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

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背叛常常表现为反向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先“背叛”自己的父母,最初的“背叛”常常发生在小学。然后“背叛”老师,常发生在初中。接着开始“背叛”自己的心,随后“背叛”朋友,再随后开始“背叛”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这种背叛行为一直持续到25岁以后,直到自己

一、家庭文化背景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来自于家庭内部成员的影响。

一个和谐的家庭,各成员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成员之间能相互提供感情上的支持,能团结一致对付困难。对内有共同的家庭认同,对外有适当的家庭界限。一个和谐的家庭能为每个成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适当的家规,也有家人共同生活的重心和方向。这样的家庭不仅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这种和谐的环境还可以使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如果家庭不和睦,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成就不同的家庭管理方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类型不同,家庭管理出现的教育困难也不同,导致孩子成长的状况也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放手型

家长由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孩子,因此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抽不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孩子的发展是自然型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如果孩子是女生,学习成绩大多数在5070分之间;如果是男生,学习成绩大多数在3060分之间,而且这些学生大都存在心理障碍,在学校难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有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教育。

②粗暴型

家庭中,如果有一个脾气粗暴的家长,往往害得一家人无法安宁,这种状态必然也会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使学生不能冷静地处理或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学生,心理和性格都受到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学生或胆小,或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或性情乖戾。粗暴的家长会使一个脾气不太好的男生走向犯罪的道路。粗鲁的父亲会使一个有出息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

③感情不和谐型

父母感情不和谐常表现在家庭经常闹矛盾。家庭的紧张气氛,使得孩子战战兢兢、胆小怕事,情绪很不稳定,长大后,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家庭会使学生对自己、亲人失去信任,对人缺乏信任度。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对异性感兴趣,不能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心情浮躁,厌烦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离家出走中50%的学生、早恋中70%的学生、厌学中80%的学生中都与不和谐的家庭有直接的关系。

④情与理、批评与表扬、辅助与替代的不协调型

情与理的不协调表现在只重视道理的讲解而忽视感情的交流,或只重视情感交流而忽视讲道理。当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时,家庭各成员之间不能采用宽容、忍让、理解的态度解决问题,而是简单地靠说理来追究原因与责任,或依靠体罚来解决问题,忽视相互理解的情感交流。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冷漠、残忍、自私等不良的心理缺陷。这是当代家庭最严重的管理弊病,致使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责任心、宽容心。

批评、表扬的不协调表现在强调缺点、忽视优点,一味地批评而缺少及时的表扬,或一味地表扬、袒护,而忽视及时的批评和帮助。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受,当一个人的心情不好或情绪恶劣时,想到的、说到的、看到的几乎都是对方的缺点、坏处,因而常常忽视了对方的优点和好处。如果相互之间的关系恶劣,好的感觉就少。另外,由于感情好、爱得深,又会很难看到对方的缺点,很少批评对方的不足。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随意性,常常使我们的家长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造成很多学生分不清好与坏、爱与恨,导致孩子的情感发生扭曲、转移,在寻找自己的“知音”时造成错误的选择,使自己误入歧途,从而出现了孩子背叛自己、背叛家长、背叛社会的危险现象。

辅助与替代的不协调表现在应当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包办、替代,缺少家长辅助、帮助的功效。而应该家长做的,却让孩子独立完成,使事情不能达成协调。这样的不和谐现象,会使孩子缺少自主性,做事没有主见,优柔寡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出现严重的不对等,一个生理年龄十五岁的学生玩七八岁儿童的玩具会津津有味,一个十六岁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仅有初一学生的智力水平,用家长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总也长不大”。学生的成熟,与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地方,在学校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获得对社会的体验,但是一个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根”,是一个人获得发展的土壤。因此,一个人的成长状况与自己父母的素质、亲情的融洽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是每个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摇篮,也是日常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且还可以医治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的心理疾病。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身影”等等说法,因此在成人与孩子之间悄然建立起一种上行下效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父母这个角色难当,父母的事情难做

我们有很多的家长仅从单一的血缘关系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出现困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角色在变,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由最初对父母单一的要求,逐步发展到多角度、多层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给予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帮助,呈现出阶梯性的变化

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父母角色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约有85%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认识、情感、态度等,都会有不同的改变。

