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偏振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线偏振光。式中,θ为入射偏振光偏振方向与检偏器偏振轴之间的夹角,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I发生周期性变化。椭圆偏振光的测量包括长、短轴之比及长、短轴方位的测定。 将起偏器P1转过20°角,调节硅光电池使透过P2的光全部进入硅光电池的接受孔内。转动检偏器P2找出最大电流的位置,并记下光电流的数值。

偏振光的应用遍及工农业、医学、国防等部门,利用偏振光装置的各种精密仪器,已为科研、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的检验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 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4) 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二、主要实验仪器

光具座,激光器,光电检流计,偏振片,半波片,1/4波片,光电转换装置,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钠光灯。

三、实验原理

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所以光波也是横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磁辐射同物质相互作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场,所以常以电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其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一种空间取向称为偏振,光的这种偏振现象是横波的特征。

根据偏振的概念,如果电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确定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亦称线偏振光;如果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其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或圆),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若电矢量的取向与大小都随时间作无规则变化,各个方向的取向率相同,称为自然光;若电矢量在某一确定方向上最强,且各向的电振动无固定位相关系,称为部分偏振光。

1. 获得偏振光的方法

(1) 非金属镜面的反射。当自然光从空气照射在折射率为n的非金属镜面(如玻璃、水等)上,反射光与折射光都将称为部分偏振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φ0时,镜面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直于入射面,这时入射角φ0称为布儒斯特角,也称起偏振角。由布儒斯特定律得:

tanφ0=n (10-1)

(2) 多层玻璃片的折射。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叠在一起的多层平行玻璃片上时,经过多次反射后透过的光就近似于线偏振光,其振动在入射面内。

(3) 晶体双折射产生的寻常光(o光) 和非常光(e光),均为线偏振光。用偏振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线偏振光。

2. 偏振光、波长片及其应用

(1) 偏振片。偏振片是利用某些有机化合物晶体的二向色性,将其深入透明塑料薄膜中,经定向拉制而成。它能吸收某一方向的振动的光,而透过与此垂直方向振动的光,由于在应用时起的作用不同而叫法不同,用来产生偏振光的偏振片叫作起偏器,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偏振片叫作检偏器。

根据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为:

I=I0cos2θ (10-2)

式中,θ为入射偏振光偏振方向与检偏器偏振轴之间的夹角,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I发生周期性变化。当θ=0°时,透射光强最大;当θ=90°时,透射光强为极小值(消光状态);当0° <θ<90°时,透射光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图10-1表示自然光透过起偏器和检偏器后的变化。

图10-1 自然光透过起偏器和检偏器后的变化

(2) 波长片。当线偏振光垂直射到光轴平行于表面的单轴晶片时,寻常光(o光) 和非常光(e光) 沿同一方向前进,但传播的速度不同。这两种偏振光通过晶片后,其相位差为:

其中,λ为入射偏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no和ne分别为晶片对o光和e光的折射率,L为晶片的厚度。

我们知道,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且有固定相位差的简谐振动,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如通过晶片后o光和e光的振动):

从两式中消去时间t,经三角运算后得到合成振动的方程式为:

由上式可知:

①当φ =Kπ (K =0,1,2,…) 时,为线偏振光;

②当φ=(K+)π (K=0,1,2,…)时,为正椭圆偏振光,在Ao=Ae时,为圆偏振光;

③当φ为其他值时,为椭圆偏振光。

在某一波长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于晶片的情况下,能使o光和e光产生相位差φ =(2K+1)π (相当于光程差为λ/2的奇数倍) 的晶片,称为对应于该单色光的1/2波片(λ/2波片);与此相似,能使o光和e光产生相位φ=(2K+)π(相当于光程差为λ/4的奇数倍)的晶片,称为对应于该单色光的1/4波片(λ/4波片)。本实验中所用λ/4波片是对632.8nm(He-Ne激光)而言的。

如图10-2所示,当振幅为A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λ/4波片上,振动方向与波片光轴成θ角时,由于o光和e光的振幅分别为Asinθ和Acosθ,所以通过λ/4波片后合成的偏振状态也随角度θ的变化而不同。

①当θ =0°时,获得振动方向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

②当θ =π/2时,获得振动方向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光;

③当θ=π/4时,Ae=Ao获得圆偏振光;

