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奇的自然创造

神奇的自然创造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家们经历长期的海洋考察水体取样和大洋钻探海底岩心取样,经过实验室的样品处理、标本制作和显微镜观测鉴定,已经发现的有孔虫、放射虫、硅藻这3大类群的种类就已分别达到数万种以上,可见其生物多样性的范围之大和自然创造的效果之神奇。

科学家们经历长期的海洋考察水体取样和大洋钻探海底岩心取样,经过实验室的样品处理、标本制作和显微镜观测鉴定,已经发现的有孔虫、放射虫、硅藻这3大类群的种类就已分别达到数万种以上,可见其生物多样性的范围之大和自然创造的效果之神奇。在这些微体生物中,有孔虫和放射虫的形态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图2、 3)。有孔虫类的壳体主要由多个房室旋转或线性排列组成,而放射虫的骨架更是形式多样,如由3个腰带相互垂直连接生长形成的门孔型,单一或多个球体镶嵌的同心象牙球型,海绵状的球型、盘型、叉型和棒型,骨骼连接形成的尖塔型、圆帽型、斗笠型或肾状网格型等,既有两侧对称,也有多轴同心对称。每一个属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是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适应自然条件的产物。不同海区与水深的温盐度与压力可能制约并塑造了这些生物体的不同形态与结构类型,生物生长过程同样受到生物力学的影响。由于个体的微小,任何一点环境因素的微弱变化都会引起生物形体状况与物理环境平衡的调整,加之每一生物种类都有其习性与体征的稳定取向,因此产生了形态各异的属种类型。海洋永远是不平静的,有动力就有创造,生物的起源、演化和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止或消失。如有灾难性的环境事件发生,生物的唯一出路在于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由此而构成了地球上数亿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史。然而,由于直接观测或实验培养的困难等,海洋中微体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产生如此众多的类似艺术品佳作,至今人们仍不得而知,我们何时能够解开这个自然“迷”题呢?也许其难度并不亚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②颗石藻和有孔虫的壳体表面特征(前2张图颗石藻引自同济大学网站的2014年“南海大洋钻探”专栏)

③放射虫的部分形态特征及其同心球类的内部结构与放射骨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