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间房组沉积微相特征

三间房组沉积微相特征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区域沉积学研究结果,工区的三间房组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来自于工区南部凸起。根据区域岩相古地理环境、岩矿特征、沉积构造、岩石相类型、碎屑粒度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将本区三间房组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各微相特征如下。

根据区域沉积学研究结果,工区的三间房组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来自于工区南部凸起。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灰褐色、浅灰色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互层,顶部局部可见碳质泥岩和煤层,发育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递变层理及水平层理,河道冲刷构造常见,层间以突变接触关系为主。

七克台组下段是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与灰色、深灰色砂岩互层,间夹碳质泥岩与煤层,砂岩分布稳定。

沉积微相的研究必须从岩芯分析入手,本次研究选择资料较齐全、测井曲线质量较好的温23井进行单井沉积微相的研究。根据区域岩相古地理环境、岩矿特征、沉积构造、岩石相类型、碎屑粒度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分析,将本区三间房组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各微相特征如下。

1.水下分流河道

辫状河道入湖后的水下延伸部分,由灰绿色、灰白色含砾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组成,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波状层理、递变层理及冲刷面。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呈箱形、钟形或指形。箱形曲线砂体厚度较大,自然电位自底到顶大体成直线或有微齿,幅度中—高,反映了渗透率较大且均匀,分选较好,颗粒基本为同一粒级。钟形曲线砂体厚度一般较大,曲线极大值在底部向上渐变,渗透性自下而上由大变小,粒径由粗变细,反映了沉积物的正韵律特征。指形曲线砂体厚度较小,一般为泥质沉积中所夹的薄层河道砂体(图9-6、图9-7、图9-8)。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以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为主,C-M图由PQ和QR段组成(图9-9)。砂体平面上呈条带状或分叉合并带状展布,延伸方向为南北向、南东向或南西向,剖面上呈透镜状或因河道摆动合并呈层状分布。

图9-6 河道箱形曲线特征

图9-7 河道钟形曲线特征

2.河口坝

水下分流河道因能量减弱,所携带砂质沉积物在河道末端堆积形成河口坝,岩性以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及波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呈箱形,自底至顶大体成直线或有微齿,砂体厚度较大,幅度中—高,沉积物常具有反韵律特征(图9-10)。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三段式,发育有跳跃、悬浮、滚动三个粒度总体,以跳跃总体为主要成分,C-M图发育PR段(图9-11)。砂体平面上呈椭圆形面状展布,长轴延伸方向与河道砂近于垂直,剖面上呈厚层或块状透镜形砂体。

图9-8 河道指状曲线特征

图9-9 水下分流河道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图9-10 河口坝箱形曲线特征

图9-11 河口坝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3.前缘席状砂

前缘席状砂为三角洲前缘受波浪作用影响的连片分布的砂体,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发育波状、板状及块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呈指形或漏斗形,砂体厚度较小,指形曲线一般为泥质沉积中所夹的薄层砂体,漏斗形曲线反映了沉积物的反韵律特征,自下而上渗透性由小变大,粒径由细变粗,曲线幅度向上变大(图9-12、图9-13)。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三段式,发育有跳跃、悬浮、滚动三个粒度总体,粒度分布的总体区间小于河口坝沉积,C-M图发育QR段(图9-14)。砂体平面上呈大面积连片状分布,长轴延伸方向与河道砂近于垂直,剖面上呈厚层或块状透镜砂体。

4.分流间湾

分流间湾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弱水动力条件下的细粒泥质沉积,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棕红色泥岩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呈基线或微齿化基线(图9-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