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不是用来弥补父母心愿的

孩子不是用来弥补父母心愿的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些父母却忘了,作为一名成功的家长需要做的是适当地为孩子减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心愿未了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是用来填补父母心愿的。然而,家长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特点,性格、志趣、爱好等等;有的两代人之间甚至迥然不同,所以不应该将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来弥补父母的心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马季是这样认为的:父母做得好的事,不等于孩子也能做得好。

孩子不是用来弥补父母心愿的

教子箴言

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漠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也成为家庭教育失误最根本的原因。

陶行知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一向主张因材施教。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他要求教育者必须在了解自己的学生之后才对他说第一句话。在现今教育上,这个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许多父母对孩子寄托太大的期望,更有甚者把自己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但是,这些父母却忘了,作为一名成功的家长需要做的是适当地为孩子减压。与此同时,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你是最棒的”,让孩子用平常心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

一位高中生说,父亲常对他说:“我从小立志要考上北大,可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与高考擦肩而过。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你一定要替我完成这个心愿!”听了父亲的这些话,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在学习上,他虽然刻苦攻读,却始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由于过去的生活水平较差,父母的人生总会留有一些遗憾。有些家长在年轻时并没有实现愿望,所以总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去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虽然喜欢文科,但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还是选择了没有多少兴趣的理科。实际上,家长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而不考虑孩子的自身的特点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因此导致孩子觉得对什么科目都索然无味,更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美好的发展前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心愿未了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是用来填补父母心愿的。

有这样一则漫画: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只大灰狼龇牙咧嘴地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很常见。家长们往往是打着“爱”的旗号,凭自己主观意志和愿望替孩子做出安排和设计,根本不从孩子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孩子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还理所当然地将其说成是为孩子将来负责。然而,家长也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特点,性格、志趣、爱好等等;有的两代人之间甚至迥然不同,所以不应该将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来弥补父母的心愿。

马季的儿子马东,在央视《挑战主持人》和《文化访谈录》中担任主持。有一次,记者问马季:“为什么不让您儿子马东说相声?”马季一下子乐了,回答道:“马东就不是说相声的料!”马季说:“我干了一辈子相声,相声这门艺术有它独特的地方,不是谁有说相声的愿望或者经过努力就能说好的,父亲说得好,儿子也不见得能够说好……我希望他能培养出自己的爱好,不要受我的影响太多。”马季说,他一直不愿马东说相声!

事实也的确如此,马季对马东的评价和态度是正确的。对于相声这门艺术,马东并没有多少兴趣。马东18岁那年,赴澳大利亚留学主修计算机专业。然而,偶然的一次机会,马东看到了由台湾主持人胡瓜主持的脱口秀节目,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马季说:“当时马东跟我透露了这个想法,我没当真,年轻人嘛,想法总会变的。没想到他坚持下来了,还做得有模有样。”对于马东的任何选择和发展,马季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使之才尽其用。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马季是这样认为的:父母做得好的事,不等于孩子也能做得好。马季凭着对儿子的了解,说自己的儿子“不是说相声的料”,而不让其滥竽充数,这句话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马季对儿子的负责,更多的是尊重儿子的特点。相声泰斗——马季并没有要求自己的儿子继承父业,而是希望他能有自己的爱好,这种“民主”作风值得许多家长学习。

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爱好。孩子生长在他们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的要求下,导致孩子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有一些家长就已经为孩子的将来做好打算,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自然收效甚微。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里所说到的“完全的解放”,即不要束缚孩子的“手脚”,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放飞孩子的理想和智能。对孩子来说,没有压力也不可行,所以在给足孩子发展空间的同时,要适当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发明的项目多达1628项。他上小学的时候,好奇心特别强。有一次,看到充满气体的东西能够飞上天,于是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吃。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同学吃了发酵粉之后,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地对爱迪生说:“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他的母亲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亲自教育他。”就这样,母亲带着爱迪生回家了。在家里,他的母亲亲自给爱迪生上课,还积极鼓励做实验。

爱迪生被校长开除了,这在许多人眼里,爱迪生是个坏孩子。然而,他的母亲则非常了解孩子的优点及长处,在他母亲的引导下,使爱迪生所特有的个性发展为有用之才。

有专家认为:应该把未成年人看作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是现代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基点。只有在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使对他们的保护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最终达到他们独立于社会的目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除了他本人具备良好的素质外,主要归功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