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荣心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中国有20.10%的青少年存在较强的虚荣心。事后,在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作案人之一秦某生活在农村,他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秦某的母亲却没有让他在物质上比别人差,对秦某提出的要求也不拒绝。这个事件发人深省,秦某之所以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主要是虚荣心在作祟。也正是这种虚荣心让秦某的心理彻底扭曲了。

辞海》这样解释虚荣:“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虚荣攀比心理这种复杂的心理会让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他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但是,这种心理会奴役一个人的心,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虚荣的人被理智所轻视,被愚者所佩服,被议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荣誊所奴役。”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法国)柏格森

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情感,可以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中国有20.10%的青少年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我们青少年产生其他心理问题,会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比如,我们有的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甚至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虚荣心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弱点。

南方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该市某中学的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偷了一户居民家中的4.6万元钱。随后,两位中学生乘船到了上海,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宾馆,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在短短的4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

事后,在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作案人之一秦某生活在农村,他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秦某的母亲却没有让他在物质上比别人差,对秦某提出的要求也不拒绝。从小学到初中,秦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母亲、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秦某是一个好孩子。

但自从上了省城的高中后,因为周围的同学花钱阔绰大方,穿的都是名牌,这让秦某感觉自己十分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他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心理。但是,他也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伸手向母亲要钱,开始,母亲还能够拿得出钱,但后来母亲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在“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的邪念指引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秦某开始铤而走险,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个事件发人深省,秦某之所以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主要是虚荣心在作祟。虚荣心是一种在表面上追求荣耀的自我意识。一个具有虚荣心的人会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所谓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追求“面子工程”,不顾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声誉。也正是这种虚荣心让秦某的心理彻底扭曲了。

由此可见,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会让我们青少年走上歧途,对我们一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曾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其实,虚荣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我们很多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我们的父母怕我们受到委屈,会对我们有求必应。于是,在父母无意识的纵容下,我们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我们总是爱听父母讲我们的优点,不希望他们说我们的缺点。当我们的父母在亲朋好友面前谈论我们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全是赞美的声音,很少听到对自己批评的声音。长此以往,我们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就不会容忍别人超越自己。于是,虚荣心就滋生出来了。

虚荣心,通俗地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以下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朋友或以与名人交往为荣;热衷于时髦服装,尤其喜爱西方的流行服装;即使饿得不行也不愿进低等餐馆;不懂装懂,海阔天空地胡说;热衷于追求一鸣惊人的成果;对名著、影片等只求一知半解,夸夸其谈;好表现自己,更好掩饰自己;对表扬沾沾自喜,对批评耿耿于怀;表面热情,内心冷漠,讨好他人;凡事讲排场,摆阔气;当同学、朋友取得成就或某方面强于自己时,内心便感到不高兴、不服气……

青少年朋友,虚荣心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而且对于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发育成长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虚荣是一种虚妄的荣耀,也是掩耳盗铃在今天的诠释,更是无知无能的人最想依赖而又最依靠不住的心灵稻草。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很容易被赞美之词所迷惑,甚至不能自持而走向一个虚幻的世界。

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当今的人们感到压抑的概率是20世纪50年代的10倍。不可否认,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富裕了,但人们却依旧喜欢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厉害,比来比去,那些处于下风的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

当然,我们的青少年也没有脱离这种“比较”的群体,“比较”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盲目攀比。

可以说,在今天我们生活的中小学校园里,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青少年,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攀比已经深深地渗透于我们青少年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攀比将直接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攀比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形成了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盲目攀比现象透视出了我们青少年群体中的失落和迷茫。比如,我们有的青少年沉溺于物质追求,在同学之间比生活条件,看谁吃得好、穿得靓,看谁花钱阔绰、发型新潮;有的青少年对家境津津乐道,比谁的家庭金钱多、父母权力大、家里轿车的档次高、房子面积大;有的青少年与明星比派头,与大款比享受……凡此种种,都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青少年所攀比的是“不该比的东西”,这是盲目攀比、畸形攀比。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热衷于物质与享乐的追求,必将导致我们品行的变异、人生的沉沦。

美国《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路易斯·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也有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是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罗伯特·弗兰克是美国科内尔大学的著名教授,他曾说:“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我们青少年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结果,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我们的选择是否跟美国人的选择一致呢?

