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归意识的培养

化归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转化,逐步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来问题最终获解,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法。经常运用此法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称为化归意识。②阐述一种表示的等价表示方法。通过解题学习解题,是提高化归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述错误,引导学生查找错误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三节 化归意识的培养

把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的转化,逐步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来问题最终获解,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法。经常运用此法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称为化归意识。

一、联系与转化——实现化归的条件

数学对象常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是实现转化的条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从未知向已知转化;从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从复杂向简单转化。只要找出了联系,就确定了转化的可能性,只要找到转化的途径,则问题解决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1.中学数学的转化思想内涵丰富

转化,是一系列数学思想的总称,在中学数学范围内,转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1)换元思想

通过换元法,可实现从超越方程向代数方程转化,从无理方程向有理方程转化,从复合函数向简单函数转化。

(2)参数思想

通过设立适当的参数,可把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利用参数,可以刻画事物的变化状态,揭示变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降维思想

通过截面,可把三维问题降低为二维问题。类似的思想还表现为在解方程时,从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转化,把多元函数问题转化为一元函数问题,把倍角三角函数转化为单角三角函数,把多重积分变成单变量定积分,等等。

(4)坐标思想

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借助于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有关代数或函数问题。

(5)建模思想

通过问题的特定信息,确定某种特定的映射关系,从而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予以解决。

综上所述,转化是一系列数学思想的总称,并且含有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

2.转化是中学数学内、外联系的体现

数学中大量的公式、定理,揭示了所研究的数学对象间的关系。数学也以其形式化的语言,描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的有关规律,这就为把其他学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为不同领域的数学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创设了有利条件。

用数学方法探讨物理、化学、生物、教育和工程技术问题,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体现。同样,数学内部的联系和转化是十分普遍的。

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在转化思想指导下得到高层次的统一,加减法在代数和的意义下统一为加法,乘除法在积的意义下统一为乘法,通过指数概念的扩充,可把根式的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统一为幂的指数的加、乘运算,利用复数的指数形式,可以把复数的乘、除、乘方运算,转化为幂的运算,等等。

事实上,中学数学每章、每节乃至每个课时的教学,都离不开转化。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转化的目的,弄清转化的意义,寻找转化的条件,就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学生的化归意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3.把握联系,打好化归的坚实基础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寻找联系、探索途径的过程,而且解决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途径和思路。熟悉数学的各种联系,能给运用化归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探索不同数学课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学生应该能够:

①识别同一概念的等价表示,例如“直线l⊥平面M”与“直线l垂直于平面M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是等价的。

②阐述一种表示的等价表示方法。例如,一个复数,可以用代数形式a+bi表示,可以用三角形式r(cosθ+isinθ)表示,可以用向量形式表示,还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等等。

③应用和评价数学课题之间的联系,例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就和一笔画投递路线问题有紧密联系。

④应用和评价数学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同一实际问题或同一数学概念的不同表示法之间找到联系。如果学生能应用这些联系实现转化,那么,他们就会同时获得得强有力的、灵活的解题工具,并能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和谐与优美。

二、学会联想与想象,寻找化归的通途

当遇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有些学生只会根据题意进行一些肤浅的变换,有时在原地兜兜转转,显得漫无目的;有时越走越远,甚至走进死胡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解题方向不明,陷入变换的盲目性。

1.定向化是化归的基本策略

数学中的转化是多样的,一般地说,在解决问题时,要向题设要求的方向,即求证或求解的方向转化,也常常会向适应于个人认识水平的方向转化。事实上,数学所研究的转化,往往是从高级到低级,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向简单转化,并把新的认知问题转化为某个原有的认知问题。

例如,通过作辅助线,可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通过分离虚部和实部,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借助于对数与指数的深刻联系,把对数问题转化为指数问题予以解决,等等。

有时,为了问题解决的需要,数学问题也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如由低维化为高维,由简单化为复杂,由特殊化为一般,等等。总之,转化的方向要视解题目标而确定。

2.联想能展开化归的通途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从已知条件向求证(解)结果寻求联系的过程,并力求找出由条件到结果之间的推理链,由于数学的联系纵横交错,故推理链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唯一的。因而造成了解题途径的多样性,也造成了一些歧异,无效的支叉路径。

