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家陈凤桐

书法家陈凤桐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联坛最高荣誉梁章钜提名奖获得者,陈凤桐将书法、诗词、楹联融入自己人生画卷中,不断攀登书法、诗词艺术高峰,所作行草清秀劲健、隶书庄重流美,多部书法作品和诗词、楹联作品在全国获奖,或被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碑刻。这副对联是陈凤桐有感而发。2007年,陈凤桐荣获中国楹联协会首届“梁章钜提名奖”,全国仅41位。

书法家陈凤桐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印象中,七十多岁的老人只会每天打拳、买菜、遛鸟,安享晚年,然而,我市著名书法家陈凤桐先生退休后不仅把E-mail、博客、QQ、微信和数码相机等玩得溜转,还以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创作出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以极具个性的书法尽情展现。

img180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联坛最高荣誉梁章钜提名奖获得者,陈凤桐将书法、诗词、楹联融入自己人生画卷中,不断攀登书法、诗词艺术高峰,所作行草清秀劲健、隶书庄重流美,多部书法作品和诗词、楹联作品在全国获奖,或被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及碑刻。

“凤翼起彭城,诗书知礼,品仰怀虚师劲竹;桐华扬海郡,翰墨传家,行钦气静友幽兰。”陈凤桐,别署竹兰轩主、石龙游子,这副对联里就嵌有他的籍贯、客居地、名字和书斋名,以及信仰和追求

陈凤桐的老家在徐州市铜山县,父亲是位小知识分子,教过几年书,对书法颇有修养,常指着家中的一幅山水中堂画和两副对联,逐字为幼小的他解析。陈凤桐回忆说,家中的这两副对联及其书法对他的影响至深,隶书对联的内容是:“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书宗汉隶,古朴而凝重。行书对联的内容是:“愚儒无知读章句,凡物可爱惟精神。”书宗二王,笔力清挹,是徐州书法名家高铁岭所书。

学生时代,陈凤桐的精力主要用在学习和写字上,不断摸索练习。他在海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他边工作边如饥似渴地进修大学中文系课程和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等名帖。当时,他经常下乡做学生家庭的外调工作,就骑着自行车,背上字帖、毛笔和墨汁,白天走访,晚上在招待所的昏暗灯光下练字。有一次,他从一位友人处借来一本民国初期出版的《名人楹联真迹大全》,如获至宝,朝朝夕夕在手中摩挲,反复琢磨。

“能于难忍处放宽怀,斯为大德;善待负心人开笑口,应是高贤。”这副对联是陈凤桐有感而发。20世纪80年代初,他主要负责《当代楹联墨迹选》征稿、编辑、出版工作,个中辛酸不为外人道。当时,陈凤桐还在连云港教育学院工作,身兼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席、秘书长等职务。为了扩大连云港的知名度,他萌生了向全国名人、名书法家征集当代楹联墨迹的想法。这一提议得到时任副校长陈振仑和市文联、书协领导的大力支持,半年里征集到全国29个省市750人的1200余件楹联墨迹。经过认真遴选,初步选出380人的385件作品,按篆、隶、行草、楷书体编排,并请中国书协主席舒同赵朴初、沙孟海分别题签,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题词,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周汝昌作序,古文献研究专家冯景昶写了《楹联简说》。

《当代楹联墨迹选》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以其出版早、规模大、质量高,受到业界人士推崇。其背后,陈凤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前期要四处奔走,联络名家名人,后期要做好繁杂的整理工作。“每天晚上都要12点以后才睡觉,饭端在桌子上都没时间吃,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经常头昏。”当时,陈凤桐的爱人刚从徐州调到连云港,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除了工作辛苦外,他和陈校长还要顶住各种质疑和非议。什么“不务正业,影响工作”,“经费怎么解决”?“这些作品是一笔巨大财富,可名利双收了”?当时,有一家单位希望以数万元高价买下所有真迹。但遭到了陈凤桐和陈校长的回绝,“这不是我们个人的财产,它属于连云港市人民,属于我们整个民族,我们没有权利卖掉它”。1983年3月27日,陈凤桐和陈振仑把1 200多副楹联真迹清点后献给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书法家要多读点文史书,让作品更具有书卷气、金石气。”近年来,陈凤桐创作的诗作、楹联各有1 000余首(副)。其中,大部分是生活所感、所悟,例如,“笔墨耕耘几十春,但求挥洒得天真。此心一片曈曈日,无法须从有法寻。”“人生岂敢任蹉跎,唯有精勤幸福多。三上三余沙聚塔,源源活水漾清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夜郎空自大;雅中求雅,妙中求妙,方能云锦再添花。”2007年,陈凤桐荣获中国楹联协会首届“梁章钜提名奖”,全国仅41位。

陈凤桐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还先后担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名誉理事、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期间,他主编了《弥勒佛对联荟萃》,还收集整理了《兰亭序集字对联大观》,该书收录清代、近现代的“集禊”对联2 400余副,按联语上联第一个领字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

作为全国“楹联常识普及丛书”之一,陈凤桐又出版了《集联细说》(合作),详细介绍“集联”的概念、源流、分类、撰制、鉴赏、墨迹等;在繁荣地方文化方面,他主编的《连云港市古今楹联选》,记载港城大地各时期对联700多副,这些联语最近都收录到《江苏对联集成》一书中。

“一副好的对联,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不可估量的。”在陈凤桐的家里,连续举行了20届家庭笔会,每年大年初二,让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举行,比如今年是龙年,每人写一个带龙的成语。陈凤桐除了准备完成自己列入计划的十几本书的出版,还积极呼吁加快中华楹联园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吸引全市和外地的爱好者前来参观,为建设文化强市加码。另一方面,他还积极参与推动“中华诗词楹联进校园”活动,希望发挥余热,加大诗词楹联对儿童的教化作用。

人生有限情无限。陈凤桐在桑榆之年,正以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谱写他的人生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