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维预报地震

分维预报地震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8.9级大地震,前震53次,分维降至0.36,余震186次,分维回升到0.51,与此结论一致。之后分维起伏不断,相继发生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以及其他几次地震后才又渐渐升高。可见,把地震分维下降的特点作为大地震前兆,为预报地震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参考方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和事实依据的。

分维预报地震

分形理论有用吗?当然有用,自从分形理论诞生那一天起,它就和应用研究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应用极广。从大分子到宇宙星系,从人体到各种生物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凡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都可以计算其分维,从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加以应用。下面只举出一二示范性的例子。

地震是一种由于地球内部不稳定能量积累的突然爆发,而引起地壳断裂的现象,它经常发生,但不规则。一次大地震前后还要相继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前震和余震)。地震活动区大小地震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断裂地层的形状及记录的波形都具有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特征。有人对美国南加州1932—1972年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地震的分维与地震中的某个可测量有关,而且一次大地震之前,往往有分维数下降的特点。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8.9级大地震,前震53次,分维降至0.36,余震186次,分维回升到0.51,与此结论一致。我国华北地区70—80年代地震分维的变化(见图6-15)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图上看出,1973年前这一带的地震分维处于较高水平,达0.35左右;1974年急剧降到低谷,只有0.18左右,不久于1975年2月4日发生海城7.3级地震。之后分维起伏不断,相继发生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以及其他几次地震后才又渐渐升高。可见,把地震分维下降的特点作为大地震前兆,为预报地震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参考方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和事实依据的。

img147

图6-15 地震分维变化

分形结构一般都具有占空间小而面积或长度大的特点,即空间利用率高。人体及动物的血管和肺等组织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血管主动脉到毛细管,分枝再分枝,遍及全身,以至血液能达到每个细胞,但所占空间却不超过全身的5%。为了吸收氧的能力足够强,人肺的表面积比一个网球场的面积还大,但体积压缩得很小,只有分形肺才能做到这一点。树木为了捕捉阳光、抵抗风害,也要长成分形的枝和分形的叶。理论生物学家现在认为,分形可能是生物发育、成形的普遍的根本规律,研究分形花样如何在RNA、DNA上编码,应该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的一大问题来研究。

大自然如此复杂是怎样演化的?从曼德布罗特的分形观点来看,其机制非常简单,就是反复分枝。每次分枝无需特殊指令,某些指令反复运用罢了。

※ ※ ※ ※ ※ ※ ※

寄语:

分形美,混沌美,只要是科学真理都是美,因为它体现的是宇宙绝妙的自然美。它撩拨人心,为之冲动、为之陶醉、为之倾倒、为之追求。如果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留意培养自己的科学审美情操,你就有了兴趣、有了勇气、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有了时间、有了方法。试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