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的扩写

古诗的扩写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一首短诗《咏柳》。他们能理解诗的画面,能翻译每一句诗的意思,却扩写不出。10分钟过去了,学生们的本子上大多是类似这样的几句话:“读了《咏柳》后,在你们眼前是否出现了一幅画,或是一张彩色的风景照?”“那好,我们就把《咏柳》当作一幅画。这幅画上有什么?”古诗的扩写必须掌握这样几个要点:春天到了。但这不仅仅是文体的改变,重要的是,在扩写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训练。

古诗的扩写

都说想象力是一种思维品质,都说作文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可是,如何培养呢?

学习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一首短诗《咏柳》。因为是七绝,仅28个字,诗句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已背得烂熟: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说:“这首诗描绘了柳树的色彩美、柳枝的姿态美、柳叶的形状美。其实,这美来自春天。春天的伟力使柳树变得婀娜多姿,诗人借咏柳来赞美春的力量、春的魅力。同学们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了吗?”

“理解了。”

“那么,能不能把这首诗扩写成一篇短小的记叙文呢?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把这首诗写出来。记住,是扩写。”

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他们能理解诗的画面,能翻译每一句诗的意思,却扩写不出。10分钟过去了,学生们的本子上大多是类似这样的几句话:

一棵一棵的柳树打扮得像美女一样。无数条绿丝垂下来,迎风飘舞。

枝条上细细尖尖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呀,原来二月里的春风好像是一把剪刀。

意思完全正确,但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诠释、翻译原诗的层次上。

“读了《咏柳》后,在你们眼前是否出现了一幅画,或是一张彩色的风景照?”学生们点点头。“那好,我们就把《咏柳》当作一幅画。这幅画上有什么?”

“柳树。”

“怎样的柳树?”

“正在抽芽、长叶子的柳树,远远望去一片碧绿。”

“柳枝随风飘舞,因为有一阵一阵的风吹过。”

“在这幅画中,只有柳树吗?”

“柳树上可能会有小鸟、蝴蝶。”

“有蓝蓝的天空,远处有小河和村庄。”

“柳树下有几个小孩在玩……”

我表扬了学生,着重讲了扩写的特点。所谓扩写,就是要增加原诗中没有的内容,而增加以后又符合诗的意境。古诗的扩写必须掌握这样几个要点:

1.把握原诗的意境;

2.充实画面的细节;

3.展开合理的想象;

4.讲究结构的完整。

“那么,可以把蝴蝶和小孩写进去喽?”一个男生问。得到肯定回答后,他乐了:“这下我找到方法了。”

我对他说:“不是方法,而是你的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了。”

又过了10分钟,一篇篇用现代生活语言扩写的《咏柳》产生了。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春天到了。小河边一行一行的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枝条,枝条碧绿碧绿,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远远望去,每一棵柳树就仿佛是一位梳妆打扮好了的美女;碧绿的枝条就像美女长长的头发,一直披到腰上。几只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欢快地叫着。在柳树下,有几个小孩在玩。

小男孩折下一根柳枝:“瞧,已经长出了一片又一片尖尖的柳叶,好像用剪刀剪出来的一样!”

女孩说:“你知道这是谁剪的吗?”男孩摇摇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噢!”男孩恍然大悟,“原来是二月春风!春风就是一把美丽的剪刀。”

一旦掌握了扩写要点,一首28字的绝句在学生的笔下扩成一篇280字的记叙文就变得很容易了。但这不仅仅是文体的改变,重要的是,在扩写中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训练。

我们又学了贺知章的另一首七绝《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有外貌描写、有人物对话的诗,看得出来吗?”

“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儿童。”

“地点呢?”

“在村口。”

很快,学生们扩写成了这样一篇记叙文:

“回来了!回来了!终于见到家乡了!”我在心中呼喊着。一切都没有改变:村头仍然是那一棵大树,大树旁边仍然是一条小路,小路附近仍然有一条河流。“呵,转眼一瞬,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我心中默默地想着。记得从少年时代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个人去闯天下,我的口音一点也没有变化,但是,两鬓的头发早已花白了。

正要走进村庄。突然间,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出现在我的眼前。他身穿一件白色小褂、一条黑色裤子,赤着脚,裤管卷得很高。他发现了我,静静地看着我。

“这是谁家的儿子,好面熟呀!不,这是谁家的孙子?”我一步一步走近小孩,正打算问。

小孩仰着脸,朝我笑了笑:“大爷,您是我们村的客人吗?”我点点头。“那么您从哪儿来的?又到哪一家做客呀?全村的人我都认识,我陪您去。”

听着小孩友好的询问,我正想告诉他:“我本是这个村的人呀!”可是我没说。难怪呀,小孩自然是不认识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