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诗人颜景标
颜景标,1976年毕业于新海中学,曾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现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
有人把诗人比作一个时代的灵魂,诗歌则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颜景标把诗歌作为自己生命的原动力,用灵魂写作,用故乡的文化润泽灵感。他说,诗比生活更真实!它的使命是塑造生活的精神,揭示生命的神秘。诗歌永远超越生活的具象,仿佛从生活的体内闪射出的精神光辉,并将生活的幽暗照亮。只有那些敢于为生活的灵魂,而不是为生活本身所吟唱的诗,才是真实的诗;只有持久地沉浸在我们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性使命之中,诗歌的精神才是纯正而广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内涵是“大众”的,诗歌的形式则是“小众”的。二者的完美和谐,需要诗人焕发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力。颜景标正是这样一个焕发着天才光华的诗人。
诗人颜景标(左)
从1982年发表诗作时起,颜景标始终关心着最本质的生活。他从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本源,寻找属于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当他从亘古不绝的音律中有所感悟时,又回到了现实最切身的环境里,去感受和揭示生活。于是,在10年的时间里,他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创作与同期的“新诗潮”接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更是调动多年的生活积累,创作了《归向田野》、《家住渔岛》为题的系列组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些诗歌散发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充满自然本质的力量,为其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当颜景标站在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颁奖大会的领奖台上时,有人说,“你获得了江苏文学的最高奖,这是对你个人创作成就的肯定,同时也是连云港诗歌创作的一次飞跃。”而此时,颜景标却在心底里对自己说:“艺术追求的境界是无限的,这里只是一个起点。如果说获奖给我带来了什么,那便是我的心境变得更加纯粹了。至于对连云港诗歌创作的影响,我只能这样说,是连云港的历史和文化养育了我的诗歌,我对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颜景标一直有一个心愿,他要让全省的文学创作界听到连云港的声音,或者说,他想让连云港的声音在全省叫响。其实,早在获奖之前,《扬子江》等诗刊上,已经隆重地推出了他的组诗,并配发了他的创作谈《海州湾诗想》,其声音已经很嘹亮和高亢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宏伟的计划。
基于对连云港的感恩之情,近两年他创作了50首诗歌,这些诗歌完全以海州湾一带的渔文化为抒情背景,将地域的神话、历史与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结合起来。在语言方面,力求形成以盐为核心的系列意象;在精神方面,力求让时间(大海象征时间)来使这种地域的风俗和自然变得更为内在。完稿后即将结集出版。之后,他将会倾注全部感情、经验和理想,认真修改《易歌》,因为他把《易歌》当作了自己的生命。
连云港的土地养育出了这样一个情感纯粹的诗人,当他从新海中学的校门走出时,他就背起厚厚的行囊,行走在历史和现实交替的时空里,去探寻生活的真谛。我们真诚地希望颜景标在行进的途中能有更丰富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