有一位学者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对于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面积呢?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上面的这些都在说一个问题:盲目的攀比行为、盲目的攀比心理。其实,这种攀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盲目攀比的心理要不得。一个人在这样的攀比心理支配下,会沉溺于外在的追寻,会丧失理想和志气,也会在攀比中助长自己的物质欲望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其实,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知道父母的艰辛,也应该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对“超前消费”式的盲目攀比坚决说“不”,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当然,攀比有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的不良一面,也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良性一面。如果我们青少年能够养成良性的攀比心理,就能让自己奋发,就会出现与同学互相竞争、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局面,这将构成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在学习上,我们敢于同“尖子生”比,为了能够赶超他人,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在品德上,我们把标兵、模范作为自己做人的楷模,比做人的本领、比对集体的奉献、比各自的理想,在与同学的良性攀比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根本上讲,这种攀比体现了现代人所追求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积极进取心态。

青少年朋友,良性攀比心理是我们积极成长的催化剂,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攀比心理既需要养成、激发,也需要消解和控制,从而把攀比引向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的正确轨道上去。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这样做!

伟大的战士雷锋曾说:“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学习和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这句话说的也是“攀比”。我们青少年应该看到,很多先进模范人物,都是在这种“攀比”的过程之中,提高了人生的坐标、增强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做人标准而成为先进的。那我们自己是否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呢?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英国)法拉第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这样告诫我们:“从表面上来看,让别人喜欢我们并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认可,是要付出代价的。从本质上来说,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取悦别人与感到自我满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有时你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有时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尊严而得到别人的称赞。当得到别人的认可成为你任何行为的动力时,这种心态就将有害无益。”

虽然说,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但是,当一个人在获得了他人一定的认可后就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如此一来,人的一生就会落入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在爱慕虚荣的恶性循环中。也就是说,他人的认可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有当一个人把寻求他人的认可当作一种必需的时候才会是一种误区,才成为一种爱慕虚荣的表现。

青少年朋友,如果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当我们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后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我们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中不能自拔,而且又没有得到它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身价暴跌,这时,就难免自暴自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这种祈求他人的认可成了我们的一种“必需”,那么,我们就把自己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人,主宰我们命运的也成了他人,这是非常有害的。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活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中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悲哀。因为人生本来就很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也并不多,为什么不能让自己保持一种真我的感觉呢?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脱离总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呢?

是的,我们本来就不需要祈求别人的认可,我就是我,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亨利·福特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汽车大王”。一天,亨利·福特要到英格兰去。他在机场问讯处问一名接待员:“我要找这里最便宜的旅馆,您能告诉我吗?”。接待员看了看他—那是张著名的脸,全世界都知道的亨利·福特。就在前一天,报纸上还刊登过他的大幅照片,说他要来英格兰。现在他就在这儿,身穿一件像他一样老旧的外套,而且还要住最便宜的旅馆。

接待员终于说话了:“要是我有没弄错的话,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福特先生吧!我记得很清楚,我看过您的照片。”亨利·福特淡淡地说:“没错,是我。”

随后,接待员非常疑惑地说:“您穿着一件旧外套,还要住最便宜的旅馆。可是我也曾看到过您的儿子上这儿来,他总是询问最好的旅馆,穿的也是最好的衣服。”

亨利·福特说:“是啊,我儿子就是好出风头,他还没适应生活。对我而言,实在是没必要住在昂贵的旅馆里,我在哪儿都是亨利·福特。即使是在最便宜的旅馆里我也是亨利·福特,这没什么区别。我儿子还年轻,要是住在便宜的旅馆,他怕人们会想什么。这件外套,是我父亲的,但这没有关系,我并不需要新衣服。我是亨利·福特,不管衣服是什么,即使我赤裸裸站着,我也是亨利·福特。这根本没关系。”

可能我们的外套比亨利·福特的高级,可这就能够表明我们比他更富有吗?可能我们住的旅馆比亨利·福特住的高档,但这就能够表明我们比他更有身份吗?