通过联想,能不断调动解题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联系。从中选择有效的联系,达到化归的目的。

3.想象有助于突破化归的难点

尽管数学中存在诸多的联系,但要从中抽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联系,有时并非易事。如能根据题目条件,对原有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适当的选择,变换、重组,通过适当合理的想象,构造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模型,如构造图形、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数列、构靠反例,等等,这样,原有问题转化为一个新的,具体的问题,并使解题者有能力予以解决。

三、从特殊化入手,获取化归的启示

当某个问题不易获解时,我们可以转而研究相对较为容易解决的特殊情况。通过特殊化,我们容易猜测有待寻找的结论;通过特殊化,也容易探索解题的思路与方向。例如,寻求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我们可以从对某些特殊点的探索开始,从而寻找符合条件的动点所满足的某些规律性。这是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特殊化有助于寻找一般性结论

考虑尚待研究的对象的一些简单特例,这些特例的性质较容易寻找,而这些性质,也许就是原问题要寻找的一般性结论。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有时就是这个道理。

2.特殊化有助于寻求解题思路

有些问题,情景较复杂,造成计算量大,或要考虑的情况较多。此时可退到特殊、简单的情况,从特殊情况中寻求解答方法,再回到原问题中求解,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3.利用特殊结构,引起特殊联想

在教学中,有时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对象的某些特殊方面,由特殊结构引起特殊联想,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4.先找一般规律,再解特殊问题

img30

已知上式有1999条水平分数线,问x2+x>1是否成立?

分析:本题宜从一般情况入手,寻找一般规律,再解决题设的特殊问题。

解:令xn表示有n条水平分数线的,形如x的分数,则有一般的递推关系

img31

易求得img32

   img33

记yn=xn2-xn,我们研究yn+1-1和yn-1的关系。

img34

根据以上特例,我们猜测:

当n为奇数时,yn<1;当n为偶时,yn>1。当猜测成立时,我们回到上面的特殊情况,即有y1999<1,从而有1999条水平分数线时,x2+x>1不成立。具体证明请读者自证。

四、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提高化归能力

通过解题学习解题,是提高化归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演练、感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如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整为零,化曲为直,以形论数,以数论形,等等,在遇到新的问题情景时,能以有效的思维策略,去探索转化的途径。

在化归过程中,学生由于思维的片面性,或由于原有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产生诸多错误,或以特殊代替一般,或者忽视特殊情况,或者忘记重要的定理公式,或者产生概念的混淆,等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述错误,引导学生查找错误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下简要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常见错误,以供防错纠错参考。

1.基础不牢,思路受阻

问题解决的思路,可以比喻为一条推理链,其中每个环节联系着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如果其中一个环节的相关知识(或方法)在解题者的头脑中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则称为知识(或方法)遗忘,只有调动记忆,把所需的知识(或方法)检索出来,解题过程才能继续进行。

即使解题者具备所需要的知识,但是,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景,有时在某一环节上未能找到条件和所求的联系,因而思维过程未能按预想方向进行,或因化归变形不当,使解题过程陷入复杂局面,这就称为思路受阻。

无论知识遗忘或者思路受阻,都是解题者知识不牢,方法不熟练的表现,因此,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解题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2.审题不周,遗漏信息

正确理解题意,全面掌握已知条件和设问要求,是问题解决的奠基性工作,然而,不少学生由于审题不周,或忽视部分条件。或误解题意,致使后面所做的化归工作成为无效劳动。

2.概念不清,判断失真

数学是由众多概念、定理构成的网络体系,已知的概念和定理是推理的根据,化归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概念、定理未弄清楚,必然导致判断、推理或计算的错误,从而使所进行的化归也失去意义。

3.分类不当,顾此失彼

有些概念需要分类定义,有些问题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情况辨别不清,忽视恰当分类,必然造成顾此失彼,从而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4.忽视范围,换元失效

换元法是化归的具体方法之一,在研究方程、函数时广泛使用。学生在使用换元法解决有关问题时,如果不注意所换字母范围的变化,将会造成换元的失效。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化归,纠正类似上述所指出的错误,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认真审题,全面收集解题信息;

②重视分类,注意等价转化;

③正确处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