03岁,父母就是给吃喝的人,父母就是爸爸,妈妈。

46岁,父母就是陪他们玩、吃、睡觉的人,父母变成了手臂,姐姐或小朋友。

712岁,受到别人欺负的时候,父母就是替他们出气的人,父母变成了“替罪羊”,替他们承受一切辛苦、麻烦、困难,这时父母的地位开始下降,最明显的表现是低于老师的地位。

1316岁,父母只要能毫不犹豫地掏钱,孩子就会表现出顺从父母,否则他(她)就会做他(她)想做的事情。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同伴、同学,甚至有时还远不如同学。父母的地位再次下降,表现出不如他们同学、朋友的地位。

1720岁,对父母的感情远不如异性朋友。

很多家长由于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角色的变化,依旧习惯于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不考虑自己所处年龄与孩子年龄的差距。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家庭教育的困境。

(二)了解孩子,使家庭教育不再面临困境

一般来讲,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都能品味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大约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做家长的都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辛苦。对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家庭教育的艰难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通过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主要的表现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婴幼儿时期,爸爸妈妈的话是最正确的,到了小学,老师的话是最正确的,到了初中他们自己的心愿是最正确的……

背叛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这种背叛常常表现为反向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先“背叛”自己的父母,最初的“背叛”常常发生在小学。然后“背叛”老师,常发生在初中。接着开始“背叛”自己的心,随后“背叛”朋友,再随后开始“背叛”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这种背叛行为一直持续到25岁以后,直到自己重新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我”。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成长的过程,也就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基于此,家长要重新认识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用艺术的手法引导孩子的“背叛”,使他们及时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只有随着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采用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只有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醒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只有与孩子一起长大,才能当好父母的角色,才能使父母的事情不至于难做。

三、家庭教育的智慧使学生获得自信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原地不动,家长的思想状态已经远远跟不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了。家长说的话不是学生想听的,家长给予的帮助不是学生渴望得到的,学生与家长没有在一条起跑线上前进。

家庭教育不仅应该使自己的孩子学会做人,还应该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智慧就是使学生获得自信。

家庭教育的智慧来自于父母、长辈,善于思考的父母会给家庭带来智慧。一个理性的父亲会使男孩显得沉稳,一个温柔的母亲会使女孩显得大方。一个温馨的家庭会使孩子更聪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父母、长辈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导师。

然而,我们的家长常常只关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忽视了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更忽视了孩子对成功体验的教育。经常采用批评的方式,命令的口吻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常处在失败之中,给他们的心理笼罩上自卑的阴影。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先解决孩子因学习困难带来的心理干扰。只有帮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孩子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家庭教育就是在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家庭范围内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里,培养学生敢于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勇气,不仅仅依靠学校老师,还要依靠学生自己和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不断积累的各种情感、情绪、经历、体验的过程中,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和素养,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走出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曾看到一对夫妇在学校操场抱头痛哭,因为他们的孩子到初三毕业时,已完全不听他们的话,成为了一个无法管理的孩子,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与学校共同合作完成培养青少年的教育任务。

家庭教育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主要话题。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存有很高的期望,不仅细心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由父母角色渐渐地转换到孩子的老师、朋友、同学、同龄人等多种角色,与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奋斗。

据调查,大约有80%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使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实施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顺利地接受家庭教育,而且也影响了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更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教育误区使家庭教育面对困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意教育性太大,计划教育太差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粗话、脏话脱口而出,从而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力度。

还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小宠物”,致使青少年始终处于长不大的状态中。在这些家庭中经常出现情感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冲突,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拿到好成绩,一方面又怕孩子受苦。另外,有一部分家长常从自己的感觉出发,随意报校外班给学生补课,不能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滞后的表现。

②在家庭教育中成人化教育过多,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特点

很多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高于对学生本人的关心,忽视了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出现了家庭教育难的局面。家长首先应该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心理,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成人的角度说成人的道理。教育未成年人,不要认为接受一次批评就能帮助孩子改掉毛病,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有些道理只要讲一次,孩子就能永远记住等。

③家庭教育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问题,经常出现几代人同时参与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生活背景、文化素养的不同,造成父母与祖辈、祖辈之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了“你打我拦,你说我护,你批评我表扬”等局面。学生不知谁对谁错,听谁的不听谁的,最后导致“拿来我用”的方法:谁对我有利,我就用谁的道理听谁的话。

