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处理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心中有数,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实验报告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水平,是实验评分的重要依据。这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是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专门机构提供的数据,如公认的手册上的数据作为真实值。有效数字是指在科学实验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第1章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必需的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化学实验突破了原四大化学实验分科设课的界限,使之融合为一体。按照制备、结构、性能的基本关系和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需要重新组织实验课教学。本课程以内含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化学实验作为素质教育的媒体,通过实验教学过程达到以下目的。

(1)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拟化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培养学生以化学实验为工具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用文字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2.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和教科书,弄清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基本原理、实验内容、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认真独立完成实验,要做到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如实记录。对于设计性实验,审题要准确,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实验方案要合理可靠,以达到预期目的。

(3)认真及时写好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措施。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整洁,结论明确,文字简练。

1.2 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要达到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1.预习

实验课要求学生既要动手做实验,又要动脑筋思考问题,因此实验前必须要做好预习。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心中有数,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预习时应做到: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参考教材、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掌握本实验的预备知识、实验关键点,了解实验内容、步骤、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写出简明扼要的预习报告后方能进行实验。

2.认真实验

我们现在虽然不是化学家,但应学习他们那种为解决一个化学问题而进行实验研究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做化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实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做好详细的记录。

(2)如果发现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合,应首先尊重实验事实,并认真分析和检查其原因,还可以做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来核对,必要时应多次重复进行验证,从中得到有益的结论。

(3)实验过程中应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可请教师指点。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肃静,遵守规则,注意安全,整洁节约。

设计新实验和做规定以外的实验时,应先经指导教师允许。实验完毕后洗净仪器,整理药品及实验台。

3.独立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总结实验进行的情况、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整理归纳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是把直接和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思维阶段的必要一步。通过实验报告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水平,是实验评分的重要依据。实验者必须严肃、认真、如实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尽量用表格、框图、符号等形式,清晰、明了地表示)、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表达实验现象要正确、全面,数据记录要规范、完整,决不允许主观臆造,弄虚作假)、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与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若有数据计算,务必将所依据的公式和主要数据表达清楚)、问题与讨论(针对本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体会;也可以对实验方法、检测手段、合成路线、实验内容等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训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3 实验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与表示方法

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仪器对一些物理量进行测量,常见的测量方法可归纳为直接测量(如用温度计测定反应温度,用量筒量出某液体体积等)和间接测量(如平衡常数测定、滴定分析等)两类。实验证明,由于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操作人员之间的差异,任何测量都无法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或者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靠性。这种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就是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要有目的地拟定实验方案,选择一定准确度的仪器和适当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并寻求被研究变量间的规律,以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为了减少误差,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

(1)准确度和误差。

准确度是指某一测量值或一组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误差来表征。误差越小,说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严格说来,“真实值”是无法测知的。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专门机构提供的数据,如公认的手册上的数据作为真实值。

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一般用E表示。

绝对误差(E)=测量值-真实值

绝对误差只能显示误差变化的范围,不能确切地表示测量的准确度。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表示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百分数表示。

(2)精密度和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几次平行测量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一般用偏差来衡量,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单次测量结果与多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称为绝对偏差,即

绝对偏差=单次测量值-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绝对偏差与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比为相对偏差,即

精密度是在无法求得准确度时,从重现性角度来表达实验结果的量。偏差越大,表示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越低。显然,测量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低,其准确度也不会高。因此,要求准确度高,精密度也一定要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3)误差的分类。

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可测误差)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原因造成的,如测定方法不够完善,仪器不够精确,试剂不够纯或操作者本人的因素等。这种误差的大小、正负有一定规律,重复测量时会重复出现,无法相互抵消,但可被认知并设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是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产生的直接原因往往难于发现和控制,例如,测量过程中压力、温度及仪器中某些活动部件的微小变化,机械振动及磁场的干扰等。因此,产生的偶然误差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但其完全服从统计规律,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和消除。

2.有效数字与计算规则

记录实验结果时,如何做到既合理又能反映实验误差的大小,这就需要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1)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指在科学实验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在有效数字中,除最后一位数是“可疑数字”(也是有效的)外,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有效数字与数学上的数字含义不同,它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还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以及所用仪器的精密度。例如,某物质在只可称量至0.1g的托盘天平上称得质量为3.6g,有效数字为两位,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1g,相对误差为±3%;若用可称量至0.0001g的天平称量,称得质量为3.6015g,此时,其有效数字为5位,绝对误差为±0.0001g,相对误差为±0.003%。说明所用天平的精密度差别很大。

