后一剑时说:“不是我爱恺撒少,而是我爱罗马多。”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发生冲突时,他们的言语和行为让人多么敬佩!

16.综合表达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结尾时也可大胆运用。如《沟通》的结尾:

于是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母亲披着夕阳,一步一步走得小心,走得稳当,走得舒畅。风儿轻轻地吹着,将镶了金边的叶儿打在一处,水粼粼地荡向远处,鸟儿在空中嬉戏打闹……散步,是爱的沟通。——我坚定地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

17.巧用后记

可以摘引诗文,可以引发议论,也可以抒写感想,有强化表达、深化主旨的作用。如《鱼水情》,用拟人手法写鱼不知感恩,总想跃出大海,得到自由,等到离开大海后追悔莫及的故事。结尾在故事之外添加以下文字:“大海创造了生命,也守护着生命,所以才会有鱼儿得水的快乐。哲人云: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言简意赅地点明主旨,突出“感恩”这一话题,借用后记转换写作对象,自由灵活,贴切自然,又深化了要旨,确实绝妙。

高考作文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考生要根据文章体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需要灵活安排,切忌草草收束、虎头蛇尾,也不宜画蛇添足、拖泥带水。在高考中,考生千万要亮出这“最后一轮媚人的秋波”,让“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结尾成为你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