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素养为核心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以素养为核心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就是我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开发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促进这些方面的转变的重要策略。

以素养为核心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李德华

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于是诞生了新的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需要我们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于2003年投资近100万元,购置了联想品牌计算机195台,高一到高三年级共五十多个班开设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就是我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杨芙清教授说得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要把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实施有效教学

对于情景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理,建立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好课堂的有效调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有序而不乱,严而不沉闷,有的放矢;其次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通过情景提出相应的任务以后,将实现的过程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由(但不是放松),教师做好发现问题、帮助解决的任务,促进学生能够实现任务,必要时加以强调、总结;强调的是方法、习惯、学生意识的不适宜;总结的不是具体的操作,而是任务的实现方法、思想,创新意识的养成;提高的不是操作技巧,而是处理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力、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

三、针对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

我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针对学生的差距,实施有效教学,可以把学生分成熟练、基本熟练和不熟练三种类型,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采取合作教学,利用特长生的资源优势,让他们带动不熟练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在合作中指导其他学生共同提高。

四、树立信息意识,促进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意味着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既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广阔的知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五、强化信息素养,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开发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既是课程的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为自己个性发展构建自己的课程;学生既可以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促进这些方面的转变的重要策略。如我校把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意识的重要手段,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课题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又如,我校曾经把高二地理、生物必修课设置成专题研究,以学科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资料进行自主或合作研究,使必修课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既使学生在应用中充分理解学科的基本理论,又促使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还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构建了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这种带着问题使用、带着任务实施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真正意义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特色发展。

六、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①评价方式:首先从课堂评价入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作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优秀学生给予表扬,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更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求;当然不好的学生我们更要从多角度肯定他们的长处,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树立信心。再者经过阶段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对学生、教学情况有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找出不足,调整教学,同时注意总结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建立,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学习结束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②评价内容:首先是知识的评价,要求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再者是能力方面的评价,操作能力是基础,应用是根本,具有学会迁移知识、操作的能力,具有学习思想、作品创作、学习应用的能力。③评价策略:建立和内容、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做出评价结果;可以建立学生平时表现档案、学习成绩档案、作品的创新。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既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特色成长开创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