所以,记录数据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必须与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精密度相一致,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否则,就会夸大了误差,降低了精密度。例如,将称得的质量3.6015g记为3.61g,则相对误差扩大为0.3%。

有效数字的位数,举例说明如下:0.03、3×104为1位;36、0.0060为2位;0.0382、1.98×10-12为3位;0.1000、10.89%为4位;1.0008、32537为5位。

可以看出,“0”在数字中间或末位是有效数字,而在数字前仅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对于很小或很大的数字,采用指数法表示更为合理,而“10n”不包括在有效数字中。

对数值有效数字的位数仅由小数部分的位数决定,首数(整数部分)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运算时,对数小数部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相应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2)运算规则。

①加减运算。进行加减运算时,先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基准,将其他数据按“四舍六入五留双”的原则修约多余数字后,再相加减。如:

②乘除运算。进行乘除运算时,同样先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基准进行修约,再乘除。注意10的方次不影响有效数字的位数。如:

0.07826×12.0÷6.782

以12.0为基准修约后为

0.0783×12.0÷6.78=0.138

运算过程中,若遇到常数(如π、e、R及手册上查到的常数等)可按需要取适当的位数;一些乘除因子应视为有足够多的有效数字,不必修约,直接进行计算即可。

3.实验数据的处理

取得实验数据后,应进行整理、归纳,并以简明的方法表达实验结果,通常有列表法、图解法和解析法(方程式法)三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以下只介绍前两种方法。

(1)列表法。

将一组实验数据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按一定形式和顺序一一对应列成表格,这种表达方式称为列表法。此法简单、直观,不引入处理误差。实验的原始数据一般采用列表法记录。列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数据表应包括表的序号、名称、实验条件说明及数据来源。

②表格中每一变量占一行。每一横行或纵行应标明名称和单位,并尽可能用符号表示,如V(mL)、p(kPa)、t(℃)等。每行中的数据应尽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一般为纯数。

③数据应以规律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最好等间隔。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取舍适当,位数和小数点一一对齐,数值为零时应记为“0”,空缺时应记作“—”。

(2)图解法。

作图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各个数据连续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如极大、极小、转折点等特征,进而求得内插值、外推值、切线的斜率以及掌握周期性变化等。

为了能将实验数据正确地用图形表示出来,需注意以下作图要点。

①图纸和坐标。坐标纸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纸,有时也用半对数坐标纸或全对数坐标纸。习惯以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坐标轴应注明该轴代表的变量的名称及单位,如T(K)、c(mol·L-1)等。选择合理的比例尺,使各数值的准确度与实验测量的准确度相当。坐标分度应便于从图上读出任一点的坐标值,且能表示测量的有效数字,每格所代替的值以1、2、5、10等为好,切忌采用3、7、9或小数,坐标起点可以不为0。

②点和线的绘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绘于图上成为点,可用○、×、△、□等符号表示,一张图上若有数组不同的测量值,应以不同符号表示,并加以注明。用直尺或曲线尺将各点连成光滑的线,一般不必要求通过图上所有的点,应力求使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确切地说,应使各点与曲线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

每图应有简明的标题,并注明取得数据的主要实验条件及实验日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可利用各种绘图软件作图,作图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

1.4 化学实验室规则和事故处理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室安全,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工作规则和安全守则,懂得常见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

1.实验室工作规则

(1)在实验室操作的人员必须遵守纪律,保持肃静,集中思想,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如实记录。

(2)爱护国家财物,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若损坏了仪器、设备,要向教师报告,填写报损单后按规定手续到实验室换取新仪器。

(3)精密仪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4)药品应按规定的量取用,已取出的试剂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带入杂质。取用药品的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以保证试剂的纯度和浓度。取用药品后应立即盖上瓶盖,以免放错瓶塞,污染药品。

(5)实验前要检查所需仪器是否齐全,有无破损,以便及时补齐、更换。实验中要保证器皿清洁,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实验后仪器、药品要放回原处。

(6)废弃的固体、纸、玻璃碴、火柴梗等应倒入废品篮内;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桶,不得倒入水槽后流入下水道,剧毒废液要统一处理;未反应完的金属洗净后可回收。

