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性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运动性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性中暑是近年来提出的运动性疾病之一,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中暑是夏天训练中较多见的现象。中暑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三种。热射病是发生在高热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疾病。身体的产热量与耗热量是相适应的。热射病的症状轻重不等,轻者仅呈虚弱状态,重者有高热和虚脱。轻型热痉挛只是对称性肌肉抽搐,重者大肌群也发生痉挛,并呈阵发性出现。

运动性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运动性中暑是近年来提出的运动性疾病之一,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中暑是夏天训练中较多见的现象。易发生在天气开始炎热时,故此时组织训练课和比赛,需注意预防中暑。中暑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三种。

病症:

热射病。热射病是发生在高热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疾病。为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首先要了解人体正常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管辖下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与一系列反射进行的。身体的产热量与耗热量是相适应的。

散热的方式有传导、辐射和蒸发三种。其中30%靠传导,45%由辐射,25%由蒸发而散热,这样使体温维持恒定。当外界温度在35℃以上,尤其超过了皮肤温度时(32~34℃),由传导和辐射而散热的方式受到障碍,此时散热仅靠蒸发来实现。蒸发的快慢与空气的湿度及流动速度有直接关系,在空气湿度和温度相对高的条件下,空气又不流动,仅有的蒸发散热方式也大受影响。这时如果运动量很大,体内产热较多,那么热量就积累起来,结果体温就明显升高,有时可升至41~42℃,从而影响生理机能活动,再加上高温环境下体内水盐代谢失调,就引起热射病。

热射病的症状轻重不等,轻者仅呈虚弱状态,重者有高热和虚脱。一般发病急,体温上升,脉搏及呼吸加快,重者可引起昏迷,体温高达41℃以上,脉搏极快,而呼吸短促,最重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而致死。

日射病。它是因日光直接照射头部引起肌体的强烈反应,表现为呼吸和周围循环衰竭现象。体温升高可能不明显,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兴奋性增高,重者可昏睡。检查时脉搏细、频速、血压降低等。

热痉挛。氯化钠(盐类)丧失过多,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肉疼痛和痉挛者,称为热痉挛。轻型热痉挛只是对称性肌肉抽搐,重者大肌群也发生痉挛,并呈阵发性出现。负荷较重的肢体肌肉最易发生痉挛。

治疗:

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对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等。Costrini认为,经过积极治疗后,中暑者30分钟内直肠温度未降至38.9℃以下时,必须采用冰水浸泡浴,这样效果是最佳的。

体育小幽默

没有被淹死

一支游泳队参加国际比赛归来,在机场上,教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的,虽然我们队一块奖牌也没得到。但也应该看到,在比赛中,我们队也没有一人被淹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