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殖池塘的巡查

养殖池塘的巡查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殖池的巡查是养殖管理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作为初级病害防治员,首先要了解养殖池巡查的内容,这样才可进行正确的巡查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天然水域的水文状况与水生生物的生长繁衍有密切的关系。过大的流速会造成水体的强烈垂直混合,搅动底泥使水浑浊,破坏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抑制浮游生物的繁衍,增大鱼类的能量消耗,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鱼类生产力。

养殖池的巡查(巡池观察)是养殖管理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作为初级病害防治员,首先要了解养殖池巡查的内容,这样才可进行正确的巡查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

一、巡查的内容与方法

1.巡查内容

养殖池塘的巡查应当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有所区别,但是基本的内容是相同的。常规的巡查内容参见表1。

表1 养殖池巡查的内容

2.巡查方法

养殖巡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养殖管理工作,每天至少应在早、中、晚各1次。巡查时应慢步息声,绕池一周(育苗池和小池沿一边走即可),静观水面,静听或俯视养殖对象的动静、活动状况,然后再进行水质的常规监测等工作。

露天养殖池塘的巡查:在黎明时,观察养殖池中养殖对象的动态情况,有无浮头现象;14:00~15:00检查水中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16:00~17:00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有无残剩饵料,有无浮头的预兆,以保证入夜安全。巡查时应进行气温、水温、水位的测定,并记录地点、日期、时间、天气、周围的状况等,将观察到的情况详细的做好记录,参见养殖巡查记录表2。

室内养殖与育苗生产池塘的巡查:根据养殖品种与模式的不同,可以按照需要设定巡查的时间和次数,巡查的内容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增减,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详细的做好记录。

表2 养殖巡查记录表

注:此表仅作为参考,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设计其它样式的表格,关于设计方案,在技师的技能章节中进行描述。

二、养殖对象的健康与异常情况鉴别

养殖对象健康与否,表现症状不尽相同,未出水面时也有一定的共性,其健康与异常的

区别见表3。

表3 养殖对象的正常与异常状况的比较

三、气温、水温与水位的测定

1.气温和水温

天气情况的变化是池塘养殖比较重要的观察内容,季节变化及气温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水温的变化,继而会引起一系列水域生态循环系统的变化。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所有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与繁殖。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并有其耐温的上、下限。生长、孵化、食物链转化及抵御各种疾病时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温度,(除大型游钓鱼类),鱼类的体温是随环境的温度而变的。代谢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仅视温度变动的幅度大小而定,而且也视变动的急缓而异。急剧的大幅度升高,即使在正常温度范围内,也会因代谢过度,导致死亡发生。温度略低的伤害较小,且已发现对运输过程中的鱼类较为有利,因为温度略低时活动受抑制,且代谢降低,可降低氧耗量。

鱼类可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广,视不同鱼类,如果温度是逐渐升高(每天升高 1℃),往往可跨越20~43℃。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代谢率约加快一倍。但是在这一范围内,对每种鱼来说仍有一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下其生长、繁殖的效能最高,其能量转换效率及生长和活动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对每种鱼来说,其最适温度和其所处自然环境的温度状况有关。

疾病的发生与水温的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致病微生物对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非适温条件下,病原体的致病性降低,成为被携带者,潜伏在鱼类等动物体中,待温度适宜时才可使动物体发病,继而危害机体的健康,甚至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如:鲤春病毒血症,在水温很低时(10℃),病毒能在被感染的鲤鱼血液中保持11周之久,当水温13℃时潜伏期仅7天。8~12℃时,鲤鱼感染鲤春病毒的死亡率为90%,此时鱼体内病毒数量最多;当水温20~22℃时,鱼的体内也有病毒但不会引起发病。

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也受温度的影响,一般随着水温的升降,毒性增强或减弱。例如:氨对鱼的毒害作用随着水温的升高氨的毒性增强。因此,必须密切注意水温的变化,以便采取积极措施,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保障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质量。

2.水位

天然水域的水文状况与水生生物的生长繁衍有密切的关系。决定水体生产潜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水的深度、水位变动、水交换率、水体浑浊度、淤泥作用、流速流量以及池水运动等。无论是湖泊、水库、河流或是养鱼池塘,如果水深较大,易出现稳定的分层现象,不利于物质循环和各种饵料生物的生长繁衍,生产潜力就会受到影响,鱼产量也不会很高。一般认为3.0米水深左右的湖泊、水库的生产力较为理想,养鱼池塘考虑到生产的需求一般水深不超过3米。

水位变动会影响鱼类的活动范围和水体的生物容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产能力。其次水位剧烈变化会改变鱼类的繁殖场所和影响其产卵条件,造成鱼类资源和产量的变化。

水体的交换量(率)大小各有利弊,取决于水源的不同情况。径流的水源带有丰富的生物源物质,消落区时露时淹有利于营养物质再循环,促进水质肥沃,使饵料生物含量较高并不断出现数量高峰,有利于鱼类生长,提高水体鱼产力;利用有机质极少的井水、溪水等水源进行交换过大时,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暨天然饵料随水流失过多,从而降低生产能力,但适当的交换,对调节水质和补充营养物质都是有利的。

水体浑浊度主要是由含有大量微细泥沙和有机悬浮物所造成的,它能遮盖阳光,降低透明度,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致使饵料生物贫乏,鱼类生产力不高。在水库渔业的实践中发现,若库水常年浑浊,该水库的鱼类生产力较低。

水体流速对生产力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天然水体中河水的流速较大,湖泊、水库的水流具有一定的流速,除了雨季较明显外,其它时间一般不易觉察到其流速。湖泊、水库的流速,主要是由于风浪作用而引起的缓慢流动。较小的流速有利于溶氧作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交换和补充,对提高鱼产力是有益的。过大的流速会造成水体的强烈垂直混合,搅动底泥使水浑浊,破坏底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抑制浮游生物的繁衍,增大鱼类的能量消耗,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鱼类生产力。

四、注意事项

1.在测量气温时,不要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应在遮荫通风处进行测定,有条件的应安置专用气温、风向测定设备。

2.用棒状温度计测量水温时,一定要读取刻度以后再将温度计提出水面,否则会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不可用棒状温度计测量深水的水温,因为在将温度计往水面提的过程中,水银柱或酒精柱会出现变化,使测定的数据偏离。

3.使用后的所有仪器、工具,都要进行清洗,风干后存放。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4.当发现池面上的赃物及死亡的养殖动物,要及时将其捞出水面,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