(7)实验完后由学生轮流打扫实验室,检查水、电、气安全,关好门窗。

(8)实验室一切物品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2.实验室安全守则

化学实验中使用水、电、气和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的药品,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果使用不当会给国家财产和个人造成危害。凡在实验室操作的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遵守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安全操作的自觉性,绝不可以麻痹大意,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以免事故的发生。

(1)易燃的试剂如乙醚乙醇丙酮、苯等,使用时应远离火源,用完后立即塞紧瓶塞。

(2)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添加酒精时要先熄灭火焰,待稍冷后再加,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罩住。加热、浓缩液体时试管口要朝向无人处并防止液体冲出容器。

(3)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气体的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嗅气体的气味时只能用手轻轻地扇动空气,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4)使用有毒试剂如铬盐、钡盐、砷化物、汞及其化合物、氰化物等,要严格防止其进入口内和伤口内,废液严禁排入下水道。

(5)浓酸、碱液不能溅在皮肤或衣物上,尤其是不能溅入眼里。稀释它们的溶液时应将浓溶液倒入稀释剂中,并不断搅拌,尤其是浓硫酸的稀释,决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6)湿手不要接触电器插头,人体不能与导电物体直接接触。实验完毕要拔下电器插头。

(7)禁止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试剂,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不得把食物或餐饮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后要洗净双手。

3.常见事故的简单处理

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事故后,千万不要慌张,应冷静沉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事故。

(1)起火处理。

小火用湿布、石棉布或砂子覆盖;大火应使用灭火器,而且需根据不同的着火情况,选用不同的灭火器,必要时应报火警(119)。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油类、有机溶剂着火:切勿用水灭火。小火用砂子或干粉覆盖灭火,大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亦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

②精密仪器、电器设备着火:切断电源,小火可用石棉布或湿布覆盖灭火,大火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亦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

③活泼金属着火:可用干燥的细砂覆盖灭火。

④纤维材质着火:小火用水降温灭火,大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下衣服或用石棉覆盖着火处或卧地打滚。

(2)触电处理。

首先拉下电闸,切断电源,或尽快用绝缘物(干燥的木棒、竹竿等)将触电者与电源隔开,必要时再进行人工呼吸

(3)割伤处理。

先将伤口中的异物取出,不要用水洗伤口,伤势较轻者可涂以紫药水(或红汞、碘酒);伤势较重时先用酒精清洗消毒,再用纱布按住伤口,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治疗。

(4)烫伤处理。

被火、高温物体或开水烫伤后,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浸泡,若伤处皮肤未破可以用1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苦味酸溶液洗灼伤处,再涂上凡士林或烫伤膏。

(5)酸、碱腐蚀处理。

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酸腐蚀用饱和NaHCO3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碱腐蚀用1%柠檬酸硼酸溶液冲洗,再用清水冲洗,涂上凡士林。若手被氢氟酸腐伤,应用水冲洗后再以稀苏打溶液冲洗,然后浸泡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中半小时,最后再敷以20%硫酸镁、18%甘油、1.2%盐酸普鲁卡因和水配成的药膏。若酸、碱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可用自来水),然后再分别用稀的NaHCO3溶液或硼酸饱和溶液冲洗,最后滴入蓖麻油。

(6)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处理。

吸入Br2、Cl2或HCl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H2S或CO气体而感到不适者,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7)毒物进入口内处理。

将5~10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中,内服,然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再立即送医院治疗,伤势严重者立即送医院诊治。

4.化学实验室“三废”处理

化学实验是化学工业的一个缩影,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使用或制备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由此产生的废液、废气及固体废物,虽然每次量不多,但若处置不当,日积月累将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倡导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渗透和落实到每一个实验中,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保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按绿色化学的要求,尽可能不用剧毒化学品,若涉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有污染的实验,可用仿真实验取代。要大力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对实验所得产物和副产物要回收,提倡用前一个实验的产物作为后面实验的反应物,合理利用产物。

本教材是按一级学科安排的实验体系,这为材料选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而更有利于实验教学“绿色化”的实施。

(1)有害废气的处理。

有毒气产生的实验,应在封闭的通风橱内进行,并配备吸收装置。实验完毕后吸收液倒入专用的废液收集桶内。常用的废气吸收方法有如下两种。

①溶液吸收法。溶液吸收法是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除去其中有害气体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吸收剂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液,它们可用于净化含有SO2、NOx、HF、SiF4、HCl、NH3、汞蒸气、酸雾、沥青烟和各种组分有机物蒸气的废气。

