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经济区

欧洲经济区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河流大多发源于欧洲中部,分别流入大西洋、北冰洋、里海、黑海和地中海。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

6.3.1 概述

欧洲全称为 “欧罗巴洲”。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作 “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作 “亚细亚”,西部地区叫作 “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划分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19世纪中叶,欧洲不少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直表现得很剧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发生的。欧洲见图6-2。

图6-2 欧洲

1.地理位置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 (东经66°10′,北纬67°46′),南至马罗基角 (西经5°36′,北纬36°),西至罗卡角 (西经9°31′,北纬38°47′),北至诺尔辰角 (东经27°42′,北纬71°08′)。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2.居民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三、人口密度第二的一个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 (欧罗巴人种)。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总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尔巴尼亚、希腊、凯尔特语族的民族;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萨莫耶语族的民族。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3.自然环境

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其面积占亚欧大陆的1/5。大陆海岸线长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洲,切割最为厉害。多半岛、岛屿、港湾和深入大陆的内海。欧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冰川地形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个洲。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许多高峰终年白雪皑皑,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东部欧、亚两洲交界处有乌拉尔山脉。东南部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欧洲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中部,主要有东欧平原 (又称俄罗斯平原,面积约占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 (也叫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南欧和北欧的冰岛多火山,地震频繁。在世界各洲中,欧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匀,河网稠密,水量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发源于欧洲中部,分别流入大西洋、北冰洋、里海、黑海和地中海。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多瑙河为第二大河,长2850千米。欧洲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兰素有 “千湖之国”的称号,全境大小湖泊有6万个以上,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9%以上。阿尔卑斯山麓地带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湖泊地区如日内瓦湖区成为著名的游览地。

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4.自然资源

欧洲的矿物资源中,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北部和洛林地区、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黄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 (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5.经济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不足。西欧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主要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其次为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等。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均居前列。

6.地理区域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1)南欧: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南欧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的一部分、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矿物有石油、天然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烟草为主。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和栓皮等。牧羊业较发达,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细毛美利奴羊的原产地。

(2)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狭义上的西欧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盛产葡萄和苹果。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3)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中欧所包括的国家有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面积101万多平方千米。南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山地中多散落盆地;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的地带。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的海和北海。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黄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还产温带水果。养畜业较发达,瑞士的西门达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4)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北欧包括冰岛、法罗群岛 (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面积132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为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500千米,宽约400~600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为一古老的台状山地,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为半岛的最高点。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北欧森林广布,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农作物以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养畜业较发达;渔产丰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捕鱼量约占世界捕鱼总量的9%。

(5)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6.3.2 欧洲主要国家

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of Germany,简称德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第二多的国家。面积为357020.22平方千米 (1999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德国主要河流有莱茵河 (流经境内865千米)、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默湖、米里茨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为14~19℃,1月为-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 (约22千米),其面积各增加4100平方千米和1700平方千米。

(2)人口:8203万 (2009年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有718.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居民中33%的人信奉基督教,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2007年年底)。

2)经济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14年外贸总额为20510亿欧元,其中出口额为11340亿欧元,增长3.7%,进口额为9170亿欧元,增长2%,顺差2170亿欧元。国内资产投资4653亿欧元,私人可支配收入17222亿欧元,私人消费支出16047亿欧元,公共支出12800.2亿欧元。国民总收入29722亿欧元。截至2014年9月月底,国家负债总额2044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4%。2013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1948亿欧元,总支出12042亿欧元,国家财政预算总赤字9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约0.33%。2014年德国经济主要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9038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885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

货币名称:欧元 (Euro)。

年平均汇率:1欧元=1.328美元。

通货膨胀率:0.9%。

失业率:6.9%。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1)资源。德国是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约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约1/4。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4%。

(2)工业。2013年,工业企业 (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25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2013年工业就业人数 (不含建筑业)785.5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 (4184万)的18.8%。工业结构及特点:

①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其他制造行业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航天业也很发达。

②高度外向。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③中小企业是中流砥柱。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强,技术水平高,灵活性强。

