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可以“计算”未来

数据可以“计算”未来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思维就是领导者依据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来建立判断和推理分析的思维。辩证思维的特点就在于把握数据的相关性,进而挖掘数据背后的知识和规律。但是,“毫无预警”四个字的背后藏匿着“数据管理”的隐忧。在阿里巴巴的实时数据监控中心,大厅正中的电子屏幕,有一个实时的数据图示,屏幕上显示“淘宝交易实时区域动态”“中小企业实时洽谈贸易分布图”及“淘宝消费者价格指数”等图像和数据。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

数据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事实”,而理性则是在“事实”基础上的符合实际的思考,它表现为人类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控制力。

理性素养包括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逻辑地、科学地认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理性行为能力则是一种在理性思维指导下的选择和操作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行为能力作为理性素养的一体两面,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理性素养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之一。

管理的思维活动方式大体上有三类,即经验思维、规则思维以及数据思维。

经验思维就是领导者依据自己感受到的经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来比较、判断事物,然后按成功的经验记忆进行决策。这种思维在一个信息比较封闭的社会来说,一般是比较适用的。

规则思维就是领导者按规定的程序、制度、原则进行决策的思维,这些程序、制度、原则是从以往的经验中归纳出来,并经过总结、提炼为理论的原理或原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做法。这种思维方式容易使领导者机械搬用程序、制度、原则,而忽视事物的发展变化。

数据思维就是领导者依据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来建立判断和推理分析的思维。辩证思维的特点就在于把握数据的相关性,进而挖掘数据背后的知识和规律。这种思维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来研究事物,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数据之间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在领导决策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数据理性”。

2012年,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题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世行行长佐利克一向对中国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是基于这份权威的报告,他也不得不表示: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中国将有可能面临毫无预警的经济崩溃。佐利克这句话中的“毫无预警”四个字,值得我们深思。虽然,西方的所谓中国崩溃论,常常低估了中国形势的复杂以及中国在处理自身事务方面的弹性与智慧。但是,“毫无预警”四个字的背后藏匿着“数据管理”的隐忧。

“数据管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数据思维、理性思维,它体现的是减少不确定性而使得各种经济活动更具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从而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有着细致、及时、客观和精确的把握。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经济,如果缺乏足够信息和知识,市场将面临相当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产生大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市场经济主体,都可以将这些海量浩繁、纷杂无序的大数据导入预定的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化重构,从而识别、筛选、梳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规律性和趋势性变化,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宏观决策的精准度和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不但互联网技术成为改变时间分配的强大力量,而且,大数据又为我们创造了自动预警和预先介入经济自身修补功能,其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因非预见性的经济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市场经济发展史来看,由于对数据的漠视,使得人类把握市场非理性行为背后的知识和规律的手段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时,经济危机则无情的摧毁整个社会,其原因就是没有数据支撑的分析机制和决策机制,也就是说,没有数据模型分析基础上的纠偏机制。

2008年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发展成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实体经济危机。

“次贷危机”,有的美国经济学家将它定义为“说谎人的贷款”,而在这些交易中,银行和金融机构充当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按美国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的话说,“人们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头寸(款项),甚至在实际上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子,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它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严重信用危机,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冲击。

“次贷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商品的出口。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从2008年上半年出口额看,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这是“事后”的报表数字,时间点也大大的滞后。

然而,阿里巴巴则在半年前就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询盘数据的变化和海量交易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进而推断出世界经济的走势,提前预测了这场金融危机,这个时间差为8~9个月的时间。

在阿里巴巴的实时数据监控中心,大厅正中的电子屏幕,有一个实时的数据图示,屏幕上显示“淘宝交易实时区域动态”“中小企业实时洽谈贸易分布图”及“淘宝消费者价格指数”等图像和数据。显示屏正中,一个滚动的地球图像,实时显示着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在“阿里巴巴”进行购销的情况。从这张图就能看到全球的销售态势,并可以动态显示全球经济波动的曲线。

2008年,使用阿里巴巴进行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有5000多万家,其中有国内3700多万中小企业和个体户通过阿里巴巴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国外的客户有1200多万家。由于贸易全球化的影响,网上交易不断扩大,每天有130万海外买家访问阿里巴巴国际网站并进行线上交易,每天买家的人数相当于20个广交会。正是因为这些数据曲线的变化,使阿里巴巴提前8~9个月预测到金融危机。2008年年初,阿里巴巴的数据专家们(数据委员会和首席数据执行官,此外,在阿里的大数据团队中,还有决策分析师、业务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开发师、基于数据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底层平台工程师等)突然发现整个询盘数急剧下滑,欧美对中国采购指数在下降。他们从询盘数据的变化和中国与欧美贸易量推断出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并且,在2008年7月21日将这一判断通过网络告知了阿里巴巴的客户,使很多中小企业得以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策略,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它使阿里巴巴掌握了中国内贸和外贸很大部分的数据,2011年在“淘宝网”上有2亿消费者,每天登录“淘宝网”上想来买东西的人就有4300多万人,完成500多万笔交易。其中,不仅有业务数据(交易行为数据),而且,还有过程数据(如一个买家在某个页面上停留了多久等)。这些关联数据和数据脉络拼凑了庞大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生态链。它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个人消费,特别是企业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数据库。如果,这些数据转化为决策的话,政府不但可以掌握制造业和消费者的数据,而且,企业也可以掌握消费者的数据,消费者还可以掌握企业的数据,真正实现数据共享,为政府、企业、消费者决策提供参考。另外,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实时数据图示可以显示线上3700多万中国的中小企业商品交易的动态,既可以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也可以对全球经济波动进行分析、监控。

另外,美国总统大选也引起了阿里巴巴数据分析师的注意,并做出了选情判断。从2016年2月1日(初选开始)到特朗普成为共和党唯一候选人,在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网页上搜索发现,各式各样的印有特朗普的T恤衫销量不断攀升。不仅如此,这些买家还发表留言,表示支持特朗普。而有关希拉里的T恤衫网上的销量就比特朗普少了许多。尤其是整个竞选期间,特朗普在全球速卖通上的搜索次数及周边产品的销量都远远地超出了希拉里。从相关产品的网页来看,特朗普也是遥遥领先,与特朗普相关的产品有11页,反观希拉里相关的产品只有短短3页。

除了T恤衫之外,面具是西方国家选民的标准“配饰”。一些“粉丝”都会头戴面具上街游行以表达对自己对某一参选人的支持。面具的采购商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国外大的贸易商、批发商,而这些贸易商的采购需求大多直接来自于当地政府、党派和财团和一些有组织的粉丝团。所以从某种程度看,订单数量体现了党派、财团和一些有组织的粉丝团对不同候选人的支持倾向。

数据是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方向之一。其实,“阿里未来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公司”,电商越来越离不开数据,金融的核心也是数据。网民每天在阿里巴巴的“淘宝网”上淘宝,而阿里巴巴却在“淘数据”。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日成交额、访问用户数等数据统计之后放入报表,为决策层提供关联数据。2003年的“淘宝”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购物平台,甚至还有人预言它会在18个月内夭折。然而,此时的“淘宝”已不再是一个卖家挂货、买家购物的平台,它现在关注的是数据产生的价值,它的数据视野已走向全球。“淘数据”已经实现了从数据运营到运营数据的转型。当时,马云就曾敏锐地发现,“数据非常重要,未来的世界是数据的世界”。

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挖掘“关联”,而且,数据可以“计算”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