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教材调整后将密度提到了七年级上册学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物质的特性知识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再则,由于密度知识点的提前,数学公式变形却没有提前,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再次增加。通过对物体体积和质量数据的测量,让学生分析并得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建构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所表示的含义。在4℃时1kg纯水所占的体积最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浙江省温岭市第五中学 张珍萍老师供稿

【学情分析】

密度概念是初中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更是后面学习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概念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力求做到简单易懂。

新教材调整后将密度提到了七年级上册学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物质的特性知识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过密度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加上学习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学年,因此,要想学生学好密度确实是难上加难。

密度成为重难点是因为它有好多个第一:物理量公式第一次出现,第一次运用公式变形,第一次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第一次利用表格获取信息,第一次出现复合单位,第一次读复合单位并说出其物理意义,第一次出现复合单位间的换算,第一次测物理量来鉴别物质等。

再则,由于密度知识点的提前,数学公式变形却没有提前,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再次增加。所以我们尽一切力量将难度降低,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即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进一步巩固对测量工具的使用。

(2)能区别体积单位和单位体积,进而建构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单位,并理解单位所表示的意义。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体体积和质量数据的测量,让学生分析并得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建构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善于发现科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建构及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设计】

img69

【教学流程】

1.引课

问题一:要辨别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有哪些方法?(超市式探究)

生1:看颜色辨别———银白色为铁,另一块为木头。

生2:用磁铁———能吸引是铁块,否则是木头。

生3: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铁比木头重(纠正: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生4:放入水中———沉入水中为铁,浮在水面上是木块。

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师: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肯定生4并追问)引入课题。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板书:第3节物质的密度

2.展开

问题二:如何准确区别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大小?

生:用天平测量来比较三者的质量。

活动1:⑴把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可以测得:铁块的质量比铝块大;⑵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可以测得:铜块的质量比铁大。

结论:体积相同的三种金属,质量是不同的,铜的质量最大。

追问:若金属的相同体积都为1立方米,那么金属的质量关系怎样?

生:金属的质量是不同的,铜的质量最大。

类推:体积都为1立方分米呢?

生:质量还是不同,但仍然是铜的质量最大。

类推:体积都为1立方厘米时,质量又如何?

生:质量还是不同,仍然是铜的质量最大。

3.整合

师:1立方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厘米统称为单位体积,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师:科学上规定———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三种金属中铜的密度最大,其次是铁,最小的是铝。

思考:能否准确计算出三种金属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活动2:经测量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如表3‐1,试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即密度。

表3‐1

img70

学生计算后,展示三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分别是8.9、7.9、2.7。

师:大家是如何计算的?

生:将质量与体积之比即可,体现单位体积中的质量就可以了。

板书:密度=质量/体积

介绍:密度作为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质量用m表示,体积用V表示,则密度公式为ρ=m/V。

回忆:质量和体积的单位。

讨论:得出密度的单位g/cm3,kg/m3。读法:克每立方厘米;千克每立方米。

师:不同的单位,大小是不同的,两者的关系是怎样?学生板演:

img71

4.拓展

问题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那么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质量是怎样?

探究: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提供的材料自己挑选)

师:大家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试一试,我们可以记录在表3‐2:

表3‐2

img72

当写好铝块1时,学生就会想到了铝块2和铝块3,用3次代表多次实验的思想学生基本上具有了,当写完体积时,就有学生想发言了。

生:老师,这表格列数不够,还要记录质量啊!

师:对了,表格可以让我们思考得更周到。

学生完善表格3‐2并测量出相应的体积与质量(小组合作),如表3‐3所示。

表3‐3(呈现学生作品)

img73

师:通过完善的表格,大家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评价、学生求助)

生1:我们发现铝块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加几倍;

生2:我们发现铝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生3:我还发现表格可以再增加一列,来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

师:同意。看来读表格与画表格是不一样的,一旦你建立表格,你对表格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学生合作完成,并计算得出表3‐4。

表3‐4

img74

师:通过计算,大家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3:我们发现铝块单位体积的质量都是一样的。

生4:我们发现单位体积的质量即密度没有随质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生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阅读教材可得到,但此时发现可能对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很好,大家在比较归纳中发现了其中隐含着的规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强调:物质的密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说来,物质的密度会随着温度、压强和物态的改变而变化。

阅读书本表4‐4常见物质的密度表,出示超市式问题(学生可以挑任一问题回答):

(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什么?为多大?

(2)水和冰的密度一样吗?说明什么?

(3)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

(4)表中可知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区别?

(5)水银的密度为13.6×103 kg/m3,试说出其含义。

(6)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表述才正确?

(7)解释:为什么沉入水中为铁,浮在水面上是木块?

课外拓展: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你知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吗?

这个现象跟水的密度有关。在4℃时1kg纯水所占的体积最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当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温度首先降低,水的密度变大而下沉,湖底水温较高、密度较小的水上升形成对流,直到整个湖水温度降到4℃时,水的密度最大,对流不再进行。当气温继续下降到0℃以下后,靠近水面的水首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在湖底部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而没有结成冰。

师:密度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还有其他什么应用呢,下一节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图3‐14)

img75

图3‐14 

【超市式作业】(1~6小题为必做,7~9小题可以挑选做)

(1)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

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2)汽油的密度是0.71×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A.1kg汽油的体积是0.71×103m3

B.1m3汽油的质量为0.71×103kg

C.1kg汽油,密度是0.71×103kg/m3

D.0.71m3汽油,质量为1×103kg

(3)如图3‐1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是()

img76

图3‐15 

(4)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5)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6)甲、乙、丙三个物体的密度各为ρ=2.7吨/米3,ρ=2.7千克/分米3,ρ=2.7克/厘米3,则三者中密度是( )

A.一样大  B.甲最大  C.乙最大  D.丙最大

(7)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千克/米3,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4千克/米3  B.6千克/米3  C.8千克/米3  D.无法确定

(8)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3‐16,由此可知:

img77

图3‐16 

①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

②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_____。(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9)表3‐5是小明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时所得数据。

①请在右边坐标系图3‐17画出;

表3‐5

img78

img79

图3‐17 

②分析图像你能总结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的变化之一,将原位于八年级上第1章的内容提前到七年级上第4章,这样的调整,既分解了八年级上知识的难度与高密度,又提高七年级科学基础性与重要性,同时使得七年级物质的特性知识更具系统性与整体性。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如对于密度概念中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理解就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讲解时强调1立方米的质量,1立方分米的质量和1立方厘米的质量来归纳出单位体积的质量,降低难理解的知识点;从概念中得出了密度的定义式后,学生就会想当然认为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更加难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本身多少无关的结论。于是设计了问题三,通过自己在设计表格,完善表格中发现质量和体积变化,但密度是不变,由此来理解密度是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再通过超市式问题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含义与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体现有效教学。

案例3.4是以“超市式”探究和“超市式”评价为主,由“超市式”问题引入课堂,由“超市式”探究展开和深化课堂,再以“超市式”评价使课堂不断提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掌握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实施“超市式教学”能将学生顺利地从课堂的基准点带到制高点。

案例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