④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

(3)农牧业。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4年共有农业用地1670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87.6万公顷。2013年拥有农业企业28.5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58.6公顷,其中生态农业企业18000家。2013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3.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5%。2013年农林渔业产值190.6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7%。2012—2014年德国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见表6-5。

表6-5 2012—2014年德国农牧渔业产品产量

续表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4)服务业。德国的服务业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201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为3086.9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3.8%。2011—2013年德国服务业产值见表6-6。

表6-6 2011—2013年德国服务业产值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5)旅游业。德国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德国旅游,2013年旅游过夜人次共有4.12亿,其中国内游客入住约3.4亿人次,外国游客约0.72亿人次。截至2013年7月,德国拥有各种旅馆54473家,床位356.4万张。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巴伐利亚新天鹅堡和德累斯顿画廊等。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见图6-3。

(6)交通运输。德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2013年,德国货运总量39.3亿吨,其中公路运输总量29.4亿吨,铁路3.74亿吨,内河2.27亿吨,海运2.94亿吨,管道8730万吨,航空430万吨。2013年,客运总量119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63.6亿人次,公路53.5亿人次,航空1.81亿人次。

图6-3 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铁路:截至2010年年底,铁路总长3.79万千米;截至2010年,有机车20743辆,客运车厢 9253节,货运车皮119040节。

公路:2013年,德国等级以上公路2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900千米。截至2014年年初,全国注册机动车共5297万辆,其中小轿车4385万辆、卡车262.9万辆。

水运:2012年,德国拥有远洋货运商船448艘,远洋客运商船86艘。2013年,全国海港吞吐量为2.98亿吨,其中汉堡港1.39亿吨。内河航道总长7731千米,内陆货运商船2274艘,客运商船993艘,内河货运总量2.27亿吨。

民航:民航运输业发达。截至2012年共有各类民航企业336家,共有各类航空器21546架,其中飞机1351架。民航总客运量1.81亿人次,货运量430万吨。法兰克福机场是世界主要航空港之一,2013年该机场进出港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分别为5804万人次和213万吨。

管道:2013年,德国输油管道总长约2400千米,输送原油8733万吨。

(7)财政金融。2013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1948亿欧元,总支出12042亿欧元,国家财政预算总赤字94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约0.33%。截至2014年9月月底,国家负债总额2044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0.4%。2011—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财政状况见表6-7。

表6-7 2011—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财政状况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截至2013年年底,德国联邦银行黄金储备约3387吨,价值949亿欧元。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为208亿欧元,外汇储备为281亿欧元。

德国主要银行包括:①德意志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截至2013年年底总资产规模为8010亿欧元。②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13年年底,该行拥有员工98254名,资产总额为16114亿欧元。③德国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在2008年9月收购了1872年成立的德累斯顿银行后,成为德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后。同年12月,该行被德国政府部分国有化。截至2013年年底,该行拥有员工52944名,资产总额为5496.6亿欧元。④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 (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5年,被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兼并。截至2013年年底,该行拥有员工19092名,资产总额为2900亿欧元。

(8)对外贸易。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全国近1/3的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与出口有关。曾于1986—1990年,2003—2008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2014年外贸总额为20510亿欧元,其中出口额为11340亿欧元,增长3.7%,进口额为9170亿欧元,增长2%,顺差2170亿欧元。2011—2014年德国外贸情况见表6-8。

表6-8 2011—2014年德国外贸情况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德国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工产品、通信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工设备;德国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信技术和钢铁产品。德国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2014年德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情况见表6-9。

表6-9 2014年德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9)对外投资。截至2012年年底,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11621亿欧元,绝大多数投往欧美国家,主要投资目的地国是荷兰 (累计2176.9亿欧元)、美国 (累计1680.5亿欧元)、英国 (累计1110.5亿欧元)、比利时 (累计529.2亿欧元)以及中国 (累计421.7亿欧元)。

3)物流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德国的汽车、电气和电子、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实德国的汽车物流、电器物流、化工物流等也是做得相当出色。物流在德国推行已有20多年,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德国的物流产业特征表现为在高度的规范化、有序化的前提下高度的社会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集装单元化、托盘化、机械化、专业化、多功能化与绿色化等。