不去祈求他人的认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抛开他人的认可,我们就会注重自己的感觉,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发怒了,也不会感到孤立,更不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去迎合别人的喜好,来换取别人的认同了。

青少年朋友,我们应该懂得,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远比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重要得多。因为,我就是我!

祈求得到他人认可的虚荣心极其有害,如果我们存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而且,我们也会感到自我形象的软弱无力,如果我们想获得个人的幸福,无论如何也要将这种祈求他人认可的虚荣心从我们的生命中根除掉。

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只会引起我们讪笑了。—(英国)菲尔丁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科贝特在他的《乡间行》中曾写道:“摆上几把招眼的座椅和一个沙发,挂起六七幅镶有金框的版画,装满小说的旋转书柜……许许多多的酒瓶酒杯和‘一套正餐餐具’、‘一套早餐餐具’以及‘甜食刀具’……最糟糕的是客厅,还有地毯和拉铃。”可以说,这是一种在虚荣心驱使下的典型氛围。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描写了漂亮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图一时之痛快,从她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条钻石项链,结果不幸的是,项链丢失了。她为了赔偿别人的项链,辛辛苦苦工作了10年。直到最后她才知道,原来她向朋友借的钻石项链,实际上是一条并不值钱的假项链。而为此,她付出了一个女人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和最璀璨的青春。

虽然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了,但是在特定的情形下,我们还是能够不时地想起这个可悲而又可怜的女人,一时的虚荣毁掉了她一生的幸福。

虚荣心是一种递增发展的事物,就好像我们吹一只气球,总是希望它越来越大。人的虚荣心可以说是无限的,当满足了一个愿望之后,随之又会产生两三个愿望,就像俗话说的“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一样。所以说,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力量。

那么,虚荣心到底偏爱哪些人呢?心理学专家认为,自尊心过强的人、私心过重的人以及缺乏自信的人都容易受到虚荣心理的偏爱。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有虚荣心理的不在少数。虚荣心不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害无益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走出虚荣的死胡同呢?

首先,充分认识虚荣心的危害。

虚荣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有碍自己道德品质的提升,在不经意间就可能让自己走向自私、虚伪、欺骗甚至是犯罪的歧途;二、有碍自身的进步成长,容易导致盲目自满,孤高自许,缺乏自知之明等;三、导致情感的失控,虚荣心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自身条件满足不了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就容易怨天尤人、愤懑压抑,时间一长,就会让自己的情感失控,甚至导致人格的变态。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优劣势有一个真实的评价,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他人的赞美和恭维而迷失方向,才不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有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人,才不会被他们所认可的各种各样的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所迷惑,因为,他们的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符合我们自己的标准。

第三,懂得调整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们应该适时调整追求目标,要把狭隘地追求比他人强大的欲望变成追求自我奋斗目标实现的行动上。尽可能摆脱对表面东西的追求,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

第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有人说:“虚荣者注视自己的名字,光荣者注视祖国的事业。”这种说法非常中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名声、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

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名誉,不要热衷于表面空有的虚名,注意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为名声、形象所累。因为名声、形象实际上都是抽象的、虚幻的、人为的,受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影响,只要我们自己有相应的进取、发展、成熟的思维和行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行事,不必过多考虑他人会说什么,有什么看法。即使是冷嘲热讽,我们也一定不要理会。

第五,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这样才能做到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获得这种尊重的前提条件是自己的有所作为,而并非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尊重,终有一天也会露出马脚来。

最后,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

我们不但要敢于向他人暴露自己的优点、优势,也要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劣势,在人际交往和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自然的我,自己是什么人就表现什么样,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不应该让自己表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不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荣誉,爱护自己的名声,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滋生虚荣心理。我们青少年应该衡量一下自己现在的身份,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摈弃虚荣心理,做一个无愧于自己身份、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社会的品格高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