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生学会爱他人

教学生学会爱他人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会做人是教育之本,而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仅限于这一点,那么,师爱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尽。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一切。这句话告诉学生要学会“爱”。教会学生爱他人,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文化,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教学生学会爱他人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教育之本,而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要培养孩子有爱心,首先要培养孩子有孝心,孝敬长辈。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很有爱心,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却很不够。

一位母亲有个上高三的儿子。这位母亲每天除了工作还要马不停蹄地为儿子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可儿子认为这些是应该的,一点儿也不领情。一天,这位母亲生了病,躺在病床上,浑身十分难受。儿子放学回来,看看锅里没有饭,只是冷冷地说了声:“我出去吃了。”就离开了家。过了不久,他吃饱了回来,竟没过来看看她,也没给她带回一点吃的,就钻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一晚上再也没出来。这位母亲伤心极了。她想,儿子长大了,变得如此麻木不仁,只怪自己平时只知爱他,却没有教育他也要爱别人,关心别人。

这位母亲在儿子的冷漠无情的事实面前觉醒了。可天下还有多少没有醒悟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好,分数高,什么事都心甘情愿地去帮他做,不让他自己做。可孩子呢,受到家长的过分关心、过分照顾后,也感觉不到父母的辛苦了,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子不教,父子过。”孩子不懂得回报养育之恩,不懂得珍惜,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我们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心灵里播撒下爱的种子,让我们自己以后不后悔,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一个能融入社会、被人接受、有益于社会的人。

人在少年时代,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例告诉我们:没有那个年龄应有的德行,就有那个年龄该有的痛苦。孩子们对生命充满了热情,对生活充满了想象,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是他们毕竟见少识寡,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因而对人情事理也是朦胧的,似是而非的。所以,孩子们最需要长辈们以一种朋友的方式,寓理于情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化他们,使他们及早学会如何通情达理地做人和处世。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那伟大的母爱已同一泓湖水,柔波荡漾、浩浩渺渺;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已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

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爱孩子对父母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舐犊之情,这爱包含更深层的意义。它使我们的目光看得久远,它使我们的心灵更加高尚,它使浮躁变得沉稳,它使随意变得理性。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感受爱、体味爱。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对待父母给予的爱却常常表现出无动于衷。他们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更有甚者,他们会对父母的爱感到厌烦或因爱的方式不当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对父母之爱表示麻木的话,应该说是父母教育上的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因为不能体味爱而与幸福失之交臂。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使你不快时,你在明确告诉他你的感受时,可让他设身处地想想,换了他会怎么样?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孩子自会明白,不仅要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

孩子的言行反映着父母的举止。孩子褊狭,父母恐怕不会敦厚;父母暴躁,孩子要么冷酷,要么怯懦;孩子能与小朋友友爱相处,父母的性格多豁达温和;父母开朗乐观,孩子也不会抑郁焦虑。因此,教会孩子爱的同时,也是观察孩子言行、校正自己的机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不妨记住这句话:“教会孩子爱父母,他才会爱他人,也才会被人爱。”

教师怎样教育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呢?在这方面李镇西老师给出了我们好的方法。

他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指出:爱,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仅限于这一点,那么,师爱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尽。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一切。

不管“热爱”什么,首先要热爱周围的人——爸爸、妈妈、哥哥、妹妹、邻居、老师、同学、旅途上偶然相识的伙伴、路上每一个普通的公民,热爱周围的环境——教室、校园、家乡的山水、所在的城市街道、自己的宿舍大楼。

李镇西老师把大的德育目标,如爱祖国、爱人民等转化成一个个小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爱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爱自己身边的家人、爱自己身边的同学,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小事,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值得我们学习。这比单纯地给学生讲一些做人的大道理,要管用得多。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苏霍姆林斯基送给每一届学生的见面礼。这句话告诉学生要学会“爱”。他的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是为教育而教育,他反对学校组织诸如班会、作文赛、演讲等,他反对以这种形式取代爱国主义教育,他曾教育学生给学校门卫写贺卡,并且不落款,从中教会学生爱的憧憬和爱的传递。教会学生爱他人,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文化,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