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的探索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级管理的课程体制为学校和教师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创造了条件,学校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既可以提高学校课改实践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校特色办学、促进个性成长,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谈一些看法:教育就是把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知识体系在短时间内有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形成较完备认识世界的能力的过程。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的探索

钱慧萍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课程都是以课程资源为前提和基础的。三级管理的课程体制为学校和教师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创造了条件,学校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既可以提高学校课改实践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校特色办学、促进个性成长,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有效利用教材

教育就是把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知识体系在短时间内有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形成较完备认识世界的能力的过程。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就是语言与文学领域、数学领域、科学领域、人文社会领域、技术领域、艺术领域、卫生健康领域和实践领域等八大领域的知识,每一个领域都从一个侧面认识世界,具有自己的认识方法。高中课程内容是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八大领域设置,但每一个领域都是非常庞大的体系,所以教材编著专家根据教育目标和课标要求筛选了各领域的核心知识形成教材,所以教材是其编著者对课标解读的一种思维,对特定的学生认知活动来讲未必适应,所以教师要把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这一过程就是教学准备,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课程的整体设计,把教材中片断性、零散的概念、原理、理论建立起联系,使它具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精髓和框架,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准备。

数学课程整体设计就是以数学领域的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思想、各模块逻辑体系、各单元逻辑结构四个层次的逻辑结构探究教材逻辑的过程。①数学领域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以建模方法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来揭示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教师和学生树立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可以对教材各栏目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挖掘素材的数学价值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教材选择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在统计内容中,可以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案例,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凹凸透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②数学模块的逻辑体系和单元逻辑结构的建构为学生学习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而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因此在内容的编排、设计等方面打破了传统严谨的逻辑体系,可以在相关内容中安排一些引申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些拓展的数学内容,或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并且使数学教学体系完整与和谐。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数学教材的每一章都附有几篇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实习作业”,这都体现了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动手动脑进行思考与实践,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阅读与思考”的编写一方面弥补了学生的感性材料的不足,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虽然这部分内容高考不涉及,但反映的是数学的发展或在人类社会中应用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材料。如必修Ⅱ第一章“画法几何与蒙日”,第二章“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探究与发现”主要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活动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它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特别是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市场经济中涉及的诸如成本、利润、储蓄、保险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素材。通过“探究与发现”使学生走出课堂,置身实际生活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能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教材中还安排了部分实习作业。“实习作业”是一个实践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如必修Ⅰ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实习作业: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函数产生社会背景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数学社会价值的意识,形成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态度。教师应适时组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整理材料,让学生参与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过程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主体性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这方面,美国的迈克道格公司出版的一套数学教材,在公众网站www. mcdougallittle.com以及国家的基础教育资源网www.cbern.gov.cn提供了相关的资料,随时供师生浏览、下载。我国的新教材在这方面也较为突出,它首次在教材中引进互联网站,给那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指明了获取知识的道路。如对于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教材只介绍了其表面现象,对于其本质教材指出可以查看www.O-100.com. cn/2/22.08/0641.htm。

三、通过集体备课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又要加强合作,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另外还要与学生交流,相互配合,这样才可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日常生活积累等都是可以利用和整合的资源。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表现,把学生的经验、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丰富课程资源,以促进数学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五、在行动研究中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过程。研究课标、开发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互动教学、评价反思等环节都具有研究的价值,其中的正反经验、成败效果都是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切入点。

六、在综合实践中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领域广泛,数学综合实践既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关注大众数学、形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实践途径。现代社会数学的大众化趋势已经显现,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及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等。数学不能总依托于外在的东西,更应该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征服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综合实践,才能真正领会数学在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独特价值。因此,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纯知识技能技巧方面,更应注重人文精神的融合,让学生在厚实的数学文化中得以熏陶与积淀,促使学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的冶炼。通过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并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源动力的认识;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不同途径的数学课程资源对于普通高中的课程实施都有重要价值,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而言,校内课程资源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学校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保证。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于充分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尽量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88

[3]石文艳.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