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小”与“顾全”

“细小”与“顾全”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些“细小”新现象能否捕捉到,通常与研究者的精细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顾全”,就是指观察事物要周到全面。精细观察,必须在“看细”和“顾全”上下功夫,才能捕捉到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细小”新现象。及时记录是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新现象的有效措施,也是作为一个科学观察者必须养成的好习惯。捕捉“细小”新现象,就得及时记录才能带给我们日后研究的线索。

第一讲 “细小”与“顾全”——您想洞察“一切”吗

本讲概要

★消除先入之见

★捕捉“细小”

★及时记录,防止忘记

消除先入之见

提高观察效果,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坚强的意志,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观察气氛,尽量做到最佳观察,深入探究,减少因人为或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观察失败。在实施观察活动中,一是消除先入之见,二是要注意捕捉“细小”新现象。

这是最佳观察的关键一步。要求观察者无论何时、何地和在任何情况下,观察事物不能预先带有成见。因为,凡是怀有预先成见的人遇事往往固执己见,其结果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吸收,反之就不吸收了。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不慎丢失了一把斧头,怎么找也找不到。他想,定是邻居小子偷去了。为这事,他便偷偷去察看小子的神情、态度,果然发觉大有可疑:小子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像是偷过斧头的样子。于是断定:“准是小子偷的,我早就料到他不怀好意。”第二天,失斧者上山去打柴,却发现丢失的斧头就在树旁,他这才想起昨天打柴时忘了把它带回家里。回家后,他又留心观察小子,果然,小子的行动和语言不像偷过斧头的样子。于是又说:“是啊,小小的斧头,哪家没有?小子绝不会干那种事的。”

最初,失斧者为什么一口断定“小子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像是偷过斧头的样子”呢?主要是因为他对邻居小子进行暗地观察之前,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不应有的看法。这种看法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使失斧者的观察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以致产生错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事物未进行观察之前,不得在思想上产生先入之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观察中的错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接受新信息、研究新问题,认识新事物。

当然,观察中的错觉总是难免的,何况产生错觉的原因不单是一个先入之见,即使完全消除了先入之见,也难以做到“洞察一切”。但是,作为一个科学观察者,了解这个对于观察极为不利的因素,在实施观察活动中尽量减少它,就会提高观察效果。

捕捉“细小”新现象

在开展具体的观察活动时,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为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决不因此而忘记那些机遇带给我们的新现象,更不能随便舍去感受“微不足道”的新现象。某些时候,由于偶然机遇,某一“细小”新现象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显露的,有弱暗的,更多的是瞬息即逝,如果一旦抓住了它,很可能成为我们概括事物规律、揭示事物本质的根据。

方法(1) 精细观察

精细观察,首先是在“看细”上下功夫。某些“细小”新现象能否捕捉到,通常与研究者的精细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观察事例表明,某一现象虽然很有研究价值,但观察者由于缺乏“看细”的习惯,就很难抓住它;相反,有时看来是一些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现象,但因观察者体察入微,倒有可能悟出从中的“细小”新现象。所以观察事物应当精细,才能从中发现别人看不见的那些方面。

小建议

抓住别人眼中“稍纵既逝”的东西。

其次,精细观察还要在“顾全”上下功夫。

这里的“顾全”,就是指观察事物要周到全面。如果满足于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局部的观察,割裂了事物的多样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正面不见反面,就要犯片面性的毛病,再看画家于非画鸽子时的体会对我们很有教益的体会:

画飞翔的鸽子,我虽然养过几十年的鸽子,但是观察它的飞翔,只是站在地面上向上看,所以看到的动作,大半是胸部方面的,即或看到背部,也是它们向下降落的时候。有人启发我,要我画向上飞扬的鸽子,对现实有意义。我接受了这一宝贵的意见,我考虑到观察的地点,只有在午门的城墙上居高临下可以体验鸽子的飞翔。我观察了三天鸽子自下向上飞翔的情形,飞鸽有时在我视平线上,有时却在下。这情况,和我想象出来的形象,几乎完全相反。

画家告诉我们,他是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进行观察,才抓住了“向上飞扬”的新现象的。究其原因,一是他受到别人的启发,从而变换了原有的观察角度;二是他反复观察飞鸽时而在前、时而在上等多种飞翔情形。这两个方面,无疑对画家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飞鸽的动态形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方法(2) 及时记录

精细观察,必须在“看细”和“顾全”上下功夫,才能捕捉到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细小”新现象。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强调说:“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想要表达的一切,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中发现迄今还没有看到与说过的那个方面。”

及时记录,是指边看边记下呈现在眼前的“细小”新现象。及时记录,以免时过境迁,过目而忘。从这个意义上说,随身携带记录本,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只顾观察并不当场记录,然后凭借事后的印象进行回忆,也就很难做到准确具体了。如果要对回忆记录下的“走了样”的似是而非的“细小”新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是相当困难的,也是不可靠的。

及时记录是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新现象的有效措施,也是作为一个科学观察者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大文豪郭沫若就有这样的记录习惯,他曾在《跨着东海》中介绍说:“我睡在床上,把一册抄本放在枕上,一有诗兴,立即拿着一枝铅笔来记录,居然也就录成了一个集子。”

捕捉“细小”新现象,就得及时记录才能带给我们日后研究的线索。尽管有时所记录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当我们对记录在案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它们的意义所在。

你至少可以知道

看东西不要先带成见

细致观察,“司空见惯”中也有新现象

及时记录——留下“稍纵即逝”的好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