家庭教育出现的混乱局面使学生变得更“聪明”,使家庭教育更困难。和谐的家庭教育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一致,而后是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④忽视心理疏导

有些家长分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因素,什么是道德因素,特别是对初中生出现的短暂的心理波动尤为担忧,不能正确疏导,导致把心理困惑的小问题放大,而把道德品质的大问题缩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常常伴随情绪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短期行为。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初中生的家长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事物渐渐产生正确的、科学的、辩证的认识观。

⑤轻信孩子,误导孩子的成长

孩子说假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说过假话,在一些家长的心目中,孩子说假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其实孩子说假话,从一个方面表明孩子正在渐渐成熟,逐渐地拥有成人意识。青少年说假话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美国对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成人几乎每一分钟说五句假话。面对孩子的假话,关键是家长如何对待,不能轻信孩子的每一句话!如何教会孩子识别假话的利弊,如何教会孩子在退一步的过程中,取得更有利的进步。千万注意:不能轻信孩子的话!否则会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父母的智慧是孩子心中的一盏长明灯

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的时候,特别依恋父母,只要父母在身边,心里就非常踏实,不论干什么事都能静下心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依恋之情会随之减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行为举止问题的学生都是先从不尊重父母、不听父母的话开始。在以后的生活里,这些学生的自卑多于自信,烦恼多于快乐,失败多于成功。

而那些和父母有良好关系的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这些学生多数会成为有作为的人。

为什么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因为对待父母的态度不同,却有两种不同的命运呢?因为父母的经验是真金,父母的智慧是孩子终生受用不完的宝贵财富,具有“宝莲灯”的力量。家长要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燃起一盏长明灯,引领自己的孩子不断地走向成功。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只有父母能将自己的经验、教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这些真谛就如同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自强不息的父母,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用自己的体验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关爱严厉地批评孩子。

人的成长是一个非常艰辛和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有变好或变坏的可能。批评教育就是将“坏”变“好”。青少年在父母的帮助教育下,在提高认识后,变“不良”为“优秀”。

教会孩子“倾听”,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所在。一个学会倾听的孩子,就是一个聪慧的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认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在不断地增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约有90%的初中生有能力主动地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有很强的片面性,但是,在孩子后期的发展中会逐步得到纠正。因此,家长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善于倾听他人说话,才能避免孩子自以为是,才能使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听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素质。

六、好孩子是“帮”出来的

很多家长无法理解青少年的巨大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家庭教育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家长仍采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初二或初三的学生,家庭教育方法滞后。学生由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速度太快、太迅猛,家长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心理准备,青少年的种种问题就扑面而来,常常使家长措手不及。

如何教育自己上初中的孩子?下面介绍一些家长的方法和技巧:

①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不仅是每次考试应该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应该在其他方面也做得比较好,如礼貌待人、诚实、多才多艺、举止大方等。

②家长对孩子很早就开始理想教育

给孩子勾画宏伟蓝图。孩子还很小时,他们就开始告诉孩子将来上某某大学,到某某国家留学,做某某一样的人等等。虽然这些要求有时压得孩子喘不出气,但是这些孩子在这种压力的鼓舞下,变得个个有出息。

③家长的关心非常细腻

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关心孩子的其他问题,为他们分忧解难,如脸上的小痘痘,与同学相处的融洽程度,是否受老师批评或表扬等,孩子脸上有喜悦或愁容时,他们最先察觉。优秀的家长应经常能从孩子的脸上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④家长主动为孩子的学习奔忙,并且从无怨言

只要听到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就毫不犹豫地想办法给孩子弄到。非常关注好书或好题、好老师,或能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领域的第二课堂及活动等。不惜钱财,为孩子的教育积极投入。能经常主动地给孩子买书,不抱怨花钱,也不抱怨自己的辛苦。同时又用合适的方法使孩子明白,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⑤做母亲的总能烧一手好菜,做父亲的总能说出一些让人惊讶、佩服的话

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与父亲聊天的时候,孩子感到父亲懂得很多,非常了不起,这样的家长总能赢得孩子的心。这些家长说话不急不躁,声音平和,不看无聊的闲杂书籍,不看影响孩子心灵的书籍,不说粗鲁的话,不做粗鲁的事。

⑥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保持着朋友与师长的关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开始由单纯的家长角色转变为朋友与师长的关系,能及时帮助学生调节独立意识,能主动帮助学生减轻因学习产生的压力。经常耐心地听孩子述说心里话,并帮孩子出一点小主意,或与孩子一起玩耍,很少因一点小事唠叨,常常表现出宽容大度。

面对考试失败,家长不是打骂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成功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拥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在这样父母的帮助下,孩子怎能不优秀呢?