(1)产业社会化。德国的物流产业社会化驱动力来自于企业非核心竞争业务的外包,如Kieserling物流公司通过从汽车业、化工业、啤酒业等获得外包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和上述行业的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同物流关系,为数不多的合同即可获得稳定饱满的业务,如Kieserling的五个配送中心及若干运输车辆,为Beck's啤酒厂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年运输量不低于100万吨,仓储配送业务也相当可观。这种外包效应相得益彰,物流供需双方致力于各自的核心竞争业务,形成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供应链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实现双赢。

(2)产业网络化与规模化。德国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基础建设,所有的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税收转为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的置换来获得。德国的高速公路网与欧洲的高速公路连通,水运资源整治合理,利用充分,如莱茵河河运量胜过10多条高速公路或10多条铁路。天然河流通过人工运河形成网络,通达各个城市港口,又与国际大港相连;铁路网密集,通达欧洲各大城市。各港站、枢纽与水陆空干支线形成了优越的交通运输环境,能做到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多式联运,这正是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德国政府注重物流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协调工作,在全国规划了70个物流中心及货运中心。目前已有40个投入运营,20个在建,10个悬而未决。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不莱梅物流园区投入产出比为1∶6,就业岗位约5000人,引导城市货运由无序变有序,缓解了城市交通,减少了排放与污染。

德国企业讲究信誉,与客户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业务横向网络;到各地开分支机构,或与同行联手,形成纵向网络。如德国邮政的网络家喻户晓,而其先后花巨资购并了做快递、包裹、运输等业余的同行物流企业——Euro Express,Danzas与DHL。德国邮政网络的急剧扩张也使得其规模急剧扩张,形成垄断效应。

德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如Beck's啤酒厂的信息网络将客户、啤酒厂物流部、生产部、物流服务商Kieserling等连接起来,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到达物流部,物流部给生产部、物流服务商下达生产调度和运输调度,计算机代替了人脑,有条不紊,效率高,差错少。

物流产业化、规模化离不开企业的兼并,这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物流业合并的驱动力源于外包企业寻求优秀的物流提供商、不断变化的新技术以及资本雄厚的物流服务商的出现。如奔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寻找的整车、零配件物流服务商要求有:提供包括卡车运输、空运、海运、多式联运,仓储等方面服务的各种技能;具有全球范围内跨越所有与客户供应链相关的区域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系统,并将数据应用于分析报告中,推荐实施等。这些要求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壮大。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如:Internet/Intranet、Barcode、DBMS等有效地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与处理技术,使得供应链上的客户信息能更快更准地传给供应商与制造商,以市场为导向、以最低库存生产和销售产品。资本雄厚的物流提供商的出现则是世界现象,如:Kuehne&Nagel以4亿美元收购了USCO;UPS以5亿美元收购了Fritz;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AEI;Deutsche Post以12亿美元收购了Danzas;TPG以6.5亿美元收购了CTI;API以2.1亿美元收购了GATX。

(3)产业的标准化。物流的又一个定义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物品的时间与场所转移。由于物品的物理和化学的多样性、零散性、不规则性等,只有建立在化零为整、集装单元化、依靠托盘化和各种物流机械基础之上的转移才是效率化、省力化、低货损的转移。在德国,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还是仓库、码头、配送中心等都是通过集装单元化、托盘化、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专用车辆等实现的。托盘已如同钱币般进入流通,可见其用量之多;装卸搬运过程中使用叉车数目多,如:Beck's啤酒厂用于厂区内的叉车数量竟高达135台。根据货物选择专用车辆,如厢式车辆、罐式车辆、挂车、半挂车,尤其以集装箱运输车为多。

