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服从党的教育方针,确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仅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是明确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原则依据。

第一节 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在一定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后在各方面发展应达到的程度。制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一、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服从党的教育方针,确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普通中学的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仍然是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仍然是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对中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就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第三学段)的培养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自主、合作、惜时、守信、勤奋等良好的品德和个人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学习自理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常识,具有明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而就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如何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人们从中学生所应具有的素质出发,提出了如下的培养目标:政治方向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团结协作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社会责任感、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又具有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学习与表达交流,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理科实验操作技能,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学习兴趣,能自觉学习。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体魄健康,具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心理素质良好,人格健全,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观念,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个性特长。

纵观初中、高中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的培养目标,都体现了对培养对象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要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要符合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学数学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不仅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数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利用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同时,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是明确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原则依据。在研究具体课程目标时,如何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如何贯彻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应充分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进行。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的抽象性,二是它的精确性,三是它的应用的极其广泛性。

数学的抽象性是我们在中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的。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直线也是一个抽象概念,全部数学概念都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自然数的概念、点线面的概念都属于原始的数学概念。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又形成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变数、函数、微分、积分、n维空间这样一些抽象程度越来越高的概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抽象度更高的概念,又都有非常现实的背景。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抽象性这一特性。因而数学除了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以外,其抽象的特点还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数学的抽象中只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的形式而割舍了其他内容;第二,数学的抽象是一级一级逐步提高的,它们所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越了其他学科中的一般抽象;第三,数学本身几乎完全周旋于抽象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圈子之中。自然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常常借助于实验,而数学家证明定理,则只要借助于推理和计算。这就是说,不仅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数学的方法也是抽象的。

数学的精确性表现在数学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无疑和无可争辩性。在数学中,每一个数学定理,只有其正确性经过严格的逻辑证明后才能确认。例如,即使有人精确地测量了上千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发现它们分别都是相等的,但仍然不能算是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结论的证明,而只有当他从任意一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出发,运用演绎推理,逻辑地得出“两底角相等”这一结论时,才能称它是一个几何定理。

当然,数学的严格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发展着的,这主要是体现了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数学的抽象性和精确性,使得学习数学对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具有独到的作用。数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其抽象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使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类比、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应是中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也是其特点之一。在人类的全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凡涉及到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问题,无不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里,数学已广泛地渗透到物质世界的各个领域,成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数学是中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应通过这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代数、几何、平面三角、平面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初步、微积分初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于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而在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数学是抽象的,但却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和丰富的辩证性质,是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虽然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都是抽象的,但它们都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对象的数和形两方面的抽象,是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的思想材料。数学发展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数学内容中充满着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对应、函数、无限等都充满着辩证因素。数学概念的发生、深化、发展,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着概念内部的矛盾运动。数学的各种规律是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其基本的思想方法都和某个哲学范畴或某对基本矛盾相联系。另外,数学教学中分析不同数学内容和数学问题的共性以及分析同类问题的差异性,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等都决定了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不同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确定中学数学教育课程目标时,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这就是说,在确定中学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到课程目标中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深度、广度,使之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青少年时期,个体心理发展要经历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在初中阶段,第二次在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思维基本特点:学生的思维已进入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也就是由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大多数学生应在初中阶段完成这种过渡。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等品质方面,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有着显著变化。如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进入了世界观形成时期,开始对人生进行思考,但不能把少年的思维水平估计过高,因为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很有限,考虑问题的方法还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高中阶段思维的基本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有新的发展,表现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由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高中学生往往喜欢比较系统的理论论证,在思考中追求一定的理论高度。对事物因果规律的探求越来越感兴趣。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等进一步增强。这一阶段的青年,不仅是学习的最佳年华,也是开始创造发明的年龄。

把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意识。也就是说,从学生进入初中时候起就要使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随着数学内容的增加和学生逐渐成熟,应该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深化提高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观,使他们的智力、创造力得到最佳发挥。

例如,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们适合学习论证几何,但仍然应该由直观的经验几何来引入,而不宜直接介绍严格的希尔伯特公理化体系。在开始接触点、线、面这样一些几何原始概念时,需要采用直观的叙述。就是到了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时,也往往需要由直观几何来引入,这样可以使他们对几何基本元素的度量关系、位置关系更加清晰。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学习平面几何概念,并形成严密的演绎体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不断的训练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需常常使用一些直观教具,通过对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对几何体的大小、位置及相互关系形成鲜明的表象,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又如,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接受的可能,中学生应学习一些概率统计知识,但根据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只能介绍一些有关概率和统计的初步知识,而不应追求数学上的严格与完整。因此,对一些概念,如概率、总体、样本等概念,由于高中生难以严格地说清楚,所以只要描述即可。概率教学主要是培养随机观念,弄清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是用概率和分布来刻画的,会用随机观点处理随机现象,知道统计结果是概率地呈现的,可能有误差。这样,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确定性和随机性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区别。

在思想教育方面,要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方法的形成、数学思想的孕育与发展过程中,不仅充满了正确的认识与不正确的认识之间的相互斗争,而且充满了人类认识中形成的高级智慧成果.运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他们得到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是数学课程目标中思想教育的主要因素。

在情感、意志、道德行为、科学习惯等方面,应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确、简练、整洁、守时、坚韧不拔的科学品格。在思想方面,应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借助涉及中国数学史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光辉文化遗产,了解我们民族的智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借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例子,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他们的公民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受到良好的学习目的教育。

总之,在制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会偏深、偏高。同时,又要尽量满足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使得他们能得到充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