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别致?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别致?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一些研究者介绍,赵州桥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关于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史书上并没有什么记载,可真是件遗憾的事。这种弧形桥洞以及门洞之类的建筑,在我国历来称为“券”。赵州桥却与众不同,券的两肩还有两个弧形小券。其次,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然而李春的设计却恰恰选择了后一种。

建桥祖师——李春

河北省赵县南的河上有座雄伟的石桥,叫做赵州桥。这座桥的设计和监造者,是隋朝时候的一个名叫李春的石匠。尽管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风风雨雨和无数次的洪水冲击,赵州桥依然挺立在河面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据一些研究者介绍,赵州桥不仅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关于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史书上并没有什么记载,可真是件遗憾的事。虽然我们已无从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但是我们可断定,他既是心灵手巧、不畏辛劳的工匠,也是全世界出众、富于创造精神的建筑大师。他默默地劳动一生,没有人认识到他的价值;他的劳动成果却在我国的建筑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千千万万人所津津乐道。

赵州桥也叫“安济桥”,整个桥身只有一个弧形桥洞。这种弧形桥洞以及门洞之类的建筑,在我国历来称为“券”。石桥的券,一般都是半圆形,而赵州桥却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样子十分美观,唐代文学家张卓越曾作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湖,”意思是说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又像是入湖饮水的一道长虹。券的两肩叫做“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赵州桥却与众不同,券的两肩还有两个弧形小券。人们把这种形式的桥叫做“空撞券桥”。

李春为什么要把桥造成这样呢?

原来,这样的设计符合科学原理。首先,节省了大量石料。科学家曾作过估算,不把撞砌实而砌成四个小券,节省的石料约为180立方米,使桥身的重量减轻500吨左右。其次,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在洪水季节,河暴涨,流量很大,如果把桥的撞砌实了,水流不畅,上游的水就会漫上岸来,石桥可能会承受不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而倒塌。有了四个小券,增加了桥洞的过水量,自然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保证了石桥的安全。这种空撞券桥,在欧洲直到十四世纪才出现于法国,也就是法国太克河上的赛雷桥。算起来,赛雷桥已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却早就毁坏了(不是因为战争的破坏)。从这个比较中,我们更能看出李春设计的高明与卓越。

赵州桥的设计,除了采用“空撞券桥”这种形式外,还有许多别致而值得称道的地方。例如,赵州桥的桥洞跨度很大,两端距离长达34.7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样长的跨度,按照通常的设计采用半圆形,券的高度一般是长度的一半。这样算来,赵州桥的桥洞就有18.7米高,车马行人过桥,像是翻过一座小山,吃力而不方便。因此,跨度较长的桥,只好多造几个桥洞,以减低桥的高度,这样做,又会导致另一不足,既费石料又费工时。赵州桥的高度比通常的设计低出很多,只有7.23米,克服了两方面的缺陷,而这主要归功于李春独特的创造,他设计的桥洞不是半圆形,而是小于半圆的弧形,像一张弓。因此,赵州桥的桥面没有陡坡,比较平缓,便于车马上下,路人行走,而且省工省料,实是一举多得。

赵州桥设计的别致处,还在于桥洞的砌法也是一反常规的。桥洞的砌法,常用的是“纵联式”,不像砌墙那样,一层一层往上砌,各层石块相互交错,最后形成的桥洞是一个整体,比较坚固。另一种砌法,叫做“并列式”。这种方式是先并排砌成许多道窄券,最终合成一个整券。由于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没有联系。因此不如纵联式坚固,一般也就不为人们所乐于采用。然而李春的设计却恰恰选择了后一种。整个赵州桥的宽度是9.6米,这么宽的大券,就是由28道小券并列而成。李春之所以采用并列式而不用纵联式,是因为他看到了纵联式的缺点,发挥了并列式的长处。纵联式虽然坚固,但是修补起来十分困难,只要有一块石块坏了,就会牵连整个桥洞,以致造成全部的倒塌。并列式的桥券,恰恰相反,坏了一块石块,只不过是坏了一个窄券,在整个大券中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会影响全局,而且坏了的石块修补起来也并不困难,即使在修补的时候,桥的交通也用不着中断。正是因为李春看到了一般人所没有看到的两种方式的短长,所以他大胆地采用了并列式,同时又吸取了纵联式的优点,即在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加了铁钉把各道窄券拴连在一起,成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独特结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固效果。

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正是对这种效果的最好体现与检验。

故事哲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