(4)物流产业的专业化与多功能化。德国的物流业市场已经成熟,反映为第一、二、三、四方物流业已各自在市场中定好位。第一方物流是需求方,第二方物流是供应方,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很广: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理论上,以上三方是具有一体化利益目标的战略同盟,是长期性的伙伴合作关系。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德国的第一方物流对象——政府、工商企业与大众消费者参与社会分工合作做得比较好,很大程度上将物流业务社会化;第二方物流一般为专业化物流公司,如运输业、仓储业等,德国著名民营物流企业Hellmann现有员工7000人,产值22亿欧元,主营运输;第三方物流多为多功能物流方,但其子公司多做专业物流,例如,不来梅物流集团公司 (BLG)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转运、配送等于一体,它斥巨资为著名的咖啡公司Tchibo构建了高达40米的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这也是欧洲最大的立体仓库,其用意是充当Tchibo公司完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而其子公司汽车物流公司专做汽车物流的转运,在不来梅海港拥有大片的场地与滚装码头设施,年转运量达120万辆,几乎囊括了德国汽车整车物流转运的90%业务。德国的物流研究咨询机构发达,充当了第四方物流,为政府、企业做决策、规划和物流解决方案。如德国著名的运输与物流研究所 (ISL)规划的不来梅物流园区和纽伦堡城市配送中心多年来运作很好,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5)产业的绿色化。绿色物流,顾名思义,是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管理等物流环节,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德国的物流绿色化表现在宏观与微观物流中的文明规划、设计、生产、使用与绿色消费。如:注重资源利用,莱茵河内河运输航道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是有口皆碑的;注重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绿色运输、仓储、包装等的同时也注重从消费者手中的逆向物流;垃圾分类回收、饮料瓶回收、旧电器、轮胎、汽车等的回收;大量采用厢式车辆,从而保证在运输途中不出现撒落,污染公共设施;物流园区内的洗车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不排入江河,园区内绿色面积不少于20%,不出现裸土等。注重绿色物流为德国带来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6)传统产业转型物流业。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还包括了传统产业向物流业的转变,如鲁尔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1998年在政府的指令下,其内的Duisburg-Rheinhausen钢铁集团公司被迫停产关闭,一夜之间6000名职工失业,成为震惊世界的失业案。在政府的帮助下,在这个钢铁厂的土地上组建了以物流为大产业宗旨的Duisport Logport,这是一个物流园区,占地200万平方米。钢厂原有的交通区位与设施都很不错,改建后得到了利用。目前70%~80%的土地已被物流客户所使用,水路、公路、铁路直达客户的仓库,实实在在做到门到门的服务。物流业的活力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就业机会。

另外,德国的物流产业化进程还体现了有效的行业法规和约束机制,如:排放标准、工作休息标准、垃圾分类准则;购买饮料、啤酒包括瓶装费,瓶子退回时方可退钱;企业、从业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否则上黑名单等。

2.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24.36万平方千米 (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千米,苏格兰7.88万平方千米,威尔士2.08万平方千米,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 (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千米。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 (354千米)和泰晤士河 (346千米)。北爱尔兰的内伊湖 (396平方千米)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2)人口:约6200万 (2008年),其中英格兰人口达5146万,苏格兰达517万,威尔士为300万,北爱尔兰达177万。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 (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国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 (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2)经济

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只占1/10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国金融业遭受重创,GDP收缩7.2%,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2011年起英国经济开始实现增长,2014年第二季度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2014年GDP增长2.6%。

2014年英国经济基本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8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5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6%。

货币名称:英镑(Pound Sterling);1英镑=100便士。

汇率:1英镑=1.59美元;1英镑=1.24欧元 (2012年平均汇率)。

通货膨胀率:0.5%(2014年12月)。

失业率:5.7%(2014年第四季度)。

(1)资源。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现有10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在2010年占英国发电总量的16%,根据现有计划,英国到2025年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至2030年新建1600万千瓦核电机组。采煤业完全私有化,近年来生产呈下降趋势。受到设备维护、关闭和英国大陆架缩小等因素影响,2012年英国能源生产同比下降10.3%。其中发电量降至263.2太千瓦时,降幅1%;石油产量同比下降14.5%,汽油产品下降8.5%。2011年,英国森林覆盖面积308万公顷,占本土面积12.6%。能源进口创历史最高,总出口降至1989年以来最低水平,对外依存度升至43%。近年来,英国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 “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201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同比上升3.6%达到14.9%,创历史新高,核电比重上升0.5%~19.8%,低碳电力总比重从2012年的31%上升至35%。