②固体吸收法。固体吸收法是使废气与固体吸收剂接触,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被分离出来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净化废气中低浓度的污染物质,常用的吸附剂及其用途见表1-1。

表1-1 常用吸附剂及其用途

(2)废液的处理。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应根据其性质,加以回收利用。如有机类实验废液应尽量回收溶剂。回收的溶剂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可反复使用。对无机类废液及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采取中和法、萃取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方法处理。有机废液与无机废液应分别装入指定的废液桶内,集中由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处理。

(3)固体废物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和空试剂瓶应分类收集,有毒有害的废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倒掉,应交由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处理。

1.5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在化学实验室中,根据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对水的纯度要求也不同。对于一般的分析实验工作,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即可,而对于超纯物质分析,则要求纯度较高的高纯水。

1.化学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用水分成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水。表1-2列出了各级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表1-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及主要指标

续表

2.纯水的制备

(1)蒸馏法制纯水。

将自来水(或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再通过冷凝器将水蒸气冷凝下来,所得到的水就称为蒸馏水。使用的蒸馏器由玻璃、铜、石英等材料制成,蒸馏水中仍含有一些杂质,主要来自于冷凝装置的锈蚀及可溶性气体的溶解。为消除蒸馏水中的杂质,可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钡,在石英蒸馏器中进行二次蒸馏,收集中段的重蒸馏水(二次蒸馏水),保存重蒸馏水应该用塑料容器而不能用玻璃容器,以免玻璃中所含钠盐及其他杂质慢慢溶解于水而使水的纯度降低。

(2)离子交换法制纯水。

用离子交换法制取的纯水也称“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纯度很高,制备去离子水时,通常都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并预先将它们分别处理成H型和OH型。交换过程通常是在离子交换柱中进行的。此法的优点是容易制得大量的纯水,成本低,除去离子的能力强。缺点是不能除去非电物质、胶体物质、非离子化的有机物质和溶解的空气等,另外,树脂本身也会溶解出少量有机物。但去离子水对于一般的化学实验是完全能够满足需要的。因此,离子交换法是目前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制纯水的方法。

(3)电渗析法制纯水。

电渗析法制纯水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一部分水中的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造成一部分水淡化,另一部分水浓缩,收集淡水即为所需要的纯化水。此法的优点是仅消耗少量电能,不像离子交换法那样需消耗酸、碱及产生废液,因此无二次污染。缺点是耗水量较大,只能除去水中的电解质,且对弱电解质去除效率低。因此这种方法不适于单独制取纯水,可以与反渗透法或离子交换法联用。此法制得的水适用于要求不很高的分析工作。

(4)反渗透法制纯水。

水渗透时,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的一边。如果使用一个高压泵为高浓度溶液提供比渗透压差大的压力,水分子将被迫通过半透膜到低浓度的一边,这一步骤称为反渗透。反渗透膜能去除无机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500)、细菌、病毒、悬浊物(粒径>0.1μm)等,产出水的电阻率较原水的电阻率升高近10倍。反渗透膜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膜和聚砜膜等,膜的孔径为1.0×10-4~1.0× 10-3μm。反渗透的动力依赖于压力差,去除杂质的能力由膜的性能好坏和进、出水的比例决定,进、出水的比例一般控制为10∶6或10∶7,这样杂质的去除率在95% ~99.7%之间。反渗透法处理水主要应用于超纯水系统的供水、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用水、实验室器皿的最后冲洗以及各种仪器供水。

3.纯水的检验方法

(1)一般检验方法。

为方便起见,化学实验室用的纯水可采用电导率法和化学方法检验。离子交换法制得的纯水可用电导率仪监测水的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确定何时需要再生交换柱。注意,在取样后要立即测定,以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电导率增大。化学检验方法见表1-3。

表1-3 实验室用水的化学检验方法

(2)标准方法。

①pH值的测定。量取100mL水样,用pH计测定pH值。

②电导率。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测定一、二级水时,配备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在线”电导池,使用湿度自动补偿。测定三级水时,配备电极常数为0.1~1cm-1的电导池。

③吸光度。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比色皿中,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H2O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H2O的吸光度。

④可氧化物质。将100mL二级水或100mL三级水注入烧杯中,然后加入10.0mL 1mol·L-1的H2SO4溶液和新配制的1.0mL 0.002mol·L-1的KMnO4溶液,盖上表面皿,将其煮沸并保持5min。与置于另一相同容器中不加试剂的等体积水样比较,此时溶液呈现淡红色且不完全褪尽。