④当θ为其他值时,经过λ/4波片后为椭圆偏振光。

3. 椭圆偏振光的测量

椭圆偏振光的测量包括长、短轴之比及长、短轴方位的测定。如图10-3所示,当检偏器方位与椭圆长轴的夹角为φ时,透射光强为I=A21cos2φ+A22sin2φ。

当φ=Kπ (K=0,1,2,…)时,I=Imax=A21;

当φ=(2K+1) (K=0,1,2,…)时,I=Imin=A22

则椭圆长短轴之比为:

椭圆长轴的方位即为Imax的方位。

图10-2 线偏振光的分解

图10-3椭圆偏振光的分解

四、实验内容

1. 起偏与检偏鉴别自然光与偏振光

(1) 在光源至光屏的光路上插入起偏器P1,旋转P1,观察光屏上光斑强度的变化情况。

(2) 在起偏器P1后面再插入检偏器P2。固定P1的方位,旋转P2,旋转360°,观察光屏上光斑强度的变化情况,有几个消光位。

(3) 以硅光电池代替光屏接收P2出射的光束,旋转P2,每转过10°记录一次相应的光电流值,共转180°,在坐标纸上做出I0与cos2θ关系曲线。

2. 观察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1) 在起偏器P1后,插入测布儒斯特角装置,再在P1和装置之间插入一个带小孔的光屏。调节玻璃平板,使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重合,记下初始角φ1

(2) 一面转动玻璃平板,一面同时转动起偏器P1,使其透过方向在入射面内。反复调节直到反射光消失为止,此时记下玻璃平板的角度φ2,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算出布儒斯特角φ02-φ1

(3) 把玻璃平板固定在布儒斯特角的位置上,去掉起偏器P1,在反射光束中插入检偏器P2,转动P2,观察反射光的偏振状态。

3. 观察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1) 先使起偏器P1和检偏器P2的偏振轴垂直(即检偏器P2后的光屏上处于消光状态),在起偏器P1和检偏器P2之间插入λ/4波片,转动波片使P2后的光屏上仍处于消光状态。用硅光电池(及光电检流计组成的光电转换器) 取代光屏。

(2) 将起偏器P1转过20°角,调节硅光电池使透过P2的光全部进入硅光电池的接受孔内。转动检偏器P2找出最大电流的位置,并记下光电流的数值。重复测量3次,求平均值。

(3) 转动P1,使P1偏振方向与λ/4波片光轴夹角依次为30°、45°、60°、75°、90°值,在取上述每一个角度时,都将检偏器P2转动一周,观察从P2透出光的强度变化。

4. 考察平面偏振光通过1/2波片时的现象

(1) 按图10-4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元件,使起偏器P的振动面为垂直,检偏器A的振动面为水平(此时应观察到消光现象)。

图10-4 实验光路示意图

S.光源;P.起偏器;A.检偏器;C.1/2波片

(2) 在P、A之间插入1/2波片C,使C转动360°,能看到几次消光?解释这个现象。

(3) 将C转任意角度,这时消光现象被破坏,将A转动360°,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说明通过1/2波片后,光变为怎样的偏振状态?

(4) 仍使P、A处于正交,插入C,使消光,再将C转动15°,破坏其消光。转动A至消光位置,并记录A所转动的角度。

(5) 继续将C转15°(即总转动角为30°),记录A达到消光所转动总角度,依次使C总转角为45°、60°、75°、90°,记录A消光时所转的总角度,数据填入表10-1中。

五、数据处理

(1) 在坐标纸上描绘出I0与cos2θ关系曲线。

(2) 求出布儒斯特角φ02-φ1,并由式(10-1) 求出平板玻璃的相对折射率n。

(3) 由式(10-6) 求出20°时椭圆偏振光的长、短轴之比,并以理论值为准求出相对误差

(4) 在考察平面偏振光通过1/2波片时的现象时,数据填入表10-1中。

表10-1 1/2波片与检偏器转动角度记录表

从上面实验结果得出什么规律?怎样解释这一规律。

六、思考题

(1) 通过起偏和检偏的观测,你应当怎样鉴别自然光和偏振光?

(2) 玻璃平板在布儒斯特角的位置上时,反射光束是什么偏振光?它的振动是在平行于入射面内还是在垂直于入射面内?

(3) 当λ/4波片与P1的夹角为何值时产生圆偏振光?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