(2)工业。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国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国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目前,英国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国制造业中纺织业最不景气,但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3)农牧渔业。英国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4)服务业。英国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2013年英国服务贸易总额1705.8亿英镑,约合2570.47亿美元,其中出口1171.93亿英镑,进口533.87亿英镑。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5)旅游业。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英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从业人员约270万,占就业人口的9.1%。2013年来英国旅游游客达3281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业收入达210亿英镑,约合316.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24亿英镑,增长率高达12.7%。美国游客居海外游客之首,其他依次为法国、德国、爱尔兰、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波兰。伦敦是外国游客必到之处,且旅馆众多,但旅馆房间多为豪华型,经济型房间较为紧缺;而餐馆在数量和风味上都有很大增加,可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英国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

(6)交通运输。英国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从业人员约140万。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卡梅伦政府执政后,推出建设高铁计划,英政府拟投资320亿英镑修建连接伦敦和伯明翰至北英格兰高铁网络,预计2017年动工,2026年完工。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英国铁路总长达1.66万千米,电气化率为33%,日均发送旅客300万人次, 2013—2014年,货物周转总量227亿吨千米,同比增长5%。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英国公路总长达39.54万千米,其中3540千米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8%的交通量;3.08万千米为A级公路,承担44.3%的交通量。2012—2013年,共投入64亿英镑用于公路建设。截至2013年年底,英国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500万辆,新增机动车272万辆,同比增长10%。

水运:英国内河航道约有3200千米,其中620千米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2013年,英国港口吞吐货物量为5.03亿吨。其中进口2.72亿吨、出口1.36亿吨、国内0.96亿吨。

空运: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目前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飞机967架,2013年载客量为2.28亿人次,同比增长3.5%,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英国航空公司 (British Airways)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国共有462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国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客流量659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国第二大机场,客流量3300万人次。

(7)财政金融。英国于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截至2012年3月月底,英国政府外汇储备968亿美元。根据2014/15财年预算案,英国政府本财年总收入6480亿英镑,总支出7320亿英镑,赤字840亿英镑,占GDP比重为5.5%。

(8)对外贸易。英国基础设施完善,政府配套服务措施到位,鼓励自由贸易,重视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法,以增加出口,提高就业。英国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2014年1月—6月,英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5957.5亿美元,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额为2579.4亿美元,同比下降8.4%;进口额为3378.1亿美元,同比增长4.8%;贸易逆差798.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英国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 (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等。近年来,英国前五位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法国、爱尔兰,前五位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德国、中国、荷兰、美国、法国。

(9)对外投资。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国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国对外投资额可与美国、日本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国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 “贸易和投资署”,下设英国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2011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682亿英镑。近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下降,2012年降至274亿英镑,2013年仅为172亿英镑。

3.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简称法国)

1)概况

(1)自然地理:面积为630000平方千米。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2/3。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西部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 (1010千米)、罗讷河 (812千米)、塞纳河 (776千米)。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千米,其中海岸线为2700千米,陆地线为2800千米,内河线为195千米。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2)人口:全国人口为6630万 (2015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20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达到49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8%。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2)经济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2013年经济增长0.4%。

国内生产总值 (2013年):21137亿欧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3年):32177欧元。

货币名称:欧元 (EVRO)。

本土失业率:9.9%。

通货膨胀率:0.9%。

(1)资源。铁矿蕴藏量约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煤储量几近枯竭,所有铁矿、煤矿均已关闭,所需矿石完全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约76%的电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615.4万公顷,覆盖率29.4%。

(2)工业。法国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子、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钢铁、汽车和建筑业为三大工业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钢铁、纺织业居世界第六位。

(3)农牧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出口国。2013年农业产值739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农业人口约84.5万。法国本土农业用地2884万公顷,约占本土面积的54%。

法国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 (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法国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率很高。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3年法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粮食6730万吨,其中小麦3870万吨、玉米1500万吨、油料作物610万吨。酿造葡萄酒42.3亿升。2013年畜牧业存栏数:牛1910万头、猪1340万头、羊850万头。