⑤蒸发残渣。量取1000mL二级水(500mL三级水),分几次加入旋转蒸发仪的500mL蒸馏瓶中,于水浴上减压蒸发至剩约50mL时转移到已于(105±2)℃的电烘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蒸发皿中,用5~10mL水样分2~3次冲洗蒸馏瓶,洗液合并入蒸发皿,于水浴上蒸干,并在(105±2)℃的电烘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残渣质量不得大于1.0mg。

⑥可溶性硅。量取520mL一级水(270mL二级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煮沸蒸发至约20mL,加1.0mL钼酸铵溶液,摇匀后放置5min,加入1.0mL草酸溶液,摇匀后再放置1min后,加入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摇匀后转移至25mL比色管中,定容。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目视比色,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0.5mL 0.01mg·mL-1 SiO2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20mL并经同样处理的标准溶液。

4.纯水的合理使用

在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一般使用三级水,有时需将三级水加热煮沸后使用,特殊情况下也需使用二级水。仪器分析实验中一般使用二级水,有些实验可用三级水,有的实验则需使用一级水。对于超纯水,可采用超纯水制造装置来制备,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1.6 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玻璃仪器,这是由于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及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玻璃原料来源方便,并可以用多种方法按需求制成各种不同的产品,还可以通过改变玻璃的化学组成制出适应各种不同要求的玻璃仪器。

1.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常用玻璃仪器见图1-1。

图1-1 常用玻璃仪器

续图 1-1

续图 1-1

2.使用磨口玻璃仪器的注意事项

(1)组装仪器之前,磨口接头部分应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再用纸巾或布擦干,以防止磨口对接不紧密,导致漏气。洗涤时,应避免使用去污粉等固体摩擦粉,以免损坏磨口。

(2)组装仪器时,应将各部分分别夹持好,排列整齐,角度及高度调整适当后,再进行组装,以免磨口连接处受力不均衡而折断。

(3)仪器使用后,应尽快清洗并分开放置。否则,容易造成磨口接头的黏结而难以拆开。对于带活塞、塞子的磨口仪器,活塞、塞子不能随意调换,应垫上纸片配套保存。

(4)常压下使用磨口仪器,一般不涂润滑剂,以免沾污反应物或产物。但是,当反应中有强碱存在时,则应在磨口处涂抹润滑剂,以防止磨口连接处受碱腐蚀而黏结。

(5)如玻璃磨口接头黏结难以拆开时,可用木棒或实验桌边缘轻轻敲击接头处,使其松开。

3.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室经常用各种玻璃仪器,这些仪器干净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仪器应保证干净。

(1)玻璃仪器中污物的处理方法。

洗涤仪器的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沾污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附着在仪器上的污物既有可溶性物质,也有尘土和其他不溶性物质,还有有机物质和油污等。要针对这些情况“对症下药”,选用适当的洗涤剂来洗涤。常见污物处理方法见表1-4。

表1-4 常见污物处理方法

续表

(2)玻璃仪器洗涤方法。

①刷洗。用自来水和长柄毛刷,除去仪器上的尘土、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用去污粉或肥皂、合成洗涤剂刷洗,除去油垢和有机物质,最后再用自来水清洗。有时去污粉的微小离子会黏附在玻璃器皿壁上,不易被水冲走,此时可用2%盐酸摇洗一次,再用自来水清洗,若油垢和有机物质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的碱液洗。但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不宜用强碱性的洗涤剂,以免玻璃受腐蚀而影响容积的准确性。

②用洗液洗。称量瓶、洗瓶、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宜用合适的洗液洗涤,必要时把洗液先加热,并浸泡一段时间。

③去离子水荡洗。刷洗或洗涤剂洗过后,再用水连续淋洗数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荡洗2~3次,以除去由自来水带入的钙、镁、钠、铁、氯等离子。洗涤方法一般是用洗瓶向器内壁挤入少量水,同时转动器皿或变换洗瓶水流方向,使水能充分淋洗内壁,每次用水量不需太多,以少量多次为原则。

4.玻璃仪器的干燥

在化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用干燥的仪器,因此在仪器洗净后,还应进行干燥。事先把仪器干燥好,就可以避免临用时才进行干燥。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仪器干燥方法。