当然,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习惯不好、毛病太多,更关键的是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

“差”是受到了不良习惯的影响,不良习惯阻碍了这些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地走下坡路。

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在初中阶段没有差学生的概念,更多的学生是由于没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缺乏必要的自信,以致不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母是伴随孩子成长的老师。家庭环境中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处事态度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在一个女孩子的身上看到她母亲的身影,在一个男孩子的身上看到他父亲的身影。人们常说:孩子就是父母的身影。

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轻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

每当遇到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时,这些家长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说:“自己小时候也就是这个样子,自己也挺不错。因此觉得老师小题大做,有时会觉得老师多事。这些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示一定会严加管理自己的孩子,可是出了老师的办公室,立刻安慰孩子,不痛不痒地批评两句,结束了请家长的场面。

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使学生渐渐地失去老师的管理,随后渐渐失去家长的管理。

②轻信孩子

每当遇到老师批评孩子时,有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用自己的人格保证,我的孩子绝对不会这样!

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不仅使学生失去了认识错误的机会,而且失去了家长与老师共同配合教育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敌视老师,以致无视老师的管理。

③面对自己的孩子无可奈何

有些家长了解老师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但面对孩子的困难又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面对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了无可奈何。

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结果:经常是老师说老师的,孩子仍然还是老样子,看不到学生的良好转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不能过于自信,也不能过于自卑,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请每位家长相信:你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七、引领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讲许多的故事。一个故事一种精神,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一股力量就使孩子前进几大步!

(一)苹果的故事

某女生上了高中后,深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学生,不轻易认输,因此她始终坚持。可是各种各样的困难仍然干扰她的意志,因此,她选择了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自己树立信心。她将自己最爱吃的苹果放在眼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坚守理想。最后,这个女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个女生胜利了,她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弱点。这个故事非常平淡,没有感人的情节,但却能震撼听故事人的心灵。它告诉我们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一切贵在坚持。

与孩子的每一次交谈,父母都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引领他们学会体验成功、感悟人生。

人有了精神,就可能成为强者。滴水可以穿石,原因就是每一滴水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力量一致,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父母脑海中的故事只要讲得恰到好处,就会使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让听者为之心动。

(二)成功者的起步

在很多时候,树雄心、立大志的人很多,但能取得最后成功的人数并不多,就像刚开学时,学生制订了一大堆计划,却难按计划付出努力,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常立志的人。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缺少的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培养孩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是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过程,这个培养过程可以贯穿在以下的细节中:

①从今天开始,踏实做好每天的事情

虽然一天有24小时,但是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只有8小时左右。在这8小时中,除去吃饭及路上消耗的时间,剩下来能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只有46小时左右。若每分钟写16个字,4个小时中一动不动地写,也只能写4000字左右。若是再有其他事,能动手写的东西就不多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仅有的几个小时也常常被一些琐事干扰,不能得到完全的支配。因此,帮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时光,抓住每时每刻,才不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会。

②要变懒为勤,做好付出辛苦努力的心理准备

懒,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弱点。懒得学习、懒得工作、懒得做事情是人之常情。懒,让机会悄悄溜走;懒,让自己成为失败者。但是克服了懒,也就克服了人性的弱点,变懒为勤的人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他(她)的学习比别人辛苦,他(她)的学习时间比别人多,那就意味你的孩子比别人付出的劳动多,你的孩子就正在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人一定会超越别人。

③学会反思

一个会反思的人,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会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已经拥有了反思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到了初二显得尤为突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大部分学生不仅能较为准确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还能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领略到自己对人生的体验。一个人的反思能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远远超过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唠叨。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反思每一次体验,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的方向,这对自己一生的发展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