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道主义的孩子们

人道主义的孩子们

时间:2023-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多里诺以人格高尚而著称,希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健康成长,快乐之家的教育使命是促进幼儿在体育、智育和德育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德育方面,他主张永远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主要著作有《论女孩教育的正确方法》《论教育》《教学科目》等。幼年时期受到母亲和宗教的严格教育,在巴黎大学学习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以写作和教学度过一生。因此,适应孩子的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一 人道主义的孩子们

清福与感谢。在中世纪,教育的倾向是赞美神,而轻视人,梦想是天国的清福,而轻视世俗的幸福。进入20世纪,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由于文艺复兴而形成的多样化价值观,使一般市民,甚至神职人员在将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各种优点相比较时,也禁不住赞美人的美妙。在这种情况下,神职人员也与一般人的客观世界逐渐由虚拟的、渺茫的神的束缚,向真正的人性转变;幼儿教育也由神教向人道主义教育转变;教育的主体由以神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变化。幼儿世界的进步急速加快了。

维多里诺

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年)是意大利人,人文主义教育家。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对数学和文学都有很深造诣。毕业后从事过私塾教师和大学教师。1423年应曼都瓦(Mandua)的贡札加(Gonzago)公爵之聘,创办宫廷学校——曼都瓦学校,从职达22年。他认为环境幽美、风景秀丽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得到和谐发展。他主张,教育应以培养精神、道德、身体充分发展的尽职公民为目的,注意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他反对中世纪学校的死记硬背,提倡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强调自觉学习和独立创造。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身体是智力的基础,主张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活动中,发展孩子活泼、主动的个性。他还重视教师的人格化力量,反对体罚;重视师生间的友谊及集体的作用,主张学生自治等。

主张快乐教育。他认为,充满期待的孩子是天真活泼的,应该让他们快乐成长。他创办的曼都瓦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它建在四周没有遮掩的山丘上,教室里阳光充足,明亮清新,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实施愉快的学习。维多里诺以人格高尚而著称,希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健康成长,快乐之家的教育使命是促进幼儿在体育、智育和德育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他创办的曼都瓦学校被称为“快乐学校”。同时,他让孩子们学习希腊式的韵律操和舞蹈,与孩子们一起玩相扑、竞走、跳跃、球类游戏,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荷马史诗故事和旧约、新约圣经故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陶冶情感和人格。他提出在游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意图。他效法前辈昆体良,反对强制和处罚学生。主张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等待机会,激发孩子欲望,重视孩子的个性,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安排不同的游戏和学习内容。他还强调,无论做什么游戏,都要教他们自己动手,反对强制。

自主性与德育。在德育方面,他主张永远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即使教训孩子,也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并受到极大的感化。快乐之家虽然开始时只收4个男孩和1个女孩,但是,后来它那崭新的教育思想却充满活力,不仅得到人们的赞同,而且还吸引了外国孩子参加。

维多里诺教育的近代性在于放手让孩子进行自主的有个性的活动,排除大人的干扰。

韦弗士

韦弗士(或译威夫斯、卫威斯)(1492—1540年)西班牙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论女孩教育的正确方法》《论教育》《教学科目》等。幼年时期受到母亲和宗教的严格教育,在巴黎大学学习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以写作和教学度过一生。他笃信宗教,追求善的人生价值。认为理想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有宗教信仰,又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教育首要任务是德育,教育内容学习拉丁文学和希腊文学。主张用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尊重幼儿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早期教育和本国语的教育。提倡运用归纳法和观察法学习。重视体育。

教育的使命。他在《论教育》中指出,对教育使命的思考,任何时候都是集中在神与人的正确关系问题上,韦弗士也不例外。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孩子完成对天国与尘世的使命。如果不能培养孩子的信仰,不能提高孩子的品德,不能使孩子适应现实生活,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认为,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信仰和品德的场所。尤其是家庭,是幼儿灵魂形成的地方,更应受到尊重。所以,在选择家长和妻子时,应该反复考虑他们的健康观、教养观和教育观。为什么呢?因为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过母亲之手进行的。要像罗马的典型母性柯莱丽亚那样,将孩子作为最高的使命来教养,决不许娇惯他。这种教育使命,不仅照顾孩子健康,指导学习语言和游戏,还要帮他完成最初的宗教启蒙。如果条件允许,还希望完成孩子读写的初步指导。父亲的教育使命则要随着孩子理性的发展,使之变得更加明确。根据孩子的智商,决定学习方向和将来的前途。他强调,关于家庭教师和学校教师的教育作用,原则上如昆体良说的那样,学校教师教育更为重要。从现实来看,作为优秀的教育者被提到的则是家庭教师。家庭教育的环境设施,应考虑孩子兴趣特点,以4~7岁比较合适,总之是要因人而异,使之适合个性发展。

体育·智育·德育。他在《论教学科目》中提出,幼儿信仰的陶冶和德育,首先应该建立在身心健康教育基础之上。体育的作用重在锻炼身体,不是让身体成为精神的主人,而是成为精神的踏实卫士。体育教育成果表现为四肢强健和肌体协调发展。因此,适应孩子的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关于孩子的健康管理问题,单从体育方面考虑是不全面的,必须看到由于不合理的学习计划而给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

他在智力培养上,强调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观察和在观察基础上的判断。为孩子提供具体的活动范例。引导作规律性探索。教材内容选用要贴近孩子生活,知识设计要合理,本着从生动到具体、由近及远,由易而难。引导孩子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接受知识的训练,归纳地学习法则和规范。

如果孩子从小身体和心灵就受到这种轻松、愉快的教育,再通过对他们加强身体的锻炼、意志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和人格的陶冶,他们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完成这样的经历,特别要求父母和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赏罚分明,支持孩子所做的一切。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也要鼓励,不能处罚,更不用粗鲁的办法损害孩子的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