(1)晾干。

在化学实验中,应尽量采用晾干法于实验前将仪器干燥。仪器洗净后,先尽量倒净其中的水滴,然后晾干。例如,烧杯可倒置于柜子内;蒸馏烧瓶、锥形瓶和量筒等可倒套在试管架的小木桩上;冷凝管可用夹子夹住,竖放在柜子里。放置一两天后,仪器就晾干了。

应该有计划地利用实验中的零星时间,把下次实验要使用的仪器洗净并晾干,这样在做下一个实验时,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在烘箱中烘干。

一般用带鼓风机的电烘箱。烘箱温度保持在100~120℃。鼓风可以加速仪器的干燥。仪器放入前要尽量倒尽其中的水。仪器放入时口应朝上。若仪器口朝下,烘干的仪器内虽无水渍,但仪器内流出来的水珠会滴到别的已烘干的仪器上,往往易引起后者炸裂。用坩埚钳把已烘干的仪器取出来,放在石棉板上冷却;注意别让烘得很热的仪器骤然碰到冷水或冷的金属表面,以免炸裂。厚壁仪器和量筒、抽滤瓶、冷凝管等不宜在烘箱中烘干。分液漏斗和滴液漏斗,则必须在拔去盖子和旋塞并擦去油脂后,才能放入烘箱内烘干。

图1-2 气流干燥器

(3)用气流干燥器吹干。

仪器洗净后,先将仪器内残留的水分甩尽,然后把仪器套到气流干燥器(见图1-2)的多孔金属管上。要注意调节热空气的温度。气流干燥器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否则易烧坏电机和电热丝。

(4)用有机溶剂干燥。

体积小的仪器急需干燥时,可采用此法。洗净的仪器先用少量酒精洗涤一次,再用少量丙酮洗涤,最后用压缩空气或吹风机(不必加热)把仪器吹干。用过的溶剂应倒入回收瓶中。

1.7 化学试剂与试纸的相关知识

1.化学试剂的规格

根据国家标准(GB)及部颁标准,化学试剂按其纯度和杂质含量的高低分为四种等级(见表1-5)。

表1-5 化学试剂的级别

优级纯(一级)试剂,杂质含量最低,纯度最高,适用于精密的分析及研究工作。分析纯(二级)及化学纯(三级)试剂,适用于一般的分析研究及教学实验工作。

除上述四种级别的试剂外,还有适合某一方面需要的特殊规格试剂,如“基准试剂”、“色谱纯试剂”、“生化试剂”等,另外还有“高纯试剂”,它又细分为高纯、超纯、光谱纯试剂等。

此外,还有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学工业品(也分为一级品、二级品)以及可供食用的食品级产品等。

基准试剂是容量分析中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顾名思义,光谱纯试剂为光谱分析中的标准物质;色谱纯试剂为色谱分析中的标准物质;生化试剂则用于各种生物化学实验。

各种级别的试剂及工业品因纯度不同价格相差很大。工业品和优级纯试剂之间的价格可相差数十倍。所以使用时,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节约的原则,选用适当规格的试剂。例如,配制大量洗液使用的K2Cr2O7、浓H2SO4,发生气体大量使用的HCl以及冷却浴所使用的各种盐类等等都可以选用工业品。

2.试剂的存放

固体试剂一般存放在易于取用的广口瓶内,液体试剂则存放在细口瓶中。一些用量小而使用频繁的试剂,如指示剂、定性分析试剂等可盛装在滴瓶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如AgNO3、KMnO4、饱和氯水等)应装在棕色瓶中。对于H2O2,虽然也是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但不能盛放在棕色的玻璃瓶中,因棕色的玻璃瓶中含有重金属氧化物成分,会催化H2O2的分解。因此H2O2通常存放于不透明的塑料瓶中,放置于阴凉的暗处。试剂瓶的瓶盖一般都是磨口的,但盛强碱性试剂(如NaOH、KOH)及Na2SiO3溶液的瓶塞应换成橡皮塞,以免长期放置互相黏连。易腐蚀玻璃的试剂(如氟化物等)应保存于塑料瓶中。

对于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强氧化剂及剧毒品的存放应特别加以注意,一般需要分类单独存放,如强氧化剂要与易燃、可燃物分开隔离存放。低沸点的易燃液体要求在阴凉通风处存放,并与其他可燃物和易产生火花的物品隔离放置,更要远离火源。闪点在-4℃以下的液体(如石油醚、苯、丙酮、乙醚等)理想的存放温度为-4~4℃,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如甲苯、乙醇、丁酮、吡啶等)存放温度不得超过30℃。

