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别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乔乔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父母的过分依赖。父母也曾尝试培养乔乔的自理能力,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乔乔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陈静突然叫了一声,听到这个声音,所有孩子的目光马上集中到了陈静的身上,她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不由得撅起了嘴。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养成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让孩子克服依赖性。

别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乔乔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父母的过分依赖。一旦要乔乔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只等着父母“伸出援助的双手”。父母也曾尝试培养乔乔的自理能力,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乔乔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乔乔做什么事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

乔乔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过多地包办与娇惯,造成很多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依赖性极强。如:每天写完家庭作业,需要父母逐题、逐字地检查;一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难题,就要叫爸爸妈妈帮助;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具,需要父母逐样准备;卧室的床铺,需要父母整理;手绢、领巾、袜子,需要父母帮助洗净……总之,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几乎一事无成。下面这个叫陈静的女孩一句习惯性的话,恰恰印证了很多孩子在家的现象:

在一节数学课上,孩子们正静静地做着试卷。老师也正埋头批改作业。“妈妈,这一题怎么做呀?”陈静突然叫了一声,听到这个声音,所有孩子的目光马上集中到了陈静的身上,她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不由得撅起了嘴。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老师也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陈静忘记了自己在考试,还以为是在家里写家庭作业。但毕竟是在考试,孩子们笑过之后,便很快地安静下来。

对于这次考试来说,这件事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却留给大家一个深深的思考:这一声“妈妈,这一题怎么做呀”,在极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孩子们的依赖性问题。

孩子的依赖性,不仅表现在家庭作业上,还体现孩子凡事都依靠别人,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的依赖性,往往有以下表现:一是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二是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作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三是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喜欢与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他们显得很顺从,希望独立性强的同学能给他们出主意。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依赖性强这一不良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对孩子以后的影响会很大,可能导致孩子性格柔弱、遇事不能独立思考、没有主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要别人为他拿主意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在生活中总是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对周围的事物颇为敏感,甚至可能由于某些微不足道的羞辱而成为自卑的人。

下面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是多么的重要:

美籍挪威人司蒂芬森是个探险家,他为了揭开北极的奥秘,决心到北极去探险。他向北极行进到第40天时,就把随身所带的食物吃光了。在那异常寒冷,没有人烟的北极区域,他没有谁可以依赖,只能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求得生存。没有食物,他就靠猎取海豹和北极熊充饥;没有燃料,就弄些熊毛当燃料将肉烤熟吃。有时弄不到可燃物,他就得饿肚子或者吃生肉。司蒂芬森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他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到达了目的地,并且前后在北极圈内考察了11年之久,其中有6年的时间是靠猎取野生动物予以生存的。

听到这个故事后你是否想过,如果孩子身处逆境,他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有些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只能依靠自己。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养成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让孩子克服依赖性。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依赖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