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论文宜一气呵成

写论文宜一气呵成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先生曾经对夫人许广平说:“写小说是不能够休息的。过了一夜,那个创造的人脾气也许会两样。”写文艺作品的作家如此,科研人员在写科研论文时更是如此。爱因斯坦酝酿狭义相对论时,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想吃。爱因斯坦连续工作两个星期,脑细胞被长期地“熬煎”着,终于将物理想清楚。一气呵成的论文,其笔势易淋漓,不见堆垛之迹;其文脉也顺畅,如白云在空。

鲁迅先生曾经对夫人许广平说:“写小说是不能够休息的。过了一夜,那个创造的人脾气也许会两样。”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折呢?我以为这与作者的瞬时情绪有关,当一个作家休息时间过长后,原来活跃着的脑细胞可能激发不到原先的状态了。

写文艺作品的作家如此,科研人员在写科研论文时更是如此。爱因斯坦酝酿狭义相对论时,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他的夫人以为他病了,就问他哪儿不舒服。“亲爱的,”他说,“我有一个惊人的想法。”喝了点咖啡,他就走到钢琴前开始弹琴,不时地记下一些什么。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上楼回书房,并关照夫人说,别让来人打扰他。此后,他在楼上待了两个星期,只是在黄昏时出去散一会儿步,活动活动,然后又回到书房工作。每天吃的饭菜,都由他的夫人送上楼。有一天,他终于从书房里走下来,面色很苍白。“喏,就是这个。”他对夫人说,一面疲惫地把两张纸放在桌上——那就是他提出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连续工作两个星期,脑细胞被长期地“熬煎”着,终于将物理想清楚。这是所有科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焚膏继晷的真实写照,正所谓“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如果中途休息时间过长,脑细胞已经返回到“真空”状态,即脑子空空如也了,就必须花时间再回忆,把脑细胞激发到上次停下来的境地,那是多么的事倍功半啊!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处理疑难问题时,好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脑子歇息不下来,保持于“激发态”,直到问题明朗后,才能香香地补个觉。

一气呵成的论文,其笔势易淋漓,不见堆垛之迹;其文脉也顺畅,如白云在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