盛装试剂的试剂瓶都应贴上标签,并写明试剂的名称、纯度、浓度和配制日期。标签外应涂蜡或用透明胶带等保护。

3.试纸

(1)用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将小块试纸放在干燥清洁的点滴板上,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的溶液,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不能将试纸投入溶液中检验),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色板的颜色对比,可以推测溶液的pH值(用过的试纸不能丢入水槽内)。

pH试纸分为两类:一类是广泛pH试纸,其变色范围为pH=1~14,用来粗略地检验溶液的pH值;另一类是精密pH试纸,用于比较精确地检验溶液的pH值。精密试纸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广泛pH试纸的变化为1个pH单位,而精密pH试纸变化小于1个pH单位,使用pH试纸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2)用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

常用pH试纸或石蕊试纸检验反应所产生气体的酸碱性。用蒸馏水湿润试纸并黏附在干净玻璃棒尖端,将试纸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接触试管),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不同的试纸检验的气体不同,用KI淀粉试纸来检验Cl2,此试纸是用KI淀粉溶液浸泡在碎滤纸上,晾干后使用。当Cl2遇到试纸时,将I氧化为I2,I2立即与试纸上的淀粉作用,使试纸变蓝。用醋酸铅试纸来检验H2S气体,此试纸是用Pb (Ac)2溶液浸泡后晾干使用,生成的H2S气体遇到试纸后,生成黑色PbS沉淀而使试纸呈黑褐色。用KMnO4试纸来检验SO2气体。

4.滤纸

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滤纸有定量分析滤纸和定性分析滤纸两种,按过滤速度和分离能力的不同,又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根据沉淀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地选用滤纸。

我国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滤纸》(GB/T 1914—2007)对定量滤纸和定性滤纸产品的分类、型号和技术指标以及试验方法等都有规定。定量和定性滤纸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下面将优等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列于表1-6。

表1-6 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优等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①过滤速度:把滤纸折成60°的圆锥形,将滤纸完全浸湿,取15mL水进行过滤,开始滤出的3mL不计时,然后用秒表计量滤出6mL水所需的时间。
②1mm H2O=9.80665Pa。
③定量:规定面积内滤纸的质量,这是造纸工业术语。

定量滤纸又称为无灰滤纸。以直径12.5cm定量滤纸为例,每张滤纸的质量约1g,在灼烧后其灰分的质量不超过0.1mg(小于或等于常量分析天平的感量)。在重量分析法中可以忽略不计。滤纸外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常用的圆形滤纸有φ7cm、φ9cm、φ11cm等规格,滤纸盒上贴有滤速标签。方形滤纸都是定性滤纸,有60cm×60cm、30cm×30cm等规格。

1.8 气体的制备净化及气体钢瓶的使用

1.气体的发生

实验室中需要少量气体时,用启普发生器或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备比较方便。

图1-3 启普发生器

用启普发生器可以制备H2、CO2、H2S。启普发生器(见图1-3)是由一个葫芦状的玻璃容器和一个球形漏斗加入下边的半球体内,固体试剂则放在中间球体中。为了防止固体落入下半球,应在固体下面垫一些玻璃微粒。使用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酸液便进入中间球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放出气体。不需要气体时,关闭活塞,球体内继续产生的气体则把部分酸液压入球形漏斗,使其不再与固体接触而使反应终止。所以,启普发生器在加入足够的试剂后,能反复使用多次,而且易于控制。

向启普发生器内装入试剂的方法是,先将中间球体上部带导气管的塞子拔下,固体试剂由开口处加入中间球体,塞上塞子,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将酸液由球形漏斗加入下半球体内,酸液量加至恰好与固体试剂接触即可。酸液不能加得太多,以免产生的气体量太多而把酸液从球形漏斗中压出去。

启普发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试剂的消耗,需要添加固体和更换酸液。更换酸液时,打开下半球侧的塞子,倒掉废液。塞好塞子,再向球形漏斗中加入新的酸液。添加固体时,可在固体和酸液不接触的情况下,用一胶塞把球形漏斗塞住,按前述的方法由中间球体开口处加入。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且装入启普发生器内的固体必须呈块状。

图1-4 气体发生装置图

如图1-4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制备Cl2、HCl、SO2等气体,即适用于粉末状固体和酸液作用产生气体的反应,也适用于需加热才能产生气体的反应。把固体试剂置于蒸馏瓶中,酸液放在分液漏斗中,使用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酸液滴在固体上,便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如果反应缓慢可适当加热。