(4)服务业。服务业在法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连锁经营相当发达,已扩展至零售、运输、房地产、旅馆、娱乐业等多种行业。服务业用工现约1959.5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75.4%。法国大型零售超市众多,拥有家乐福 (Carrefour)、欧尚 (Auchan)等世界著名品牌。

(5)旅游业。法国是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旅游收入占GDP总量的7.4%。每年接待外国游客超过8000万人,居世界首位。旅游从业人员约110万人,旅行社6396家。全国有18060家旅馆和23235家各类小旅店、野外宿营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馆和咖啡馆195016家。埃菲尔铁塔见图6-4。

(6)交通运输。法国交通运输发达,水、陆、空运输均极为便利。

铁路:在法国本土,国家铁路网通往除科西嘉岛以外的各个地方,铁路总长30900千米,其中电气化铁路15400千米,高速铁路2000千米。高速火车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保持每小时574.8千米的火车速度世界纪录。2013年铁路旅客周转量为1026亿人千米,货物周转量为320亿吨千米。

公路:法国公路网是世界最密集、欧盟国家中最长的,总长度超过10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400千米。2013年公路旅客周转量为9888亿人千米,其中使用私家车的旅客周转量为8194亿人千米,公共汽车为523亿人千米。公路货物周转量为2886亿吨千米。

水运:法国内河航道总长8500千米,其中可通行1500吨级以上船舶的航道约1900千米。巴黎是主要内河港口。2013年货物周转量为80亿吨千米。法国主要海港有马赛港、勒阿弗尔和法国敦刻尔克港。2013年法国本土海港总吞吐量3.4亿吨。

图6-4 埃菲尔铁塔

空运:2013年法国航空旅客周转量近1.4亿人次。法国的153个为民用机场通达134个国家和地区的529个城市。主要航空公司为法航,主要机场有巴黎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尼斯机场等。

(7)财政金融。法国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税率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法国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2013年,法国公共财政赤字为87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公共债务达1939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8%。

截至2015年1月月底,法国外汇储备总额为1639亿美元。

法国有金融机构1500多家,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里昂信贷等八大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8)对外贸易。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出口国和第六大进口国。2014年法国进出口总额9284亿欧元,贸易逆差538亿欧元。近年来,法国政府把促进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和扩大原有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拉丁美洲、亚太地区的新市场。

法国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对外贸易的70%在欧洲国家内部进行。美国是法国在欧盟之外的最大贸易伙伴。

(9)对外投资。2013年法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180亿欧元,对外投资存量达1.2万亿欧元,位列世界第五。法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盟成员国,对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非洲、拉丁美洲的投资也较高,并以工业、能源、服务部门为多。大多数投资采用企业兼并或购买公司股份的形式。

3)物流业发展概况

法国的物流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占78%,铁路运输占14%,航运、管道所占份额分别为4%和2%左右。

法国高速公路营运里程约1200千米,法国76%的货物运输是利用本国的公路网完成的。法国的公路网络是欧洲最密集的,公路每千米单位车辆密度是40辆,低于欧洲国家44辆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通行状况。法国公路建设与管理由四个层次组成:国家负责高速公路和国道的建设与管理;巴黎大区在2005年8月1日之前由国家负责,8月1日之后由大区负责管理;省市政府负责省市公路的建设与管理;乡镇政府负责乡镇内道路的建设与管理。

法国铁路现有营业线路3.18万千米,客运量、货运量分别为8亿人次和1.3亿吨左右,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600多亿人千米和530亿吨千米左右,铁路货物运输具有重要地位。法国铁路全部是国家资本,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法国铁路公司 (SNCF)是唯一的铁路经营者。法国铁路货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展公铁联运,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整合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经济、便捷地直接把货物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目前,法国铁路承运的货物有24.9%实现了公铁联运。

法国有8500千米的河流网络,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内陆河相连,每年运载3亿吨的货物;法国拥有27个空港,其中7个是国际机场,每年可以运载120万吨的货物。

良好的基础交通运输条件,使法国物流业在河运、海运、陆运、空运、铁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各种手段上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与发展,物流结构合理,比例协调。法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据了解,法国目前有5400多家物流企业,物流市场规模大约为1200多亿欧元,约占GDP的9%。法国物流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以及物流企业不断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等的努力分不开的,也是信息技术发展作用的结果。

