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胎教和“童蒙养正”奠定家庭教育基础

胎教和“童蒙养正”奠定家庭教育基础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看,胎教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的着手处。一个怀孕的妈妈出自母爱的天性,她自然会十分小心地去以自己不失分寸的动作保护胎儿,这包括了行住坐卧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细节,当然,都是为保护胎儿着想。这是把“爱”传递给胎儿。所以“童蒙养正”被教育家十分重视,而家庭教育最能使其产生良好效果,故而这种教育被正常的家庭教育所重视并扎实地落实。

胎教和“童蒙养正”奠定家庭教育基础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教育是从孩子上学时开始的,其实,教育早就从孩子受孕怀胎时开始了,这就是自古就有的胎教。古人早就认识到,受孕的胎儿只要住胎,就有灵动的知觉,他是本能的反应。母亲的品性、情绪、行为及嗜好甚至所吃的东西都会让胎儿接受影响,给他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日久天长,就会使胎儿不自觉地带上母亲影响教育的“潜质”,这是自然现象,也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

据此,我们便会想到,假如一个怀孕的母亲将不良的品性、情绪行为等影响传递给胎儿,等孩子出生以后再调教,那就困难了,甚至有时无法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胎教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的着手处。因此,睿智的母亲,在孩子胎教方面几乎做得一丝不苟。

● 古老胎教典范

殷朝时,周的祖先王季,他的王妃太妊,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她的品行端正诚实,对一切事情,只有符合道德情理才去做。她怀周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寝不侧(睡觉端正,不随便睡),坐不边(坐的姿势端正,不坐一侧或坐歪),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吃有过度剌激味道的食品),割不正不食(切割不恰当,太大,难咀嚼的食品不吃),不时不食(这个时节不应该吃的食物和不应该吃食物的时间不吃);席不正不坐。所以生了文王聪明神慧。

这是我国古老胎教典范的事例,弘扬了中华民族重视育婴和胎教的良好风尚。

● 胎教“四勿”

当人的身心世界和谐的时候,当一个有责任的母亲和自己的儿女的生命结合在一起连成一体的时候,她就会自然而然地以母亲的天性去教育和看护这个新的生命,不自觉的胎教就从这个“原点”起始,然而,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更为科学合理的胎教还需要更可靠的经验和智慧去指导,当然这会涉及到生理、心理、生育营养等各方面的学问,但看似复杂的学问里却有一个核心,她便是,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来雕琢母亲的心灵世界,使她以良好的精神食粮去给养生命中的所爱,这种严格的规范行为可概括为古代的“四勿”。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风景或画面,严重影响孕妇情志,使其产生恶性反应的,作为一个准妈妈都不能看。比如,现在传播媒体非常普及,暴力、伤残、丑陋的镜头相当多,如果这些画面进入母亲的视野就会影响她的情绪,使她的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非礼勿听:是指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的、正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包括不良的声音都不去听。

据科研人员报道:让奶牛听美妙的音乐,她可以多产奶,让花听美妙的音乐,她会开得更艳丽。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江本胜自1994年进行水结晶试验,2001年,122幅风姿各异的罕见水结晶照片结集成网——《水知道答案》图书上市后,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唤起了人们对“爱”与“感谢”的珍惜和赞美。从图册中,我们能看到听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听了“重金属音乐”所形成的两幅水结晶照片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呈现出非常美丽规则的图案,后者却显得支离破碎,毫无规则。从实验中,江本胜和他的团队发现了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让母亲倾听优雅动听的乐曲,就是让胎儿同母亲同时接受美好信息的熏陶,使生命得到文明而温馨的滋养。

非礼勿言:对所做事情产生不良影响的话,不应该去讲,言语一定要谨慎,同时,要能“和言爱语”,表现出内心的慈爱、和平、谦让和恭敬。这些都是美好心境、良好情绪的反应。总而言之,该止则止,该说则说,言为心声,既是对心态的调整,又是对自我做一番省察,当内心产生不正确的看法时,马上警觉,立即纠正,恶者自禁,善者自扬,“隐恶扬善”理所当然。

当一个怀孕的母亲这样反躬自省,她的具有灵动感知的胎儿的生命怎么会得不到“净化”和“提升”呢?

非礼勿动:“礼”表现在动作方面,就更显得严谨和讲究了。一个怀孕的妈妈出自母爱的天性,她自然会十分小心地去以自己不失分寸的动作保护胎儿,这包括了行住坐卧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细节,当然,都是为保护胎儿着想。这是把“爱”传递给胎儿。同时,怀孕的妈妈不是总躺着休息,而是要适当做一些运动或力所能及的活,这是把“勤”传递给胎儿,更为重要的是,怀孕妈妈的行为举止(包括音容笑貌)要以感恩父母,感恩生命的心态表现出一种让人喜爱的文明与和谐的仪态,“制造”出一种温暖人心的气息,会带给自己及胎儿最高的人生享受,这是把“慧”传递给胎儿,与此相反的“非礼”一定要“勿动”。

以上所说的“四勿”,是自外而内,自内而外进行的琢磨身心、净化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对胎儿产生良好影响的教育,她是胎教的精神实质,重于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现代教育在此方面有更科学细致的研究,也被逐渐普及。

●“童蒙养正”

既然家庭教育从延续生命的责任中起步,从胎教中筑基,那么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就更为重要了,这是对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因为不懂得正常家庭教育的人总会觉得孩子太小,不用去教,就让他随便去生长,孰不知这是一种轻率肤浅的意识,稍不留神很快就滑过几年,在不自觉中,孩子已养成了诸多不良的习气。当孩子稍大,习气已在他身上生根,这时要把坏习气的根拔掉就很费劲了,这就是很多十岁以上的孩子很难改变其错误和习惯的主要原因。

因此,正常家庭教育,“童蒙养正”为将来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显得十分重要。

● 扎根养正

《易经》里讲:“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代表天地初开,万物还很脆弱的时候,因此,这个时候就要保护他,好好养育他。

孩子的教育就是从小要培养他正确处事待人的态度和浩然正气。这是说人的扎根教育,什么时候?从小。如果从小不教,等长大了要把他拉回来,就非常困难了。

说文解字》里解释说“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国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里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些阐述,和我们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一样的,指明了教育的核心:

一是“使作善也”。当孩子有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他自然就会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会幸福。

二是“救失”(防范过失)。把孩子不良的习惯当下挽救过来,刻不容缓。如果不很快挽救,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孩子的恶习就会沉淀并加重,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有所成就,甚至有害。

记者采访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如按时作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紧凑,把多余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等,这些优良习惯成就了他们的坚韧和严谨,带给他们科学研究工作巨大动力。

孩子纯洁的心田如一张白纸,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其将来的人生有很重要的主导作用,犹如给田地里下种一样,如果从小在孩子的心田里广种深种最富有精华的种子,将来一定会使其人生有丰硕甜美的收获。所以“童蒙养正”被教育家十分重视,而家庭教育最能使其产生良好效果,故而这种教育被正常的家庭教育所重视并扎实地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