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要赏罚分明,适可而止

教育要赏罚分明,适可而止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家长在了解孩子因为羡慕而经常在学校随意拿同学的东西时,也应该教育孩子随意拿他人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至于在什么状况下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文玩具,就必须审慎思考,在适当的时机为他买一件他喜欢的文具作为奖励,同时也增加孩子对读书的动力,但不能养成他“达成某种责任或义务”时,都要求有回报的习惯,这样在某些团体秩序的维持上会有困难。所以,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

教育要赏罚分明,适可而止

平时多和孩子聊天,也多和老师沟通,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但在知道孩子上课时间吵闹、或随意拿取别人的东西时,父母要怎么去引导呢?

其实对大人来说,笔就是笔,铅笔盒就是铅笔盒,橡皮造型再好看也不过就是个橡皮,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随着使用文具档次的不同,好像他们的等级也是不同的,会去拿别人的文具来把玩,有时候也出于羡慕或嫉妒的心理。

如果在学校遇到这样的状况,“老师,为什么小朋友都用铅笔,而大人都可以用钢笔写字?”老师不如随机教育一下,重视物品的外表不如注重物品本身实际的用途,用铅笔写字是因为有的字小朋友还不太会写,如果写错了,划掉很丑,也常常要用立可白、修正带,等到大一点会的字变多了,就可以用钢笔了。

在学校的时候,规则要讲得很清楚,让孩子充分地了解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可以带玩具到学校,但不应该在上课时间拿出来玩,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像吃饭时间也只能吃饭,这感觉很像男生当兵,在军中要绝对服从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比较软性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发生的原因,而处罚的方式则尽量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以免伤害孩子小小的心灵。

而在家里,在孩子吵着要买新玩具时,也不要一下子为了安抚孩子而满足他。我们可以告诉他:“如果现在决定买了这个玩具,一个月之内就没办法再买别的玩具,万一日后你又想买别的新玩具,就不能再买了。”让他了解金钱,让他了解新玩具的价值在哪里。如果他当下真的很想买这个玩具,之后就要坚守每一次的承诺,否则他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故伎重施。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懂得理性沟通和判断,先了解吵闹的原因,再引导孩子理解守秩序和专心听讲的理由,当然也要对于购买新玩具加以节制,过分的替孩子购买新奇玩具会养成孩子对物质生活的依赖,而完全不给他们购买新玩具,又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

如果家长在了解孩子因为羡慕而经常在学校随意拿同学的东西时,也应该教育孩子随意拿他人物品是不正确的行为,至于在什么状况下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文玩具,就必须审慎思考,在适当的时机为他买一件他喜欢的文具作为奖励,同时也增加孩子对读书的动力,但不能养成他“达成某种责任或义务”时,都要求有回报的习惯,这样在某些团体秩序的维持上会有困难。

有次我在上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安静坐好,“借”我他们的眼睛看黑板。有个学生反问我:“如果我们看黑板,有什么奖品吗?”当下让我觉得好气又好笑,孩子天真的言语,却反映出他们已经养成如果依照大人们的说法做大人们所要求的事情,他们就应该得到“奖赏”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却是不合理的。

就像遵守交通规则是正确的,但不会因为不闯红灯就要给奖励;公交车或地铁到站时先下后上并且排队上车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尽快上下车,也没有人因为排队上下车,所以就获得好市民奖。反过来说,难道因为不会发奖金,所以我们就可以闯红灯和不排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吗?

辅导班教学的时候,也有学生因为在学校测验考试得100分,所以要求他得到不用做练习题的“特权”。做练习题是辅导班为了确认孩子是否掌握及吸收老师所教的课程,一次测验考试得100分,不代表真正掌握了学校的课程,写评语和练习题不是老师用来刁难学生的手法,既不是辅导班的罚则,也不会用“取消”作业来作为奖励的手段。

孩子不开心,家长们都会心疼孩子,但千万不要让孩子有太多分心的借口。适当的避免孩子带玩具到学校,家长也可以和学校老师沟通,学期当中是不是有什么活动,能让所有小朋友分享玩具,这样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让孩子们适当地抒发与满足心理上的需要。

可能是我自己对于“人”的行为比较敏感,对于是非对错的价值观也经常反复思考。我发现许多周遭的大人们,有时候表现某些行为所呈现的意义,经常是从婴儿时期一直到步入社会之后的生活经历所带来的影响。缺乏关爱的孩子,长大之后不知道该怎样爱人,也不知道面对别人对他的关怀时该怎么反应;价值观混淆的孩子,长大之后对于小奸小恶的判断,经常是以自我利益为优先的考虑。所以,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