法国物流业特点如下:

(1)政府在提供基础支持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

法国非常重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以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是一个以法国为中心,并把周边西欧诸国纳入运销活动范围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整个市场占地2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批发市场。目前有驻场企业1400多家,工作人员1.3万人,每天有2.5万客户进场交易;年交易农产品数量达18亿吨,年交易金额达80亿欧元,流通范围涵盖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据了解,法国有15个类似性质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对农产品物流的集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物流的有效性非常突出,最新的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运用新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如15家驻场肉类公司组建了一个统一结算的交易中心,诸多信息技术如电子信息、自动识别系统、商品条形码技术等在肉类交易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不仅使生产者、批发商、销售商之间信息沟通顺畅,也充分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降低了交易成本。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形成了系统、配套的物流平台,仓储平台与运货卡车等高,非常便利的机械装卸,铁路车站可与长途客车对接,每天有20多趟货运列车、3000辆大卡车和26000辆小卡车进出,并与海运、空运形成便捷的对接。目前,从南非、南美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的流通渠道两三天内就可以出现在巴黎居民的餐桌上。

法国政府在规划和制定物流政策时主要致力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为此,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在物流决策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包括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带动的就业数量等,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等。为了减少物流运输带来的大气和噪声污染,政府鼓励物流运输企业采用海运和铁路运输,并大力发展轻轨运输。

(2)物流信息化起点高、发展快。

法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建设起点高、步子快、效果好。近几年来,法国物流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无论是仓储、运输还是配送,都表现出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其中尤以汽车制造业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

法国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例如,雷诺汽车公司汽车配件和技术服务系统的各个物流单元都是围绕着如何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供货效率来设计解决方案,从而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他们把提高效率视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雷诺卡车的汽车配件物流系统中由于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引入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的企业信息共享,目标一致,共同协调,将信息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供应商和客户,并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流程的优化、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该系统通过分别对外部物流 (上游的厂商供货)与内部物流 (内部的零配件供应)进行流程分析与优化重组,合理制定上游供货厂商送货和工厂内部配送的频率、时间、数量,设定库存,改善包装,统一采购,统一供货,使每个产品形成一个标准流程,采用集中配送。这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大缩短了对客户服务的时间,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效益与客户满意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重视仓储和标准化等物流基础建设。

Norbert Dentressangle是法国大型运输与物流企业集团,也是雷诺卡车的重要客户。集团共有12200名员工,主要业务是货物运输与物流服务,2004年营业额达到13亿欧元,其中物流业务占38%。Norbert Dentressangle在法国有144万平方米的仓储能力,有49个仓储中心。依靠其强大的仓储能力,Norbert Dentressangle在物流业务遍及整个欧洲并开发出越来越多来自亚洲的业务。

Norbert Dentressangle在物流基地的货架、商品上普及使用了条形码,包装箱统一使用一个标准,货物的包装实现标准化、通用化、集装化、大型化;货物的分拣、装卸、搬运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实现信息录入自动化。高度自动化的高层立体仓库,使配送效率大为提高,有效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成本。还有一个运输液体化学危险品物流基地,统一使用雷诺公司生产的标准化专业罐装车辆,整个基地管理非常有效率,所有流程都按照标准化操作,执行欧洲的环保和安全标准。标准化为物流的高效运转与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衔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雷诺卡车的经销商在客户信息资料、卡车销售与维修、零配件供应等方面都采用标准化管理,其技术档案保存10年以上。

(4)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的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 (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减小排放)等;绿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法国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十分重视发展绿色物流。法国政府控制物流系统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国政府能够从交通、环保的角度考虑,注意到不同运输工具相互间的替代作用,提倡尽可能用海运替代陆路运输,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噪音、空气污染等。

法国非常重视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据了解,从2002年开始,法国规定无论是废旧报纸、电池,还是报废的汽车、轮胎、计算机、冰箱、电视机,所有家庭和工业垃圾都必须经过再循环使用处理,所有公共垃圾场只接受经过再循环处理并已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垃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