2.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在实验室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的气体一般都带有水汽、酸雾等杂质,纯度达不到要求,应该进行净化。通常选用某些液体或固体试剂,分别装在洗气瓶或吸收干燥塔等装置中。通过化学反应或吸收、吸附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其除去,达到净化的目的。

由于制备的气体本身的性质及所含杂质的不同,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先用水或玻璃棉除去酸雾,去除气体杂质需利用化学反应,对于还原性杂质,需选择适当氧化性试剂去除,如SO2、H2S、AsH3等杂质,经过K2Cr2O7 与H2SO4组成的铬酸溶液或KMnO4与KOH组成的碱性溶液洗涤后除掉。对于氧化性杂质,可选择适当的还原性试剂去除,如O2杂质可通过灼热的还原铜粉后除掉。对于酸性、碱性的气体杂质,宜分别选用碱、不挥发性酸液除掉(如CO2可用NaOH溶液去除;NH3可用稀硫酸去除等)。此外,许多化学反应都可以用来除去气体杂质,如:选择石灰水溶液去除CO2;用KOH溶液去除Cl2;用Pb(NO32溶液去除H2S等等。

除掉气体杂质后,还需要将气体干燥,不同性质的气体应根据其特性选择不同的干燥剂,如具有碱性和还原性的气体(如NH3、H2S等),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见表1-7。

表1-7 常用气体干燥剂

3.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方式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H2O中的溶解度。收集方法有如下几种。

(1)在H2O中溶解度很小的气体(如H2、O2),可用排水法收集。

(2)易溶于H2O而比空气轻的气体(如NH3等),可用瓶口向下的排气法收集。

(3)易溶于H2O而比空气重的气体(如Cl2、CO2等),可用瓶口向上的排气法收集。

收集气体时也可借助真空系统,先将容器抽空,再装入所需的气体。

4.气体钢瓶、减压阀及使用

(1)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与标志。

实验室使用的许多气体,如氧气、氮气、空气、氩气、氦气、氨气、氯气、二氧化碳、乙炔、甲烷等,都是由气体工厂经压缩储存于专用气体钢瓶中的,国家对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与标志有统一规定,表1-8列出了我国部分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与标志。

表1-8 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与标志

(2)高压气体钢瓶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高压气体钢瓶使用时要用气表指示瓶内总压,并控制使用气体的分压,高压气体钢瓶气表结构(以氧气表为例)如图1-5所示。

图1-5 氧气表结构

1—总压阀;2—气表和钢瓶连接螺丝;3—总压表;
4—调节阀门;5—分压表;6—供气阀门

使用高压气体钢瓶前,首先要装上配套的减压器,安装时应先将气体钢瓶气门连接口的灰尘、脏物等吹除(可稍开气瓶开关阀),然后将减压器的管接头与气门侧面接头连接并拧紧,要检查丝扣是否滑牙,要确保安装牢靠后才能打开气瓶开关阀。安装好减压器后先打开气体钢瓶开关阀,并注意高压压力计的指示压力。然后将减压器调节螺杆慢慢旋紧,此时减压阀座开启,气体由此经过低压室通向使用部分,在低压压力计上读取出口气体压力,并转动调节螺杆至所需压力为止。当气体流入低压室时要注意有无漏气现象。使用完毕后,先关闭气体钢瓶开关阀,放尽减压器进、出口的气体,然后将调节螺杆松开。

在使用高压气体钢瓶时,要遵守以下规则,以免发生事故。

钢瓶应放于阴凉、通风、远离火源和震动的地方,氧气瓶和可燃性气体不能存放于同一室内,室内存放钢瓶不宜过多,气瓶应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

搬运时,钢瓶的安全帽要拧紧,以保护开关阀。最好使用专用小车搬运,要避免坠地、碰撞。

减压阀要专用,安装时螺扣要上紧。开启高压气体钢瓶时,人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以防气流射出伤人。

钢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其剩余压力不小于9.8×105 Pa,以防空气倒灌,下次充气时发生危险。

氧气钢瓶严禁与油类接触。氢气钢瓶要经常检查是否有泄漏。装有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气体钢瓶要按其特殊性质加以保管和处理。

各种气体钢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一般每三年检验一次,腐蚀性气体钢瓶每两年检验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