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中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避免。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在吸光光度分析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偶然误差对测定的影响。在实际测定时,只有使待测溶液的透射比T在15%~65%之间,或使吸光度A在0.2~0.8之间,才能保证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当吸光度A=0.434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11.4.1 测定波长的选择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1.测定波长的选择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这称为 “最大吸收原则”。选用这种波长的光进行分析,不仅灵敏度高,而且能够减少或消除由非单色光引起的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但是,如果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其他吸光物质干扰测定时,则应根据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来选择入射光波长。例如用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钢中的镍,络合物丁二酮肟镍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 nm(图11-7),但试样中的铁用酒石酸钠掩蔽后,在470 nm处也有一定吸收,干扰对镍的测定。为避免铁的干扰,可以选择在波长为520 nm处进行测定。在520 nm处测镍的灵敏度虽然有所降低,但酒石酸铁的吸光度很小,可以忽略,因此不干扰镍的测定。

图11-7 吸收光谱

a.丁二酮肟镍 b.酒石酸铁

2.标准曲线的制作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含量成正比,这是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标准曲线 (calibration curve)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标准曲线制作的具体方法为:在确定的测量波长和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或工作曲线,如图11-5所示)。此时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查到与之相对应的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工作中,标准曲线有时不通过原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参比溶液选择不当、吸收池厚度不等、吸收池位置不妥、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原因引起。若有色络合物的解离度较大,特别是当溶液中还有其他络合剂时,常使被测物质在低浓度时显色不完全。工作中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加以避免。

11.4.2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源于光源不稳定、实验条件的偶然变动等。在吸光光度分析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偶然误差对测定的影响。

吸光度 (或透射比)在什么范围内具有较小的浓度测量误差呢?首先考虑吸光度A的测量误差与浓度c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若在测量吸光度A时产生了一个微小的绝对误差d A,则测量A的相对误差Er为: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εbc

当b为定值时,两边微分得到: d A=εbdc

其中dc就是测量浓度c的微小的绝对误差。二式相除得到:

可见,c与A测量的相对误差完全相等。

A与T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下:

A=-lg T=-0.434ln T

微分得:

可见,由于A与T不是正比关系而是负对数关系,它们的测量相对误差并不相等。于是,由噪音引起的浓度c的测量相对误差为:

如果T的测量绝对误差d T=ΔT=±0.01,则:

浓度c的测量相对误差的大小与透射比T本身的大小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上式可计算不同T时的相对误差绝对值|Er|,根据计算结果作|Er|-T曲线图,如图11-8所示。从图中可见,透射比很小或很大时,浓度测量误差都较大,即光度测量最好选适当范围的透射比 (或吸光度)。

在实际测定时,只有使待测溶液的透射比T在15%~65%之间,或使吸光度A在0.2~0.8之间,才能保证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当吸光度A=0.434(或透射比T=36.8%)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可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或选择不同厚度的吸收池来达到此目的。

图11-8 |Er|-T关系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