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计及其应用

统计及其应用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又可分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类。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凡是有数据存在的学科和领域都会用到统计学。在此之前,统计活动在中国始终处于有“实”无“名”的状态。1930年,中国统计学社成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统计学术族群的形成。

无论从事生产、科研或社会活动,人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数据。你需要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帮助你作出决策。例如,人们在购买住房、股市交易、假日旅游和求学求职等方面的许多决策都需要依靠有关的统计信息;企业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有效管理也离不开准确的统计信息。

1.1.1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提供了一套数据搜集、处理、分析、解释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数据搜集就是取得统计数据。数据处理是将数据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数据分析则是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研究数据,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而得出结论。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数据汇总与分析得出数据的特征等内容。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又可分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类。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所关心的总体特征,假设检验则利用样本信息判断检验总体的某个假设是否成立。例如,要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特征,不可能对每个人的特征一一进行测量;对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往往是破坏性的,也不可能对每个产品进行检验。这就需要抽取样本个体进行测量,根据获得的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这就是推断统计要解决的问题。

1.1.2 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凡是有数据存在的学科和领域都会用到统计学。统计学与各领域学科交叉形成了许多交叉性质的学科,如卫生统计学、气象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环境统计学、工程统计学、空间统计学和人口统计学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统计学非常有用,但单纯依靠统计学并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需要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实际问题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在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应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对统计分析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满意的结论。

专栏

中国的统计学是在20世纪前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统计活动在中国始终处于有“实”无“名”的状态。在考察我国统计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的演变模式: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统计活动的国家之一,统计实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尚书・禹贡》中的九州表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最早的统计史料,即为古代国势调查的肇端;另一方面,尽管历代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少朴素的统计观点,应用了多种多样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但是,中国本土的统计思想自先秦以后却发展缓慢,从古代到近代,始终未能够形成一个专门的知识系统。

19世纪末,西学东渐,近代科学被引入中国。1896年,华蘅芳与英国学者丁・弗勒合译的第一部中文版概率论著作《决疑数学》译成刊行,揭开了统计学在中国传播的序幕。随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和日本的统计理论著作相继被译成中文。1930年,中国统计学社成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统计学术族群的形成。

资料来源:马骏.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变革与发展.经济问题探索,1997(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