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的秩序感

思维的秩序感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跳跳这种将要求强加给老师、他人的做法让我想到了“儿童的秩序感”。蒙特梭利将这种现象称为儿童对外部环境的秩序感,当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她称儿童对秩序的热爱“犹如动物需要陆地,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专家认为,人的肌肉中存在着一种感觉,能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称为“肌肉记忆”,也是儿童内部秩序感的体现。

散步的蜗牛 思维的秩序感——跳跳的故事(十一)

如果看了跳跳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更多地将他的行为理解成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理解成是“倾向自闭”。而事实上,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往往在接受知识上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学习成绩不可能理想,但跳跳完全不是!他身上充满了神秘,有太多的现象无法解释,更让我无法应对。

跳跳最喜欢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更乐于将自己的意愿加至他人身上,也不管他人是否愿意听、愿意接受。自从在拼音课上玩了闯关游戏后,每次见到我进教室,小家伙便会不顾一切、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拿起一支他喜欢的粉笔便开始设计:“要用蓝色粉笔,画一只小老鼠,闯三关,去找奶酪!”因为他极热衷于这样的闯关,所以见到我就会条件反射般想出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游戏情境,而且每次都会帮我规定好角色、情节,乃至画画所用的粉笔应该是什么颜色。之前的日记中,我曾认为不应该事事顺着跳跳的思维走,怕会助长他进一步活在自我中的观点,但如若生拉硬拽,全然不顾孩子的要求、兴趣,对跳跳而言显然是过于残忍的,甚至也可能让跳跳感觉大人不理解他,在推开他,从而使情况加剧。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跳跳许多超乎常人的能力,同时也削弱了他某些方面的发展,就如交往、交流,确实不能用同龄孩子的普遍状态去衡量他。跳跳这种将要求强加给老师、他人的做法让我想到了“儿童的秩序感”。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对“秩序”更敏感,《童年的秘密》便描述了大量的例证。记得女儿才几个月大时曾有一件趣事,一天,孩子奶奶注意到,当水勺被放进水槽里孩子就开始哭,当水勺放到橱台上时就立刻停止,反复许多次都是如此,似乎只有水勺放在橱台上才能给她带来快乐。蒙特梭利将这种现象称为儿童对外部环境的秩序感,当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她说:“心灵是这样与环境相协调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只要伸伸手就能拿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一个人感到平静和快乐不可或缺的。”她称儿童对秩序的热爱“犹如动物需要陆地,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童年的秘密》第9章儿童的秩序感)

除此,蒙特梭利还指出另一种内部的秩序感,它能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应位置。书中用一个洗澡的例子来说明:一位保姆请假离开的一段时间里,她找了另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受过专业培训的保姆顶替她几天。但是这个替代的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遇上了困难,不论什么时候,孩子一洗澡就会挣扎、哭泣、逃跑,这位保姆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还是厌恶她。当原来的保姆回来后,这个孩子才恢复了平静并明显喜欢洗澡了。后来,通过观察找到了原因,竟然是两位保姆洗澡的姿势不同引起的:第一个保姆是右手靠近孩子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而第二位正好相反。专家认为,人的肌肉中存在着一种感觉,能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所在的不同位置,称为“肌肉记忆”,也是儿童内部秩序感的体现。

蒙特梭利对儿童内部的秩序感就讲到了“肌肉记忆”的层面,而我想,也许随着孩子的成长,心理层面和思维层面也很有可能存在一种秩序感。跳跳就是明显的例证,他是如此热衷于帮我规定闯关游戏的场景,小到连画图的粉笔得用什么颜色也希望能够按他的意愿去执行,我坚信这样做并非是因为他不会预料控制权威(老师)的后果,也并非不懂这样做有些不合常理,而是比起这些,达到意愿能带给他的快乐更富有吸引力,所以,哪怕老师们包括我曾几次三番告诫他,交流不能用这样的方式,但事后他总又会不由自主地“强行”要求你这样或那样做。

想到这里,我突然醒悟把跳跳从自己的思维中强行拉出来是多么不妥,如何改进呢?今天,我决定试着跟他做点交易!

一进教室,跳跳果然不出所料跑上前,抓起一支黄粉笔,兴奋地边画边说:“今天是小狗回洞,用黄粉笔画小狗,闯三关。”

我蹲下身,温和地说:“嗯,设计得很好,但茹老师也有要求!”

“好!”跳跳飞快地应答,也不管我会提什么要求。

我慢慢地、清晰地说着:“第一,不随便拿粉笔画画。”没等我说第二个要求,跳跳第一时间抓起粉擦擦掉了自己的画。

我握着他的双手接着说:“要整理好桌子,把下节语文课要用的书和文具盒放好。”跳跳看了看自己杂乱无章的桌子,一边念叨着“会无力的,会无力的”(每次要求跳跳做整理之类的事,他总是很不情愿,常常以自己会整理得无力为借口,拖着不肯干),一边居然乖乖地完成了任务。

我笑着说:“最后只剩一个任务了,铃声响了以后,坐端正!”

在完成了我要求的任务后,我便帮助跳跳实现了他的设计要求,从他无邪的笑容中,我可以充分感受到一种满足感。许多孩子到了小学,已学会了服从规则、服从纪律、服从权威等等,当他们学会这些时,对自我内心秩序感的需求便会麻木起来,就像成年人便是如此。但跳跳不是,他是一个时常神游于集体之外的孩子,还没有学会那种麻木,而是更多地保留了对内在秩序的敏感。因此,与其粗暴地将他从那种特殊秩序中拉出来,不如学会首先理解并尊重他的需求,然后尝试渗透其他的教育内容。不然,当孩子已经因为秩序感被破坏而感到无奈、不安,甚至焦虑、挫败时,再跟他谈其他要求只会适得其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